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6、镓是1871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在编制元素周期表时曾预言的“类铝”元素。镓的原子序数为31,属IIIA族。镓的熔点为29.78℃,沸点高达2403℃。镓有过冷现象(即冷至熔点下不凝固),它可过冷到-120℃。由此判断下列有关镓的性质及其用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镓是制造高温温度计的上佳材料 B、 镓能溶于强酸和强碱中
C、镓与锌、锡、铟等金属制成的合金,可用在自动救火的水龙头中
D、 近年来镓成为电子工业的新宠,其主要用途是制造半导体材料,被誉为“半导体材料的新粮食”,这是利用了镓的导电性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性质
15.A、B、C为三种短周期元素,A、B在同周期, A、C的最低价离子分别为A2-和C-,B2+和C-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子序数:A>B>C B.原子半径:A>B>C
C.离子半径:A2->C->B2+ D.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A>C>B
14.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室温下,CH3COOH分子可能存在于pH=8的碱性溶液中
B. 在0.1mol·L-1的氢溴酸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溶液的c(H+)减少
C. 在c(H+)=c(OH-)的溶液中,AlO2-不可能大量存在
D. 由水电离出的c(OH-)=1×10-12mol·L-1的溶液中,Al3+不可能大量存在
13.臭氧分子的结构与SO2(极性分子)相似,可读做二氧化氧,在臭氧层中含量达0.2 ppm(ppm表示百万分之一)。臭氧是氧气吸收了太阳的波长小于242 nm的紫外线形成的,不过当波长在220 nm-320 nm的紫外线照射臭氧时,又会使其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打雷时也能产生臭氧,臭氧分子是直线型分子
B.臭氧转化为氧气和氧气转化为臭氧均须吸收能量
C.臭氧和氧气的相互转化能保持大气中臭氧的含量基本稳定
D.向大气中排放氮的氧化物和氟氯代烃均能加快臭氧的分解
12、常温下,将pH=5的硫酸溶液稀释500倍,则稀释后溶液中C(SO42-)与C(H+)之比约为
A、1:1 B、1:2 C、1:10 D、10:1
11.一定温度下,将一定质量的冰醋酸加水稀释过程中,
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c三点溶液的pH:c<a<b
B.a、b、c三点醋酸的电离程度:a<b<c
C.用湿润的pH试纸测量a处溶液的pH,测量结果偏小
D.a、b、c三点溶液用1mol/L氢氧化钠溶液中和,消耗氢氧化钠溶液体积:c<a<b
10. 恒温恒压下,在容积可变的器皿中,反应2NO2(g) N2O4(g)达到平衡后,再向容器内通入一定量NO2,又达到平衡时,N2O4的体积分数
A. 减少 B. 不变 C. 增大 D. 无法判断
9.若某装置中发生如下反应:Cu+2H+=Cu2++H2↑,关于该装置的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装置一定为原电池 B、该装置一定为电解池
C、金属铜为电解池的阳极 D、电解质溶液可能是硫酸溶液
8.在高压下氮气会聚合生成高聚氮,这种高聚氮的晶体中每个氮原子都通过三个单键与其它氮原子结合并向空间发展构成立体网状结构。已知晶体中N-N键的键能为160 kJ·mol-1,而N≡N的键能为942 kJ·mol-1。则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键能越大说明化学键越牢固,所构成物质越稳定 B.高聚氮晶体属于原子晶体
C.高聚氮晶体中n(N)∶n(N-N)=1∶3 D.用作炸药可能是高聚氮潜在的应用
7、纳米材料的表面微粒数占微粒总数的比例极大,这是它有许多特殊性质的
原因,假设某纳米颗粒中粒子分布类似于硼镁化合物,其结构如图所示,
则这种纳米颗粒的分子式为
A、MgB B、Mg3B6 C、Mg5B12 D、Mg14B6
( 镁原子○位于顶点和上下两个面心,硼原子●位于内部 )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