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2.(8分)老师在课堂上演示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在一只洁净的小烧杯A中装入30ml蒸馏水,再滴入2-3滴石蕊试液(甲溶液);在小烧杯B中装入30mL浓盐酸(乙溶液);用一个玻璃水槽把A、B两个烧杯罩在一起,一会儿就看到A烧杯中的溶液变成了红色。
|
第一种:A烧杯中的蒸馏水使石蕊试液变成了红色。
第二种:B烧杯中的浓盐酸挥发出一种气体,溶解到A烧杯的溶液中,使溶液变成红色。
⑴你认为哪种猜测是正确的?如果你不同意以上两种猜测,请给出你的猜测。 ▲ 。
⑵请你设计实验方案,证明⑴中你的猜测。提供的实验用品:烧杯、试管、胶头滴管、滤纸;蒸馏水、石蕊试液、浓盐酸、氯化氢气体等。
实验(简述实验内容和方法) |
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
▲ |
▲ |
⑶通过实验探索,对这个趣味实验,你得出的结论是 ▲ 。
21.(5分)宇宙飞船内,宇航员呼出的气体要通过盛有氢氧化锂的过滤网,以除去所含的二氧化碳,如下式所示:2LiOH(固)+CO2(气)=Li2CO3(固)+H2O(液)
⑴试计算1g氢氧化锂所能吸收的二氧化碳的质量。 ▲ 。
⑵若用氢氧化钾来代替氢氧化锂,试计算1g氢氧化钾所能吸收的二氧化碳的质量。 ▲ 。
⑶利用⑴和⑵所得的结果,试解释为什么宇宙飞船选用氢氧化锂来吸收二氧化碳较用氢氧化钾为佳。 ▲ 。
⑷若每位宇航员每天所呼出的二氧化碳平均是502L,我国明年发射的“神州6号”上将有2名宇航员进行一项为期约7天的太空任务,试计算在宇宙飞船上应携带氢氧化锂的质量(在宇宙飞船内的温度和气压下,二氧化碳气体的密度位1.833g/L)。 ▲ 。
20.(7分)地球上的动物一般可以分为恒温动物和变温动物两种。恒温动物主要是通过新陈代谢作用来调节体温恒定的;变温动物则通过移动身体获得更多的阳光照射或较高的气(水)温来提高身体的温度。恐龙到底是恒温动物还是变温动物,是科学家经常激烈争论的问题。
科学家甲提出下列论点支持恐龙是恒温动物:
论点一:今天北极圈内的中生代地层中,常发现土生土长的恐龙化石;
论点二:象恒温动物一样,少数恐龙化石也残留有能保温的羽毛结构;
论点三:象恒温的哺乳类动物一样,恐龙化石的骨骼中布满了管状空隙,这是血管的痕迹;
论点四:象恒温的哺乳类动物一样,恐龙化石群中具有较高的猎物/捕食者比值。
科学家乙提出下列论点支持恐龙是变温动物:
论点五:从恐龙化石的尺寸判断,一般说恐龙的体型都很庞大;
论点六:到了冬天,恐龙就会从严寒的区域迁往气候暖和的区域;
论点七:恐龙具有羽毛,其主要功能是遮住夏天强烈的阳光,而不是防止体温下降;
论点八:今天的许多爬行类动物,其骨骼也有丰富的血管,但一些小型鸟类和哺乳类动物骨骼血管较少。
论点九:今天的变温动物群体中的猎物/捕食者比值,与恒温动物是接近的。
(1)科学家乙提出的5个论点中,哪一项是不能与科学家甲所提出论点构成对应关系的? ▲ 。
(A) 论点五 (B)论点六 (C) 论点七 (D) 论点八
(2)如果科学家乙认为生活在北极圈内的恐龙仍有机会晒到阳光,他的理由是 ▲ 。
(A)恐龙随季节迁移
(B)恐龙有冬眠的习惯,所以冬季不需要阳光
(C)随地球板块移动,将恐龙带到低纬度
(D)北极圈内有很多北极熊,可供恐龙作为食物
(3)一般恒温动物群体中,保持着较高的猎物/捕食者比值。从能量消耗的角度分析,这是为什么? ▲ 。
(4)在寒冷的北极,发现土生土长的恐龙化石。根据所学的知识,你如何才能解释这种现象呢? ▲ 。
19.如图所示,给你一张边长为20厘米,高5厘米的直角三角形的纸片,试用它来模拟斜面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例如:模拟桥梁中的各种形状的引桥。
请至少再说出两个应用的实例。 ▲ ; ▲ 。
18.学校课外兴趣小组想制作一个能产生持续喷泉的实验装置,他们设计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如图所示,要在瓶内产生高度恒为h的喷泉,那么甲乙两个容器水面的高度差H与喷泉高度h的关系必须满足 ▲ ,瓶内液面上的压强p必须 ▲ 。
17.请将下列你认为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短文的空格中。
(A)抗体 (B) 白细胞 (C)B细胞 (D)T细胞
(E)记忆性T细胞 (F) 记忆性B细胞
夏天,打着赤脚在沙滩上散步。突然你停止前进,因为一个朝上的大头钉刺入脚中。虽然立刻将钉子拔掉,但隔天早晨刺伤的地方变得红、痛且肿。数天之后才复原。整个过程中,你的身体正与一个看不见的敌人奋战。因为当钉子刺入皮肤之后,钉子上的细菌随着侵入体内中,此时损伤的组织及细菌会引起血液的凝结成和炎症等一系列变化。
当钉子穿入皮肤之时,身体的防御系统也开始活动。从破裂毛细血管流出的血液在伤口处滞留、凝结。血液中的一些细胞开始行动起来,一方面杀菌,一方面产生一些特殊物质,来抵抗细菌的入侵。
此时, ▲ 就像警犬循着足迹一般,向受伤的部位移动,将受损的细胞与细菌一视同仁地吞入。数天后,特异性免疫反应开始,于是 ▲ 的产物也加入对抗细菌的行列。
如果这是你第一次遭遇此类细菌,初次免疫反应被激发,但需要五或六天的时间它才能产生足够的 ▲ 来控制细菌侵袭。若你曾经击退过同样的细菌,体内会带着战斗的痕迹,也就是已经有特殊的免疫细胞: ▲ ,当此种细菌再次出现时,它将会遭遇早已布置好的免疫陷阱。
16.如图所示,某学生设计了如下实验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在锥形瓶里加入稀盐酸,气球中放入纯碱(Na2CO3)。将锥形瓶放在天平上,使天平两边平衡,然后轻轻将纯碱倒入稀盐酸中,此反应生成NaCl、CO2 和一种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假设你的天平灵敏度很高,反应后天平 ▲ (填“能”或“不能”)继续保持平衡,其原因是 ▲ 。
15. t℃时有NaNO3溶液80g,若保持温度不变蒸发溶剂,有下列实验数据记录: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蒸发溶剂 10g 20g 15g
析出晶体 4.2g 17.6g 13.2g
则此温度下,NaNO3的溶解度为
(A)48g (B)88g (C) 64g (D)66.7g
14.在加热的条件下,浓H2SO4与铜可发生如下反应
Cu+2H2SO4(浓) CuSO4+SO2↑+2H2O
有人设计了用铜屑制取CuSO4的两种方案:
①Cu CuSO4 ②Cu CuO CuSO4
从节约原料和保护环境的角度考虑,较好的方案是
(A)① (B)② (C)①和② (D)无法判断
13.下列根据实验结果的推论中,合理的是
(A)紫外线B增强了水中细菌的生长
(B)本实验无法证实两栖类卵和胚胎的死亡与紫外线B有关
(C)甲组中卵和胚胎的死亡,是缺乏紫外线B照射所造成的
(D)两栖类的卵和胚胎经紫外线B照射后,容易被水中细菌感染死亡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