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7.对可逆反应4NH3(g)+ 5O2(g) 4NO(g)+ 6H2O(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达到化学平衡时,4υ正(O2)= 5υ逆(NO )
B.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 mol NO的同时,消耗x mol NH3 ,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C.达到化学平衡时,若增加容器体积,则正反应速率减少,逆反应速率增大
D.化学反应速率关系是:2υ正(NH3)= 3υ正(H2O)
6.如图所示,反应:X(气)+3Y(气) 2Z(气)+Q(Q>0),在不同温度、不同压强(p1>p2)下,达到平衡时,混合气体中Z的百分含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应为 ( )
5.用铁片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下列措施不能使氢气生成速率加大的是 ( )
A.加热 B.不用稀硫酸,改用98%的浓硫酸
C.滴加少量CuSO4溶液 D.不用铁片,改用铁粉
4.下列叙述中,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是 ( )
A.红棕色的NO2,加压后颜色先变深后变浅
B.高压比常压有利于合成SO3的反应
C.由H2、I2(g)、HI(g)气体组成的平衡体系加压后颜色变深
D.黄绿色的氯水光照后颜色变浅
3.对于任何一个平衡体系,采取下列措施后,一定会使平衡移动的是 ( )
A.加入一种反应物 B.对平衡体系加压
C.升高温度 D.使用催化剂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凡是放热反应都是自发的,由于吸热反应都是非自发的
B.自发反应在恰当条件下才能实现
C.自发反应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实现
D.自发反应一定是熵增大,非自发反应一定是熵减小或不变
1.可逆反应2A+3B 2C+D在四种不同条件下的反应速率分别是
A.v (A) 0.5mol/ (L·min) B.v (B) 0.01mol/ (L·s)
C.v (C) 0.35mol/ (L·min) D.v (D) 0.4mol/ (L·min)
则该反应在不同条件下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
28.(8分)某温度时,测得0.01 mol·L-1的NaOH溶液的pH为11,则该温度下水的离子积常数=
。在此温度下,将pH=a的NaOH溶液
与pH=b的硫酸
混合:
(1)若所得混合液为中性,且=12,b=2,则
:
=
。
(2)若所得混合溶液为中性,且+b=12,则
:
=
。
(3)若所得混合液的pH=10,且=12,b=2,则
:
=
。
27.(11分)有甲、乙两份等体积的浓度均为的氨水,pH为11。
(1)甲用蒸馏水稀释100倍,则NH3•H2O的电离平衡将向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电离的方向移动,溶液的pH将为________(填序号)。
A.9-10之间 B.11 C.12-13之间 D.13
稀释过程中,随着水量的增大,离子浓度增大的粒子是 。
(2)乙用的氯化铵溶液稀释100倍,稀释后的乙溶液与稀释后的甲溶液相比较,pH_______(填“甲大”、“乙大”、“相等”),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6.(10分)X、Y、Z和W代表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半径从小到大的排列为X、Z、Y、W,已知:①元素周期表中,Z与Y相邻,Z与W也相邻;②Y、Z和W三种元素的原子最外电子数之和为17。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X、Y、Z、W的元素符号X Y Z W
(2)X分别与Y、Z、W形成的化合物的沸点从高到低排列的顺序 (填化学式)
(3)X、Y、Z和W可组成一种化合物A,其原子个数比为8∶2∶4∶1,写出A的化学式 。A的溶液中含有五种粒子(水分子除外),写出这五种粒子按物质的量浓度从大到小排列的顺序 (粒子符号用化学式表示)。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