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文化多样性是与史俱来的客观存在,文化多样性意味着不同文明、不同文化对话的前提和对话的必要。而对话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平等的交流与沟通,使不同文化和文明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在保护和促进文化多样性的同时促进共同发展。回答16-17题。
16.不同文化和文明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的哲学依据主要是
①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②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③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的
④在对立中把握统-,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7.近几年,我国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积极开展文化外交,拓宽文化交流领域,在世界上充分展示了中华文化的魅力。从政治常识角度看,我国政府的这些举措
①有利于实施“走出去”战略,体现了市场经济的开放性
②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③体现了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创造有利于我国发展的国际环境的职能
④体现了和平发展的思想,有利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30多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功,关键是我们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根据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发展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要把握事物的性质,抓住矛盾主要方面
②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导下研究矛盾的特殊性
③要坚持内因与外因相结合 ④要用联系观点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4.经历了重重困难,人们终于打破了“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神话,西汉铁路的开通,使“天堑变通途”的梦想再次成为现实。材料说明
①人们可以根据事物之间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②只要人们努力,就一定能建立新的联系
③人们的意识促进了事物的发展 ④理想源手现实,但又可以转化为现实
A.①③④ B.①④
C.③④
D.①②④
13.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发展给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也对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繁荣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体现的唯物辩证法的道理是
A.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复杂多样的,无条件的
B.整个世界是一个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C.中俄两国对国际关系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D.事物之间都是联系、变化发展的
12.孟子在《寡人之于国也》中说道:“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湾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这说明
A.自然界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 B.客观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改造的
C.自然界的发展规律是客观的 D.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11.对于个别地方出现的浮夸风,有人仿元曲写道:“莫说扶贫难上天,只在反掌间,笔头一转,粮油翻番,猪羊满圈。官升数字,数字升官。戏法常变,坑了乡民,瞒了上官,乐在当官。”这种浮夸风
①背离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是主观主义的表现
②是只顾个人利益,不顾人民利益的个人主义行为
③是极为严重的教条主义思想作祟 ④是典型的经验主义
A.①④
B.①② C.①②③
D.②③④
唐代诗人白居易说过:“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而人之欲无极。以有时有限奉无极之欲,而法制不生期间,则必物暴殄而财乏用矣。”回答9-10题。
9.白居易的话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的积极指导意义在于,发展经济必须
①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②合理利用资源,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③发挥法制对市场经济发展的规范作用
④提倡勤俭节约,抑制消费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0.唐代诗人白居易对生态资源与人类生存关系的清醒认识,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想问题办事情要
①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
②坚持适度原则
③发挥意识对事物的促进作用
④善于抓住主要矛盾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8.目前我国外汇储备已超过2万亿美元。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外汇安全构成了威胁,这种威胁可能来自于
①中美之间贸易额下降 ②美国对中国的投资减少
③美国超额发行货币 ④美国国债价格下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由海峡两岸10个民间团体联合举办的两岸农渔水利合作交流全体会议11月8日在浙江省宁波市举行。两岸农业、渔业、水利等领域的代表性人士和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共商农渔水利合作、防灾减灾等民生大计。两岸农渔业发挥各自优势,扩大交流合作必将
①有利于两岸全面双向直接“三通”的实现
②有利于优化生产要素的配置和双方优势的整合
③有利于提高两岸农渔业的生产力和竞争力
④有利于增进两岸农民和渔民的福祉,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6.我国已经进入环境污染事故高发期,建立有效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迫在眉睫。对企业而言,其意义是
①促进企业进行环保技术创新与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②树立节约意识,杜绝环境污染
③降低环境治理成本与行政监控成本 ④有利于企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