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31.材料一 在我国,人民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选出人大代表,由他们组成各级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
材料二 党的十七大报告建议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为落实党的十七大的要求,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始审议选举法修正案草案,明确规定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首次实现“同票同权”,这将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项重大举措。
注:l953年第一部选举法规定:全国人大代表的选举,各省按每80万人选代表1人,直辖市和人口在50万以上的省辖市按每l0万人选代表1人。在选举上的不同比例的规定是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的,是实现更为平等和完全平等的选举所必需的过渡。
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问题?(4分)
(2)材料二体现了哪些政治生活道理?(6分)
(3)选举法的修订(“同票同权”)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大举措。谈谈你的认识。(6分)[来源:高&考%资(源#网
30.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四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建立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这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进一步推进党务公开,增强党务工作透明度的具体要求。如果让你用一句话概括建立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意义,你会选择
A.中国共产党领导核心地位日益巩固 B.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完善
C.公民直接参与管理国家的途径日益广泛 D.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落到实处
信阳高中2010-2011学年度三年级第一次大考
政 治 试 题
第II卷 (非选择题,共40分)
29.十七届四中全会召开之前,中共中央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邀请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出席,听取他们对《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意见和建议。这表明
①多党合作有利于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②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共同执掌国家政权③各民主党派是执政党,参与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决策和制定④我国的政党制度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A.①③ B.①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8.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中的“领导”是指
①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
②思想领导,即要求各民主党派都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思想
③组织领导,即加强对各民主党派的领导班子建设
④法律领导,即制定宪法,要求各民主党派要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
A.① B.①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7.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硕果累累。下列选项中能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成果的有
①进行土地改革,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②2009年12月20日,实行“一国两制”的澳门走过十年辉煌历程③江苏华西村党委走在时代前列,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
④江苏认真实施国务院《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太湖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6.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的颁布实施,是加强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保持党政官员的先进性的重要举措。下列不能体现
该规定宗旨的名言是
A.治大国,若烹小鲜(老子《道德经》)
B.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
C.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论语·颜渊》)
D.当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南宋《官箴》)
25.“西部大开发新十年规划”成为2010年全国“两会”政协委员和代表热议的话题。1999年,党中央作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的伟大战略决策,从此,占中国陆地面积71%左右的西部地区开始进入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黄金时期。党中央提出促进西部大开发战略说明
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②党对国家和社会生活实行政治领导③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与时俱进的政党④党对国家和社会生活实行经济领导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4.我国每年3月都要召开“两会”,“两会”的共同点是
A.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组织形式 B.都是发扬民主的重要形式
C.都是行使国家职能的重要机构 D.其代表和委员都是选举产生的
23.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草稿完成后,都要经国务院常务会议、中央政治局常委的修改,然后再听取社会各界、各民主党派中央的意见进行修改,直至在全国人大上经人大代表审议、修改、通过。由此可见,我国国家机构
A.依据法律的授权行使权力 B.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C.是实施政府职能的载体 D.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
22.提请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进行三审的《侵权责任法(草案)》新增规定:因交通事故、矿山事故等侵权行为造成死亡人数较多的,可以不考虑年龄、收入状况等因素,以同一数额确定死亡赔偿金。这表明
①全国人大在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②全国人大具有立法权③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④全国人大坚持对人民负竞原则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 ②③④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