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5.人们的汽车梦能否实现,取决于:( )
A.人们的收入水平和汽车价格 B.国家的汽车、交通、税收配套政策
C.汽车的质量、性能、售后服务 D.人们的消费观念
14.汽车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早富起来的一些人用现金购车,爱车族中的一些人贷款购车,还有一批人在持币观望,他们期待着汽车价格大幅度下跌,而占人口大多数的普通百姓则是望车兴叹,连梦也不敢做。下列对这一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
①从消费方式上看,这些购车的人可分为钱货两清的消费和贷款消费 ②对未来收入的预期影响着人们当前的消费水平 ③物价水平是影响人们购买能力和消费选择的重要因素 ④人们的收入差别过大会影响个人消费水平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3.从2008年1月开始,财政部、商务部等部委正式启动“家电下乡”工作,山东、河南和四川试点省份的农民购买彩电、冰箱、手机三类家电,将获得13%的财政补贴,这是继国家对农民实行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后,首次对农民在消费领域进行的支部。这样政策将有助于:( )
①降低家电的价值量 ②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③改善农民的消费结构 ④促进家电企业的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世纪70年代,拥有一辆“永久牌”自行车是很多人的梦想,如今很多人又做起了轿车梦。2009年第一季度,合肥市民购置15786辆,同比增加3466辆,增幅38.13%。大量“私家车”驶入合肥人家。据此回答第14--15:
12.亚当·斯密认为,每个人在追求仅仅是他个人的利益时,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他去促
进一种目标.而这种目标决不是他所追求的东西。在这里“看不见的手”发挥作用的机
制是 ( )
A.政府调控机制 B.价格、供求、竞争等机制
C.市场准入机制 D.利益分配机制
2008年9月,全球最大的饮料公司可口可乐拟以179亿港元收购中国最大的果蔬汁生产商汇源果汁集团有限公司。回答10-11题
10.可口可乐的这次收购,从根本上说是为了 ( )
A.扩大企业的规模 B.提高本企业经济效益
C.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 D.在中国市场形成垄断地位
11.商务部对该收购案将依据《反垄断法》依法进行审查。因此,该收购能否最终成功还要
等待商务部的审查批准。这体现了国家宏观调控的 ( )
A.经济手段 B.法律手段 C.行政手段 D.财政手段
2008年10月19日,新华社受权全文播发《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完成8-9题
8.南昌部分地区的农民将自己的土地租给种田能手,自己给承租户打工。不仅收回了租金,
而且还领工资。农民的收入包括 ( )
①按劳分配 ②按技术要素分配 ③按土地要素分配 ④按劳动要素分配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9.南昌地区部分农民的做法 ( )
①能优化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 ②有效地实现了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
③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 ④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7、中国人民银行做出上述决定 ( )
①表明央行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
②能减少货币流通量,扩大居民消费需求
③能够更好地实现银行利润
④有利于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6.右图中①②③依次为:( )
A.生产扩大 供不应求 价格下降
B.生产扩大 价格下降 供不应求
C.供不应求 生产扩大 价格下降
D. 价格下降 生产扩大 供不应求
国务院决定自2008年10月9日起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同时,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8年10月9日起下调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从10月15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5.国家发改委发出通知,自2008年12月1日起,解除年初对成品粮及粮食制品、食用植物油、猪肉和牛羊肉及其制品、乳品、鸡蛋等食品类商品的临时价格干预措施,停止对相关商品的提价申报和调价备案工作,由经营者自主定价。国家实行和解除临时价格干预措施表明 ( )
A.市场经济的平等性是由国家决定的 B.企业自主定价可以防止恶性竞争
C.重要商品和服务必须由政府定价 D.国家运用行政手段调控经济
4、东莞市属于水质性缺水城市,水质性缺水已成为制约东莞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因此,从2008年10月1日起,东莞市全面实施居民生活用水阶梯水价制度。阶梯水价是规定一个基本用水基数,超过这个基数的部分就要多交钱,改变了以前“用水用多少就交多少钱”的习惯。实行阶梯式计量水价( )
①能够引导人们绿色消费 ②说明水的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
③有利于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④是运用价格杠杆来调节水资源的配置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