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3.从上海、广东、重庆三地选出的胡小燕和康厚明等农民工代表,是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第一次选出的农民工。这表明:
A.提高农民的政治待遇是国家的工作中心 B.监督权是我国公民的基本民主权利
C.我国公民平等地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D.农民开始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力量
2.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组成说明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
A.农民阶级专政 B.中国共产党专政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人民当家作主
2008年3月5日,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据此回答1一4题。
1.2008年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资格的审查报告获得通过。省级政府领导干部代表大幅度缩减,一线工人代表和基层农民代表则大幅增加。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结构优化,充分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具有:
A.广泛性 B.真实性 C.社会性 D.全民性
37.探究题:根据下述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某村有30亩河滩地,因常发洪水被各承包农户摞荒。村委会协调将其转包给一养蟹人,农户获得每亩100元补偿款。养蟹人每年净收益8万元。合同到期后,农户见有利可图要求收回土地,单农户无养蟹技术,好处无从实现。经村委会协调,养蟹人每年每亩再补偿100元。养蟹人之所以让步续约,是因为若不承包,收益为零,现每年只是减少收益3000元。一年后,农户获得更多的土地补偿并参与蟹场生产,收入增加。养蟹人与农户关系改善,经营本下降,且蟹的消费量上升,养蟹人净收益反而增加了1000元。
材料二: 2003年、2007年我国收入分配状况
指标 |
2003年 |
2007年 |
年均增长速度 |
GDP |
13.58万亿元 |
25.73万亿元 |
10.8% |
财政收入 |
2.17万亿元 |
5.13万亿元 |
22.6%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8472元 |
13786元 |
9.8% |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
2622元 |
4140元 |
6.8% |
材料三: 我国政府2008年采取了一系列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措施,民生的分量越来越重。例如,在4万亿元政府投资计划中,2800亿元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400亿元用于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3700亿元用于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等。
(1)结合材料一:说明效率与公平的关系。(6分)
(2)材料2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2分)
(3)根据以上材料,从效率与公平关系的角度为扩大内需提出你的建议。(8分)
36.比较两次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就我国当前采取的不同于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一项财政措施,说明其经济意义。(12分)
35.辨题:国家财政收入越多越好。(12分)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和2008年以来全球金融危机都对我国经济带来了重大冲击,下面是我国政府应对两次金融危机所采取的措施对照表
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措施 |
应对当前世界金融危机的措施 |
①增加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②加快发展消费信贷,支持居民购买住房和大件耐用消费品; ③适度扩大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 …… |
①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②加大对保障性住房、教育、卫生和文化等民生工程的投资; ③为汽车、钢铁、石化及电子信息等十大产业的调整和振兴提供专项资金; …… |
34. 2008年4月18日,京沪高速铁路开建,温家宝出席开工典礼仪式,据悉,京沪高速铁路总投资2209.4亿元。资本金占总投资的50%,铁道部控股,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和平安保险公司投资入股,沿线地方政府承担省内征地拆迁费用并作价入股,资本金以外的资本使用银行贷款。
简要回答材料中所体现的资本运作方式是什么,如何体现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有什么经济意义?(14分)
背景材料:在社会生活中,不论是国家的政治活动和经济、文化建设,还是人民群众的生活保障,都离不开国家财力的支持,因而国家必须直接掌握一定的收入。
33. 实现和维护劳动者权益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劳动者获得权利、维护权益的基础是
A.依法签订劳动合同 B.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
C.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 D.自觉履行劳动者的义务
32. 随着我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一直被视为高档耐用消费品的轿车正悄然走进寻常百姓家。这说明
A.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B.消费拉动经济增长
C.物价水平影响人们的购买力 D.生产与消费相互影响
31. 需求法则是指商品需求量随其价格上升而下降,随其价格下降而上升的一般规律。但生活中有时东西越贵越有人买,如天降大雨,小贩趁机提价推销雨伞,雨伞却卖得很不错。这表明此时
A.需求法则不起作用 B.处于卖方市场 C.处于买方市场 D.雨伞的价值上升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