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30、面对公布的“孔子标准像”,有人说像,有人说不像。这说明 ( )
A. 人们的意识对对象的反映具有主观特性 B. 人们认识对象的过程就是创造对象的过程
C. “孔子标准像”的像与不像并无客观根据 D. “孔子标准像”是一种有一定历史根据的艺术再现
29、党的十三大以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十七大报告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表述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词之变表明 ( )
①世界是物质的,同时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②真理是一个由不正确的发展过程
③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④认识总是要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变化发展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8、邓小平同志有两句名言:一句是“摸着石头过河”,一句是“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这两句话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 )
A. 破除迷信解放思想 B. 大胆否定勇于创新
C. 勇于创新实践第一 D. 注重实践尊重规律
27、在2008年2月召开的高中校长素质教育培训会上有关负责人指出,山东推进素质教育,不是改革峭是新政,更不是革命,只是一种回归,回归到国家的教育方针上来,回归到教育的基本规律上来。这表明 ( )
A. 真理和谬误没有确定界限,依据一定条件它们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B. 发展不是革命,不是质变,而是一种量的回归
C. 事物总是在曲折中前进,有前进中有曲折
D. 辩证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及根本动力
26、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在他的《娃娃日记》中写道:“儿童最初的世界是完全以他自己的身体和动作作为中心的,他完全是无意识的,然而这种无意识并不类似于洛克所说的‘白板’,事实上,主体的心灵不可能是一张白纸,它没有一定的内部结构就不可能具有任何认识能力,他具有遗传得到的心理本能结构,并用来同化客体的信息。”这段话表明 ( )
A. 人脑天生就具有意识 B. 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C. 意识是人脑特有的功能 D. 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25、唐代画家戴嵩曾作《斗牛图》,因其形象生动逼真,技法炉火纯青,一直被视作珍品。一次此画被一牧童大笑道:“两牛相斗,从来都是尾巴紧贴屁股下面,哪有尾竖朝天。”《斗牛图》终于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牧童知道两牛相斗从来都是尾巴紧贴屁股下面,说明了 ( )
A.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4、1930年,人们发现并证实了太阳系第九大行星——冥王星的存在。最近,美国科学家又利用先进的观察仪器,发现了冥王星距太阳远30亿千米的“塞德娜”,认为这可能是太阳系的第十大行星,但许多天文学家对此提出了异议。这说明人的意识 ( )不定项
A. 具有不确定性 B.受客观条件制约
C. 是由认识工具决定的 D.随着实践的深入而发展
23、郑板桥曾提到他画竹的过程:当是晨起“看竹”,产生了“眼中之竹”;然后胸中涌起“画意”,此乃“胸中之竹”;最后,“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形成了“手中之竹”。他反复强调“眼中之竹”不同于“胸中之竹”,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 ( )
①前者是感性的,后者是理性的 ②前者是直接反映,后者是创造性反映
③前者有局限性,后者无局限性 ④前者是肤浅的,后者是深刻的
22、在平面解析几何中,当动点到一个定点的距离与它到一条定直线(定点不在定直线上)的距离之比是常数时,该动点的轨迹为圆锥曲线。常数的值不同,圆锥曲线的形状就不同。当常数小于1时,轨迹是椭圆;当常数等于1时,轨迹是抛物线;当常数大于1时,轨迹是双曲线。上述结论表明( )
①共性寓于个性之中 ②矛盾的同一性推动事物的发展
③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 ④事物的联系是具体的、多样的
A. ①③ B. 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21、生活中我们发现,当一个人穿上竖条衣服时,给人收缩感,显得稍瘦;穿上横条衣服时,给人扩张感,显得稍胖。不同纹路的衣饰产生不同视觉效果表明 ( )
A. 错觉实际上是一种假象 B. 感性认识是易变、不可靠的
C. 感性认识受到客观因素的制约 D. 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把握本质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