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93039  393047  393053  393057  393063  393065  393069  393075  393077  393083  393089  393093  393095  393099  393105  393107  393113  393117  393119  393123  393125  393129  393131  393133  393134  393135  393137  393138  393139  393141  393143  393147  393149  393153  393155  393159  393165  393167  393173  393177  393179  393183  393189  393195  393197  393203  393207  393209  393215  393219  393225  393233  447348 

6.《西藏民主改革50年》白皮书回顾了西藏实行民主改革50年的历史进程和巨变。当前的西藏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繁荣、民生改善、民族团结、政通人和,这是因为( )

①改革为西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②实行了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③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物质保证

④我国真正消除了民族差别,建立了团结、和谐的民族关系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解析:选 A。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故③错误。④说法也错误,在我国,历史形成和遗留下来的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等发展不平衡所造成的差别依然存在,而且不可能在短期内消除。

试题详情

5.根据《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我国各民族都有发展本民族文化的权利,这一权利体现了( )

A.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B.民族团结的原则

C.民族平等的原则

D.民族和谐的原则

解析:选 C。本题考查学生对处理民族关系三大基本原则的认识。材料中“各民族都有发展本民族文化的权利”中的“都有”体现了民族平等的原则,故选C。

试题详情

4.在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中,每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代表。西藏珞巴族人口不足3000人,也拥有1名全国人大代表。这体现出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 )

A.民族团结原则                B.民族互助原则

C.民族平等原则                D.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

解析:选 C。通过分析材料可知,在全国人大代表中,每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代表,说明在我国,少数民族享有平等的权利,体现出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民族平等的原则,故选C。A、B、D说法材料都没有体现。

试题详情

3.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人心所向,制造民族分裂不得人心。这是因为,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我国( )

A.处理民族关系的根本原则

B.实现民族平等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物质保证

C.实行的一项基本民族政策

D.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解析:选 D。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民族平等是根本原则,物质保证是各民族经济共同发展。基本民族政策是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试题详情

2.(2010年贵州贵阳质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国务院公布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第四条规定,少数民族习惯的节日,由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地方人民政府,按照各该民族习惯,规定放假日期。从这里可以看出,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 )

①是该地方的最高权力机关

②可以依法根据本地实际制定相关法规

③有权根据国务院的授权制定行政法规

④其自治权即立法和文化管理自治权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选 B。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既包括人大又包括政府,而民族自治地方的权力机关为人大而不是政府,故①说法不对。④说法片面,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包括民族自治地方人大和政府所拥有的自治权,不仅仅是立法和文化管理自治权。②③切题,故选B。

试题详情

1.自1996年福建省与宁夏回族自治区建立对口扶贫协作关系以来,闽宁之间实现了从政府援助到社会帮扶,再到产业及人才技术的交流合作等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协作。闽宁协作的主要目的在于( )

A.建立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B.消除各民族之间的矛盾和隔阂

C.解决东西部教育科技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D.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和共同繁荣

解析:选 D。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已经形成,不选A。闽宁是全方位合作,不仅仅是教育科技合作,不选C。闽宁协作是为了共同发展和繁荣,故选D。

试题详情

18.材料1:淄博市石油、化工、建材、制药等行业在经济发展中切实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打造循环经济,把建立循环型社会看作是适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走出了一条与环境相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切实做到了: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复循环利用;生产和消费“污染排放最小化、废物资源化和无害化”;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材料2:2010年,淄博市紧紧抓住黄河三角洲开发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重大机遇,积极对接。以最小的投入换取最大的产出,努力实现淄博市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1,分析说明淄博市倡导的发展模式是如何体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9分)

(2)以上材料启示我们应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10分)

解析:第(1)问要求结合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分析淄博市的发展模式,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和本质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第(2)问回答如何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答案:(1)①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循环经济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体现了以人为本。(3分)②科学发展观要求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循环经济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3分)③循环经济使我国经济发展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的统一,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3分)

(2)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2分)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2分)③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分)④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2分)⑤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2分)

试题详情

17.中国共产党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制定“十二五”规划,必须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这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性新特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

(1)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谈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意义和要求。(10分)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下列地区或企业是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10分)

某市过去以加工贸易为主。2009年以后,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通过科技园区的建设把所有高端行业和研发企业集中到一起,形成板块

某软件公司提出由产品经营向客户经营转变,即按照客户的要求来配置解决方案,提供专业服务

某企业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就业、医疗和教育的环境,及时了解员工的想法和需求,从而吸引了大量人才

某市由于历史等各种原因,一直是东富西贫。为改变这一局面,该市加大对西部投入,建设大型商业开发区、休闲度假区

某市立足大城市带大农村的区域实际,引导农民分层次向城市、农村的新型社区集中,引导农民进行土地流转和集约经营

解析:第(1)问,比较简单,根据教材知识回答即可。解答第(2)问,要善于把材料信息转化为理论性的语言,这就需要考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对材料进行概括和抽象。

答案:(1)意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促进科技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2分)有利于节能减排,保护环境,降低资源能源消耗;(1分)有利于促进城乡、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2分)

要求:坚持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5分)

(2)①调整产业结构,进行规模化经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2分)

②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提高服务质量,关注市场需求。(2分)

③调动劳动者积极性,营造人尽其才的制度环境,吸引高素质人才。(2分)

④统筹兼顾,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距。(2分)

⑤加快城镇化建设,发展现代农业,使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2分)

试题详情

15.纵观世界经济发展史,“出口状元”往往会招致更多的贸易壁垒。欧盟抓住鞋子不放,而美国人认准了轮胎,中国对此的反应则是,限制美国鸡肉和汽车零部件的进口,同时向WTO投诉欧盟对中国鞋征收16.5%的反倾销关税。这表明( )

A.我国经济越来越脆弱

B.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C.中国利用国际规则维护国家利益的意识增强

D.中国对美国、欧盟进行贸易倾销

解析:选C。题干反映中外贸易争端以及我国的应对措施,故B与题干无关,C正确。A、D观点错误。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