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92684  392692  392698  392702  392708  392710  392714  392720  392722  392728  392734  392738  392740  392744  392750  392752  392758  392762  392764  392768  392770  392774  392776  392778  392779  392780  392782  392783  392784  392786  392788  392792  392794  392798  392800  392804  392810  392812  392818  392822  392824  392828  392834  392840  392842  392848  392852  392854  392860  392864  392870  392878  447348 

2.随着消费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都市人对租赁消费方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租赁消费逐渐叩开了寻常百姓的家门。小到一部电脑.一件礼服,大到一辆汽车.一套居室,只要你想租就有得租。租赁消费主要适用于                         (   )

    A.中高收入家庭               B.消费者使用次数有限的商品

    C.未来收入预期好的家庭           D.劳务消费和精神文化用品消费

试题详情

1.信用卡业务呈现“井喷式”的高速增长态势,原因是使用信用卡能            (   )

    ①集存款.取款.结算.查询为一体

    ②简化收款手段

    ③减少现金的使用

    ④方便购物消费

    ⑤增强消费安全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

试题详情

25.(22分)

材料一:中国人民银行19日晚间宣布,自2010年10月20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

我国近年来利率走势图

2010年10月20日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上调前后变化表

类别
存款基准利率
贷款基准利率
备注
上调前
2.25%
5.31%
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均相应调整
上调后
2.50%
5.56%

(1)从经济生活角度看,材料一的图表说明国家利用了什么政策调控经济的?并请分析国家这样做的原因。(5分)

材料二:这是我国央行时隔三年首度加息。央行最近一次加息是在2007年12月,2007年为应对通胀压力,央行曾先后6次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至2008年12月,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央行又开启了降息空间,2008年5下调贷款利率,4次下调存款利率。

(2)从政治生活角度看,材料二表明政府行使了什么职能?政府为什么要行使这一职能?(5分)

(3)综合材料一、二,从唯物辩证法角度分析,央行启动加息政策的哲学依据是什么?(12分)

试题详情

24.“如果是一滴水,你就得滋润大地;如果你是一缕阳光,你就得照亮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就得哺育生命……”,这句话告诉我们

①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②在劳动奉献中创造价值

③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④在实现自我中走向成功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试题详情

23.我国现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这说明实行这种制度遵循了

   A.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B.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C.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发展的规律

D.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推动社会发展的规律

试题详情

22.下列既体现唯物辩证法联系的观点,又体现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是

A.画饼充饥 

B.唇亡齿寒 

C.吐故纳新  

D.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试题详情

21.对于改革试点工作,中央确定基本原则和主要政策,由各地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办法。各地要充分调研、多方论证、周密测算,提出切实可行的试点方案。这段话主要强调了

A.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B.矛盾的特殊性寓于矛盾的普遍性之中

C.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矛盾的特殊性中包含着矛盾的普遍性

试题详情

20.科学研究表明:人的总死亡率(数)与气温的关系曲线多呈U形或V形,说明高温或低温都可使死亡率(数)增加。这说明

A.事物的联系是具体的、无条件的      B.任何两个事物都存在着必然联系

C.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  D.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是无法改变的

试题详情

19.真理,没有不被怀疑和突破的特权,这是因为

A、人能认识世界,但并不一定能正确认识世界

B、人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

C、认识的根本目的在于指导实践

D、客观世界是无限变化发展的,人们的实践也是发展的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