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3.2010年五一期间,很多中国人选择了走出家门外出旅游。消费者掀起节日旅游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人们消费观念的改变 B.居民家庭收入状况的改善
C.物价水平的下降 D.节假日良好消费氛围的出现
2.市场上流通的纸币,既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这是因为 ( )
A.纸币过多或过少都会引起物价上涨
B.纸币过多或过少都会引起物价下跌
C.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物价水平不发生变化为限度
D.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为限度
1.下表为1978年-2009年湖南某市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的变化情况
年份 |
1978 |
1989 |
1992 |
2002 |
2009 |
农村家族恩格尔系数(%) |
67.7 |
54.8 |
57.6 |
46.2 |
43.1 |
城镇家庭恩格尔系数(%) |
57.5 |
54.5 |
53 |
37.7 |
36.3 |
某市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的变化表明,改革开放以来 ( )
①某市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提高 ②某市城乡居民生活实现全面小康
③某市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得到改善 ④某市的物价水平持续下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29.(12分)某校同学就“扩大消费需求”做了专题调查,最后了解到如下情况:
2009年我国实施鼓励消费的政策,全年汽车销售1364万辆,增长46.2%;商品房销售9.37亿平方米,增长42.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16.9%,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2010年中央财政着力扩大居民消费需求,提高人们的消费能力,培育新的消费热点。
(1)运用生产与消费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着力扩大居民消费需求?(4分)
同学们了解到:2010年中央财政着力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继续提高农民收入、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部分优抚对象待遇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增强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者消费能力。
(2)结合政治生活说明我国政府特别关注提高广大中低收入者的消费水平的原因。(4分)
(3)同学们还了解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消费将成为新的消费热点,结合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如何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消费需求?(4分)
28.(10分)2010年中央财政继续实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完成在建项目、加强薄弱环节、推进改革、改善民生、维护稳定方面都增加了投入;继续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促进扩大内需和经济结构调整;继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有保有压,把钱花在刀刃上,继续向“三农”、民生、社会事业等领域倾斜,支持节能环保、自主创新和欠发达地区的建设。
根据材料回答财政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10分)
27.(10分)某市农村面积广,地域差别大,区域发展不平衡。为了落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大历史任务,决定从2007年起启动实施“千村推进百村示范工程”,根据各地农村的不同情况确定重点,首批选择了100个示范村和900个推进村进行试验。通过这些村的试点,总结经验,逐步推进,探索出一条适合当地特点的新农村建设路子,起到典型示范、以点带面的效果。
请结合材料分析该市的做法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10分)
26.(18分)
材料一:2010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我们不仅要通过发展经济,把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做大,也要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蛋糕”分好。
(1)请回答:应该如何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6分)
材料二:近年来某些地方出现的劳命伤财、图有虚名的“形象工程”不仅增加了政府的财政开支,而且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
(2)你认为政府应当怎样做到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6分)
材料三:在波澜壮阔的抗震救灾斗争中,我们用理想凝聚力量、用信念铸就坚强、用真情凝结关爱,大力培育和弘扬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
(3)什么是中华民族精神?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6分)
25.关于价值观的认识,正确的有 ( )
①价值观是一种正确的社会意识
②任何一种价值观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③任何一种价值观都对人们的行为有导向作用
④价值观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第Ⅱ卷
24.“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这首诗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 ( )
A.变化发展的观点 B.普遍联系的观点
C.全面的观点 D.整体和部分辩证统一的观点
23.一次性物品的大量使用,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资源,而且破坏了生态环境。这告诉我们
( )
A.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 B.事物的联系是人为的
C.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D.人们可以改变联系的客观性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