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89984  389992  389998  390002  390008  390010  390014  390020  390022  390028  390034  390038  390040  390044  390050  390052  390058  390062  390064  390068  390070  390074  390076  390078  390079  390080  390082  390083  390084  390086  390088  390092  390094  390098  390100  390104  390110  390112  390118  390122  390124  390128  390134  390140  390142  390148  390152  390154  390160  390164  390170  390178  447348 

8.岳麓书院是我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历史著名的高等学府及学术文化中心,创立于北宋开宝九年(976年),历时千年,弦歌不绝,故世称“千年学府”。岳麓书院的学术与教育,对湖湘文化传统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岳麓书院的影响说明

①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②传统文化对社会的发展和我们的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 ③思想运动催生着社会变革,也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④科技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也推动了文化的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试题详情

7.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气概,曾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安身立命,修身齐家立国平天下。而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对我们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富有启迪。这说明

①传统文化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②先进的现代文化与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③弘扬传统文化就能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④我们要善于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试题详情

6.“各位乡亲,各位乡党,楚瑜带着堂客回来了”,一句浓浓的乡音,不仅引来阵阵热烈掌声,而且进一步拉近了宋楚瑜与乡亲们的距离。这表明

A.我们既要提倡普通话,又要发展各地方言

B.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C.传统文化习俗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D.对传统文化中的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腐朽文化,必须“移风易俗”

试题详情

与古徽商相伴而生的“徽文化”博大精深,涵盖文、史、哲、经、医等诸多领域,形成了包括新安理学、新安医学、新安画派、徽派建筑、徽菜等在内的文化体系,堪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据此完成4-5题

4.徽派建筑作为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为中外建筑大师所推崇。它以黛瓦、粉壁、马头墙为表型特征,以砖雕、木雕、石雕为装饰特色,以高宅、深井、大厅为居家特点。如果你是一位游客,参观徽州古民居时,应有的感悟

①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②“徽文化”遗产是属于我们中华民族独享的文化财富  ③建筑是凝固的艺术  ④中国古代建筑已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5. 新安理学是中国思想史上曾起过重大影响的学派,其集大成者朱熹,祖籍在新安江畔的古徽州。理学家重视对理欲、心物、义利、道德、天人及其关系的逻辑论证,著述宏富,提升了徽州文化的理性思维,培养了深厚的理性主义传统。对待新安理学,我们应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①将其作为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立足点  ②批判地继承

③将其作为文化创新的源泉   ④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A.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②④

试题详情

3.女书是湖南江永等地流传的一种古老的女性文字,两千多年来,只在女性中流传。随着最后一位自然传人的去世,女书面临失传的危险。“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为拯救女书这一世界唯一的女性文字,我国目前正在积极行动。国家对民族文化的保护

①是为了捍卫民族文化的独立性和丰富性  ②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③能够使民族文化免受外来文化的侵蚀  ④能够确保民族文化代代相传

A.①②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试题详情

(一)选择题

著名作家冯骥才认为,一个民族的文化应该像金字塔一样,塔尖是最民族的,也就是文化遗产等部分,国家应该下大力气保护。据此回答1-2题

1.文化遗产之所以是最民族的,是因为文化遗产

A.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B.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C.可以充分展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D.对于研究人类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2.国家应该下大力气保护塔尖文化,这启示我们对待文化多样性首先要

A.承认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        B.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C.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D.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

试题详情

(三)文化创新

1.(2009年广东)北京奥运会场建设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这表明

A.建筑文化有其自身的继承性    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C.建筑艺术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D.先进科技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名师心得]

易错点一:大众传媒的发展将促使旧的传媒的消失。

名师点评:依托于现代信息技术的传媒叫大众传媒。它能够最大限度的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各地的信息,显示出其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但是,旧的传媒并没有消失,仍在当今的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传播渠道多、方法灵活、反馈及时等特点。

易错点二:文化的继承就是原封不动的承袭传统

名师点评:文化的继承不是原封不动地承袭传统,而是要有所淘汰、有所发扬,从而使文化得到发展。文化具有时代性,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面对这种状况我们需要认真具体分析,区别对待。只有不断抛弃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因素即糟粕,才能使民族文化更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成为宝贵的精神财富,而不至于成为拖累社会进步的包袱。认为文化的继承就是原封不动的承袭传统其实质否定了传统文化的两面性和时代性。

易错点三:文化的发展就是对旧文化的完全否定。

名师点评:文化的发展是指在继承基础上的发展,不是对旧文化的简单否定。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文化的发展是克服传统文化里面的糟粕又保留传统文化的精华,是曲折性的上升,前进,认为文化的发展就是对旧文化的完全否定,其实质是没有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否定了继承

易错点四: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过程首先是继承,其次是发展。

名师点评:(1)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没有先后之分,在这个过程中,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即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认为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过程首先是继承,其次是发展,其实质是把继承和发展完全分离,否定了继承和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易错点五:继承与发展是对立的两个方面。

名师点评:继承指的是承袭传统,而发展指的是不断改造旧文化,创造新文化的过程,二者是不的。继承与发展都处于文化发展这一个过程中,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发展是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的,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而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二者有着密切的联系。

认为继承与发展是对立的两个方面,看到了两者的不同,但割裂了二者的内在联系,其实质否定了继承与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

易错点五:文化创新的渊源和源泉是一回事

名师点评: 不能混为一谈。文化创新的渊源是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中的一切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文化创新的源泉是社会实践,是唯一的来源,也是文化创新的本质。

易错点六:文化创新是文化事业工作者的使命和职责

名师点评: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吸取营养,创造出无愧时代和人民的文学作品,这是当代中国文化工作者的使命和职责

[考点演练]

试题详情

(三)文化创新

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和基础。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源泉。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一方面,社会实践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另一方面,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

2.文化创新的作用

(1)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都包含着文化创新的意义。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2)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文化创新的作用,既表现为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又表现为不断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3)今天,我们生活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3.文化创新的途径

(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①着眼于文化的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②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不同民族文化之间需要交流、借鉴与融合。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可以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发展本民族文化;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可以“取长补短”;要求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还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3)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文化创新的过程中,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既要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又要克服 "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今天,我们必须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历史与现实、东方与西方的文化交汇点上,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努力创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4.文化创新的主体

人民群众从来就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谁想成为一个有作为的文化创造者,谁就应该自觉地投身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当中,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

[要点透析]

1.传统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区别:(1)含义不同:传统文化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而民族文化则是指某一民族在历史和现今所共同创造的能够代表其民族共同特点的文明成果的总和.

(2)侧重点不同:传统文化侧重于更多的是指过去遗留或流传下来的的文化内容,侧重于过去的文化,后者则更多的是指至今仍存在着、并不断发展更新着、表现着民族生活面貌和精神世界的文化内容,侧重于当今的文化.

(2)特点不同: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历史性,继承性.而民族文化主要特点是具有地域性

(3)各有自己的参照物,并不在同一个层面上. 传统文化往往是与现代文化相对而言,民族文化往往是与外来文化相对而言.

(4)性质来看:传统文化里面既有精华又有糟粕,性质呈现为中性,而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精神的体现,是正面肯定的.

(5)指向不同:传统文化的内涵,包含风俗、礼仪、信仰、习惯等,主要是一种道德与宗教的价值,也具有政治与教育的含义。民族文化的内涵,包含风俗等的层面,但更多指文化精神和价值系统,尤其是往往被赋予了现代的特殊价值,因而更多具有政治与教育的含义。

(6)从稳定程度看:传统文化是历史留下仍保存在今天的,具有固定性.而民族文化往往是在旧的基础上有新的开展与变化,是发展变化的.

联系:(1) 都是指民族国家历史上形成的、固有的、能从各个不同的层面表现出民族国家面貌特色的文化部分,都具有民族性,都是反映一个民族的特点的文化。(2)民族文化本身渗透着传统文化,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2.传播媒介与大众传媒

(1)传播媒介,简称传媒,根据发展阶段可以分为传统传媒和大众传媒。传媒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

(2)大众传媒是指现代的传媒,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大众传媒依托现代信息技术,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播、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3.“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关系

(1)区别:①含义不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指要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指在文化继承中,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②侧重点不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侧重于对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侧重于对文化的继承、发展和创新,是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

(2)联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是“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前提和基础;“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必然要求,二者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

4.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1)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一个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凝聚了该民族世世代代的创造和智慧,是该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力量,一个民族的发展和复兴,离不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离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文化发展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本。继承的目的是为了发展,不能原封不动地承袭传统,必须要把握时代的脉搏,与时俱进,有所淘汰,有所发扬,从而使文化得到发展。

(2)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要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积极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汲取养分,在创造中继承,在推陈中出新,创造出既具有时代精神又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

5.正确理解社会实践和文化创新的关系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创新的源泉是社会实践,同时,社会实践也是文化创新的动力。一方面,社会实践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另一方面,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

(2)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所在。

[真题再现]

试题详情

(二)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1.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作用

(1)传统文化的继承的表现:①传统习俗的继承,它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②传统建筑的继承,传统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③传统文艺的继承。文化艺术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传统文艺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④传统思想的继承,传统思想,包括在长期历史沉淀中形成的理论观点、学术思想和道德观念等。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

(2)传统文化的特点: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相对稳定性指的是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作为特定历史发展的产物,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3)传统文化的作用: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的态度

(1)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于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 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3.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它们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要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4.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每当社会制度发生新旧更替时,代表新的政治、经济力量的新文化,通过反对代表旧的政治、经济力量的旧文化的斗争,有力地促进文化的进步。

(2)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自古以来,科学技术中每一项重大发现和发明都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当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

(3)思想运动。思想运动往往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不同思想文化在思想运动中相互激荡,催生着社会变革,也促进文化的发展。

(4)教育方式的变革。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