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0.(2010年黑龙江哈三中四校联考)目前我国已依据宪法和法律,初步建立起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下列选项不属于这一体系的是( )
A.积极推进财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
B.司法机关的监督
C.进一步加强法制舆论和社会公众监督
D.发挥政协的监督作用
解析:选A。厂务公开、村务公开不属于国家行政监督体系。故本题选A。
(2010年广东揭阳联考)经过20多年的改革,我国政府的管理方式不断完善和创新,着力建设责任政府、服务政府和法治政府。据此回答8-9题。
8.温家宝总理强调,要加快建立以行政首长为重点的行政问责制度,并把行政问责与行政监察、审计监督结合起来,有责必问,有错必究,努力建设责任政府。行政问责制度( )
①有利于公务员做到权为民所用 ②有利于切实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 ③有利于对权力的监督,防止滥用权力 ④有利于转变职能,直接管理企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选A。行政问责制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但政府应注重服务功能,不能直接管理企业,故④说法错误;排除含④的选项,故选A。
9.建设法治政府就是要求政府( )
A.完善法律监督体系,加强执法监督
B.严格执法,公正司法
C.加强立法工作,确保国家各项事业有法可依
D.依法约束自身行为,切实做到依法行政
解析:选D。在我国,人民检察院是法律监督机关,健全法律监督体系不应该是政府进行,故A项说法错误;法院和检察院是我国的司法机关,它们要公正司法,故B项错误;人大具有立法权,故C项说法错误;政府作为行政机关,要建设法治政府就必须依法行政,故D项正确。
7.漫画《瞒矿难掉乌纱》反映了我国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
瞒矿难掉乌纱
①要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②要依法有效行使手中权力
③要保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政治本色
④要克服官僚主义和不正之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选B。设问要求从我国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角度分析,而③是从党的角度来分析的。①②④符合题意。
6.(2010年宁夏银川抽样测试)近年来,各地政府为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从工商登记、资金筹措、信息咨询、技能培训、经营用地方面对农民工返乡创业予以大力支持。政府的做法履行了( )
①实施经济调节的职能 ②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职能 ③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 ④协调人民利益关系的职能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选B。题干中政府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从工商登记、资金筹措、信息咨询、技能培训、经营用地方面对农民工返乡创业予以大力支持”。没有体现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职能,故排除②,其他的选项都能体现。
5.某市民发现,当地有关行政部门的个别工作人员没有切实履行食品安全监管职责,于是打电话给该部门反映问题并提出建议。该市民行使监督权的方式是( )
A.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B.舆论监督制度
C.社会听证制度 D.信访举报制度
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公民行使监督权的方式,意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向国家机关打电话反映问题并提出建议,这属于信访举报制度;舆论监督制度是指在媒体上公开发表意见;A、C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学生容易将民主监督的方式和民主决策的方式混淆。
(2010年重庆调研)当公共权力被滥用,当政府官员不尽职,造成国家和集体的利益受到损害、人民群众的权益受到威胁时,公民,请举起手中的利剑,依法同腐败分子作斗争。据此回答3-4题。
3.公民手中的利剑是指( )
A.公民的监督权 B.公民拥有惩罪权
C.公民的选举权 D.公民的罢免权
解析:选A。公民有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利,因此,可以对其进行批评、建议、检举、申诉、控告等。故A项符合题意。
4.作为一个公民,在举起手中的利剑时( )
A.要积极履行公民义务,以维护国家利益
B.要坚持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C.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
D.要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解析:选C。本题承接上题,强调公民如何行使监督权,只有C项符合题意;其余各项说法均不如C项更直接。
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从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角度看,其政治保证作用主要体现在( )
①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②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 ③尊重和保障人权 ④打击敌对分子和敌对势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选A。打击敌对分子和敌对势力属于专政职能的体现,故④的说法不符合题意。
1.(2010年北京海淀区调研)从2004年到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连续7年锁定“三农”问题,极大地推动了新农村建设,这体现了( )
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②我国人民民主是真实的
③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存权和发展权是根本和重要的人权
④我国正在增加农民的民主权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选A。宪法已赋予了公民广泛的民主权利,并未扩大,排除④。关于“三农”问题,连续7年下发中央“一号文件”,真实地保障了人民的民主权利,从根本上说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故选A项。
17.土尔扈特人回归祖国的历史从一个侧面表明,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党和政府十分尊重各民族在祖国统一大业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珍惜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根据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制定了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并载入宪法。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又将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长期坚持。
运用所学知识,说明党和政府要长期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必要性。(15分)
解析:回答本题时,学生要注意多读材料把握材料隐含的规定性。关于为什么要长期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教材主要从“民族区域自治适合我国国情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这两个角度加以分析说明,这两个方面考生一般均可写出。但是,材料中还明确提到:“根据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制定了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并载入宪法。”由此可知,我们还应从依法治国的角度分析,许多学生往往因看不到这一点而失分。所以学生在做题时一定要细心研读材料,从中提取有效信息。
答案:(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格局没有变。(5分)
(2)历史和实践表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国情,顺乎民意,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助于把国家的集中统一和少数民族自治结合起来;有助于把国家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具体特点结合起来。(5分)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已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并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作为一个法治国家,党和政府必须依法行事。(5分)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