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91493  391501  391507  391511  391517  391519  391523  391529  391531  391537  391543  391547  391549  391553  391559  391561  391567  391571  391573  391577  391579  391583  391585  391587  391588  391589  391591  391592  391593  391595  391597  391601  391603  391607  391609  391613  391619  391621  391627  391631  391633  391637  391643  391649  391651  391657  391661  391663  391669  391673  391679  391687  447348 

9.在家庭生活中,如果把鸡蛋和肉类看作是替代商品。那么,当肉类价格大幅上涨后,所产生的影响是(  )

①消费者将减少对肉类的需求   ②消费者将增加对肉类的需求

③消费者将增加对鸡蛋的需求   ④消费者将减少对鸡蛋的需求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试题详情

8.假定生产一件甲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 2 小时,价值为 40 元。如果生产者A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为1小时,A在4小时内生产的使用价值总量、生产出的商品的交换价值总量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分别是( )   A.2  80  40              B.2  40  20       C.4  80  20          D.4  160  40

试题详情

7.在集贸市场上,讨价还价是常见的现象,而商品最后的成交价格往往是买卖双方协商的结果。这种现象表明市场价格的形成(  )

A.取决于买卖双方讨价还价的能力   B.取决于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

C.受当时供求关系的影响       D.具有偶然性,无规律可循

试题详情

6.价格不会无限制地上涨,也不会无限制地下跌,其原因是(  )

A.人们购买力有限,价格涨得太高,人们买不起

B.无限制上涨或下跌是违背人们意愿的

C.价格和供求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

D.出现这种现象政府会加以干涉

试题详情

5.商品的价值量由__决定,和社会劳动生产率成__(  )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正比    B.个别劳动时间、正比

C.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反比    D.个别劳动时间、反比

试题详情

4.人民币升值将会(  )

A.有利于出口,不利于进口   B.有利于进口,不利于出口

C.增加我国的外汇储备     D.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试题详情

3.2008年5月30日100美元兑换693元人民币。6月20日,100美元兑换689元人民币。这表明(  )

A.美元汇率升高      B.人民币贬值 

C.美元升值        D.美元汇率跌落

试题详情

2.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是( )

①价值尺度  ②流通手段  ③支付手段  ④贮藏手段  ⑤世界货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试题详情

1.货币的本质是(  )

A.商品   B.等价物   C.一般等价物   D.金银

试题详情

38.(28分)在2010年的中国官方表达中,“调整收入分配”一词正以前所未有的密集度出现在各种场合。实际上,“调整收入分配”已是20l0年官方语境中的共识性语汇。围绕“收入分配与社会发展”,某校高三(1)班同学积极开展了探究性学习活动,收集到以下信息:

信息一  收入分配与经济结构

   当前,分配结构的失衡主要表现在“两个偏低”:即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偏低,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偏低,这都与经济结构有关。比如,由于投资、出口、消费比例不协调,一、二、三产业结构不合理,造成劳动力结构不合理。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在国民经济中占比已从最低时的21.6%升到40%以上,但仍远低于发达国家70%左右的水平。大量第一产业富余劳动力被挤进第二产业,造成第二产业劳动力供过于求;在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下,财富增长相对缓慢等。

信息二  收入分配与政府责任

   构建公平收入分配制度是政府的职责。政府要根据改革发展的进程和实际情况,不断对收入分配制度做出调整,最大限度地运用好收入分配这个政策杠杆,保持社会整体利益格局的大体平衡,防止由于政策失误、或者政策反映迟缓,激化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只有这样,政府才算是一个合格的公共责任承担者和公共利益维护者,政府才能得到民众的信任和拥护,才能保证社会经济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

信息三  收入分配问题的认识历程

   对于公平和效率的理解并不是一开始就是正确的,我们曾经历了历史的曲折。改革开放前,在理论上,把公平简单地理解为平均,实行的是绝对平均主义,大锅饭的分配体制,使效率大受影响。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步开展了在理论上以强调“按劳分配”,在实践上以实行“包干”为标志的分配制度改革。关于公平的错误认识开始扭转,从农村到城市,我国经济面貌焕然一新。当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新阶段,人们对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又有了新的认识。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作为完善分配制度、加大调节收入分配力度、缓解收入差距扩大趋势的重要政策取向。根据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重新思考并探讨这一理论问题,对于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请你参与探讨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运用经济生活知识,为解决信息一中所反映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8分)

(2)结合信息二,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说明在构建公平收入分配制度中,政府应该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公共责任承担者和公共利益维护者。(12分)

(3)信息三蕴涵了哪些认识论道理?(8分)

皖南八校2010届高三第三次联考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