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3.某同学为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常见的四种无机离子,进行了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其中检验过程中产生的气体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由该实验能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A.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离子 B.原溶液中一定含有NH4+离子
C.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l-离子 D.原溶液中一定含有Fe3+离子
12.用离子方程式表示的下列过程一定正确的是
A.澄清石灰水在空气中变质:OH-+CO2=HCO3-
B.FeSO4溶液在空气中变质:4Fe2++O2+4H+=4Fe3++2H2O
C.AlCl3溶液加入氨水中:Al3++3NH3·H2O = Al(OH)3↓+3NH4+
D.Ca(HCO3)2溶液加入KOH溶液中:Ca2+ + HCO3-+OH-=CaCO3↓+ H2O
11.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2.3 g Na和足量的O2完全反应,在常温和燃烧时,转移电子均为0.1NA
B.28.6g Na2CO3·10H2O在晶体中或溶液中,含有的CO32-离子均小于0.1NA
C.1.6g的O2 或O2和O3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均为0.1NA
D.标准状况下,2.24L Cl2通入足量H2O或NaOH溶液中转移电子均为0.1NA
10.下列有关离子大量共存的说法正确的是
A. H+、Fe2+、SO42-、NO3-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
B.水电离产生c(H+)=1×10-12mol/L的溶液中,可能有Mg2+、Na+、Cl-、HCO3大量共存
C.澄清透明的无色溶液中,可能有ClO-、MnO4-、Al3+、SO42-大量共存
D.在含大量Fe3+的溶液中,可能有NH4+、Na+、Cl-、SCN-大量共存
9.钢铁“发蓝”的一种办法是将钢铁制品浸到亚硝酸钠和浓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中加热到130℃反应。其过程可以用如下方程式表示:
①3Fe+NaNO2+5NaOH=3Na2FeO2+H2O+NH3↑
②6Na2FeO2+NaNO2+5H2O=3 Na2Fe2O4+ NH3↑+7NaOH
③Na2FeO2+ Na2Fe2O4+2H2O=Fe3O4+4NaOH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①②③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B.该生产过程符合绿色化学思想
C.整个反应过程中,每有5.6gFe参加反应转移0.3 mol电子
D.反应①②中的氧化剂均为NaNO2
8. NaCl和NH4Cl共同存在时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利用NaCl和NH4Cl溶解度的差异,向混合溶液中通入某种气体,同时加入磨细的食盐,有利于析出NH4Cl。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0℃时,饱和的NaCl和NH4Cl混合溶液中,
NaCl的物质的量浓度是NH4Cl的2倍
B.30℃时,饱和的NaCl和NH4Cl混合溶液中,
两者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
C.通入的气体可能是NH3,控制在0~10 ℃结晶出NH4Cl
D.通入的气体可能是CO2,控制在30~40 ℃结晶出NH4Cl
7.下列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将碱式滴定管尖嘴部分向斜上方弯曲,挤捏玻璃球部分,以排除气泡
B.萃取实验中,分液前,应旋转塞子使小孔对齐,确保仪器内外压强相等
C.过滤时,玻璃棒搅拌漏斗中的液体,以加快过滤速度
D.升华法提纯碘时,应在加热容器的上方放置一冷凝装置,以收集挥发出的碘
6.右表为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的一部分, W、X、Y、Z四种元素的位置关系如表中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Z元素在元素周期表的第四周期VII族
B.Y、Z的简单离子中电子总数相差8个
C.W的氢化物的沸点比X的氢化物的沸点高
D.根据原子结构,X与Y元素的性质具有相似性
5.下表为各物质中所含有的少量杂质,以及除去这些杂质应选用的试剂或操作方法。正确的一组为
序号 |
物质 |
杂质 |
除杂质应选用的试剂或操作方法 |
① |
KNO3溶液 |
KOH |
加入FeCl3溶液,并过滤 |
② |
Al2(SO4)3溶液 |
MgSO4 |
加入过量烧碱后过滤,再用硫酸酸化滤液 |
③ |
CO2 |
SO2 |
通过盛有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洗气瓶, 再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
④ |
NaNO3 |
CaCO3 |
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
A.①②④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4.判断下列有关化学基本概念的依据正确的是
A.氧化还原反应:元素的化合价是否变化
B.胶体:物质的微粒直径是否在1nm-100nm之间
C.共价化合物:组成物质的元素是否全部是非金属元素
D.化学变化:是否有热效应、颜色变化、气体或沉淀生成等四种实验现象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