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92975  392983  392989  392993  392999  393001  393005  393011  393013  393019  393025  393029  393031  393035  393041  393043  393049  393053  393055  393059  393061  393065  393067  393069  393070  393071  393073  393074  393075  393077  393079  393083  393085  393089  393091  393095  393101  393103  393109  393113  393115  393119  393125  393131  393133  393139  393143  393145  393151  393155  393161  393169  447348 

18.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张德江强调,扎实推进新农保试点工作,是今年党和政府改善民生的一项重点工作。要抓好首批试点工作,加强指导,完善政策,做好宣传,解决各种不同的实际问题,确保符合条件的农村老人及时领到基础养老金。要根据各地的实际做好新农保与其他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或政策之间的衔接。要加强经办能力建设,整合服务资源,提升服务能力,让参保农民方便、放心。要本着一切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坚决杜绝产生新的腐败。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对立统一的观点的?(21分)

解析:本题应认真分析材料,把材料中的关键词如试点、重点工作、根据各地实际与对立统一观点中的相关原理结合起来逐一分析。

答案:(1)要抓好首批试点工作,体现了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做到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7分)

(2)扎实推进新农保工作,是党和政府改善民生的重点工作;体现了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抓重点,抓关键,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7分)

(3)要根据各地的实际做好新农保工作,体现了矛盾具有特殊性原理,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7分)

试题详情

17.(2009年高考安徽卷)网络已经渗透到当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某中学高二(2)班的同学以“网络与生活”为主题,开展综合探究活动,同学们通过走访、上网、咨询、查阅等途径获得如下信息:

信息一 网络与经济

 国家工商、物价、卫生、农林等部门通过网络与遍布全国各地的检测点相联,及时掌握信息,对大宗物资储备、工农业产品价格波动、疾病防治等实施监控。众多企业通过网络在国内外建立了技术研发、市场调查、产品销售和售后服务的体系。当今,网络购物、网络教育、网络服务、刷卡消费等已经走进百姓生活。据统计,2009年“五一”三天假期里,某地居民跨行刷卡消费额达7.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5%。

信息二 网络与政治

 公民可以通过网络发帖子、留言、在线交流等方式,就教育、医疗、住房、就业、社保等国计民生问题,向各级政府决策部门进言献计,对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进行评议和监督。目前,各地政府陆续成立或指定专门机构负责收集网络上的社情民意,解决群众提出的问题或回答咨询,这已成为继信访、接访之外群众表达民意的一种新时尚。

请你参与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

在探究活动中,同学们体会到网络的发展及其应用有着广阔的前景。请你运用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知识,探讨怎样更好地利用网络服务于社会生活。(14分)

解析:正确解答此题要注意两点:一是要明确唯物辩证法的两大基本特征是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要从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发展的实质和要求等方面组织答案。二是要将原理和材料有机结合起来。

答案:(1)从联系观点看,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应当利用网络与社会生活广泛而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发挥网络便捷的功能。(7分)

(2)从发展观点看,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应当利用网络技术的发展,不断创新网络服务于社会生活的新形式、新途径。(7分)

试题详情

16.(2010年高考北京卷)你熟悉互联网,但你了解物联网吗?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和感受奇妙的物联网世界吧。

(1)如图所示,在互联网基础上诞生的物联网,向我们展示了一幅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联系的新图景。与自在事物的联系不同,物联网实现的联系是一种什么联系?(3分)这种联系是如何建立的?(8分)

材料1: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关系到国家竞争力和民族的未来。物联网有望成为我国抢占新一代信息技术前沿的桥头堡,成为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新引擎。我国政府必须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及早谋划,有所作为。

材料2:当前,物联网发展在研发水平、行业标准、人才队伍、相关政策、国家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等方面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课题。

(2)物联网是创新的成果,物联网的进一步发展仍然要以不断的创新为动力。运用《生活与哲学》中有关创新作用的知识,说明如何促进物联网的发展。(9分)

解析:(1)因物联网实现的联系是人类实践的产物,故它是一种人为事物的联系。人为事物的联系必须通过人们的实践才可建立,故物联网实现的联系是通过人们的实践活动,根据事物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起来的。

(2)此问答题的角度为创新的作用,故此问应从以下三方面组织答案:第一,生产力的发展;第二,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第三,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答此问注意与材料内容的紧密联系,注意教材语言的变通,应使教材语言与材料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答案:(1)①人为事物的联系。(3分)

②这种联系是人们按照实践的需要,在实践中,根据事物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起来的。(8分)

(2)相关主体应增强创新意识,进一步加强物联网的核心和关键技术的创新;(3分)根据物联网发展的客观要求,适时调整与此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部分和环节;(3分)在实践中变革思维方式,不断发展和建立新的联系并拓展物联网的应用范围。(3分)

试题详情

15.视频通话、下载音乐、收看电视、实时导航、网上购物、在线游戏、手机钱包……随着3G(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和服务的推广,其丰富多样的功能让手机不再是只用来“打电话”那么简单了,一般3G手机发展新浪潮也随之在全球掀起。这表明( )

A.创新就是推翻一切旧的东西

B.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C.创新离不开革命批判精神

D.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对创新的理解及学生提取材料有效信息和解读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题干材料说的是通信技术的创新对生产的影响,这是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的表现,D正确。

试题详情

14.(2010年河南郑州质检)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中,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最低标准基础养老金给予全额补助,对东部地区补助50%。国家对东部和中西部实行差别补贴的做法所依据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是( )

A.物质决定意识

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

D.同一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

解析:选B。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中“实行差别补贴”这一信息。中西部地区相对于东部地区来说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落后,中央财政给予中西部地区更大比例的补助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体现,故选B;A属于唯物论原理,排除;C、D不符合题意。

试题详情

13.丝瓜俯视南瓜说:“我的藤蔓很长,可以爬得很高。清晨能看到朝阳冉冉升起,傍晚能看到夕阳徐徐落下。”南瓜说:“我的果实很重,无法爬到高处。但我依托着泥土,感到踏实和温暖;也能观察到身边细微的变化。”下列说法中与该寓言寓意一致的是( )

A.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B.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C.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D.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解析:选B。本题是高考题型中常见的哲学寓意题。考查学生通过对名言、谚语、古文诗词等传统文化蕴含的哲理的理解,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属于较难题。首先要弄懂题干蕴含的哲理,题干运用拟人的手法,通过“丝瓜”和“南瓜”对话,揭示的是每个人都有优点,应取长补短,正确看待自己和别人。对照选项,A项说的是意识反映客观事物的差异性。D项体现的是不能用片面的观点看问题。C项易选错,比喻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也比喻不能要求一个人没有一点缺点错误。和题意稍微有偏差。只有B项“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论证了人有长处也有短处。对别人,要善于欣赏其长处,但也不能忽略其短处,必须全面地认识一个人;对自己,要珍视自己的长处,做到自尊、自信,又要正视自己的短处,避免狂妄自大。故选B项。

试题详情

12.2010年6月7日,科学发展观在天津的实践理论研讨会召开。40余名专家学者聚集一堂,紧密结合科学发展观在天津的生动实践,认真总结近年来天津应对复杂局面、坚持科学发展的宝贵经验。贯彻科学发展观,总结天津的经验体现了( )

A.整体与部分的有机统一

B.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C.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D.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解析:选C。科学发展观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天津的具体情况是矛盾的特殊性。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办好天津的事情,体现了二者的统一,故选C。

试题详情

11.(2010年江西八校联考)中新网2010年5月31日电,国务院同意发展改革委《关于2010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意见指出:把保持经济增长与调整经济结构结合起来,着力完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体制机制;把完善政府调控与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结合起来,着力激发经济发展内在动力与活力;把推进社会建设与创新公共服务体制结合起来,着力健全改善民生的保障机制。这一要求主要体现的哲理是( )

①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

②要着力解决主要矛盾,抓关键

③要重视量的积累,促进质变

④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看主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A。三个“结合”三个“着力”体现了既要抓主要矛盾,又不能忽视次要矛盾,故选①②。

试题详情

10.“殷优启圣、多难兴邦”,这种同舟共济的民族精神,正是中华民族虽经百难而不倒以及能够复兴的秘密所在。从哲学角度讲,多难兴邦主要说明( )

A.矛盾双方相互渗透,相互贯通

B.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C.意识对事物的发展有积极作用

D.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解析:选A。多难兴邦主要说明矛盾双方相互转化,A符合题意。B、D不是哲学道理。只有正确意识才对事物的发展有积极作用,C项说法不准确。

试题详情

9.随着时代的变迁,我们对不同时期的“生活的尊严与幸福”有不同理解。50年代,人们对尊严与幸福的憧憬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六七十年代,是“三转一响”(自行车、缝纫机、电风扇和收音机);80年代是“万元户”;90年代是有房有车;新世纪的幸福与尊严,则应该是更加关心人的自由、人的全面发展。这体现了( )

A.发展的趋势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B.矛盾的特殊性通过普遍性表现出来

C.解决好主要矛盾,有利于次要矛盾的解决

D.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矛盾

解析:选D。题干的关键信息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说明尊严有时代特点,这是矛盾特殊性的第二种情形,故选D。A、C不符合题意,B表述错误。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