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9675  39683  39689  39693  39699  39701  39705  39711  39713  39719  39725  39729  39731  39735  39741  39743  39749  39753  39755  39759  39761  39765  39767  39769  39770  39771  39773  39774  39775  39777  39779  39783  39785  39789  39791  39795  39801  39803  39809  39813  39815  39819  39825  39831  39833  39839  39843  39845  39851  39855  39861  39869  447348 

21、有一硝酸盐晶体,分子式为M(NO3)x·nH2O,经测定其摩尔质量 242g/mol。取1.21g此晶体溶于水,配制成100mL溶液。将其置于电解池中用惰性材料为电极进行电解。经测定,当有0.01mol电子通过电极时,溶液中全部金属离子即在阴极上析出,电极增重0.32g。

  (1)x值是多少?

  (2)求M的相对原子质量和n值。

  (3)如电解过程中溶液体积不变,计算电解结束后溶液的PH。

选择题答案:

1-5 D/B/B/D/A    6-10 C/C/D/B/C    11-16 C/B/D/B/B/C

试题详情

20.(12分)奶粉中蛋白质含量的测定往往采用“凯氏定氮法”,其原理是:食品与硫酸和催化剂一同加热消化,使蛋白质分解,分解的氨与硫酸结合生成硫酸铵。然后碱化蒸馏使氨游离,用硼酸吸收后再以硫酸或盐酸标准溶液滴定,根据酸的消耗量乘以换算系数,即为蛋白质含量。

操作步骤:

(1)样品处理:准确称取一定量的固体样品奶粉,移入干燥的凯氏烧瓶中,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待冷却后移入一定体积的容量瓶中。

(2)NH3的蒸馏和吸收:把制得的溶液(取一定量),通过定氮装置,经过一系列的反应,使氨变成硫酸氨,再经过再经过碱化蒸馏后,氨即成为游离状态,游离氨经硼酸吸收。

(3)氨的滴定:用标准盐酸溶液滴定所生成的硼酸铵,从消耗的盐酸标准液计算出总氮量,再折算为粗蛋白含量。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在样品的处理过程中使用到了容量瓶,怎样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

                                       

                                       。 (2)在配制过程中,下列哪项操作可能使配制的溶液的浓度偏大(    )

   A、凯氏烧瓶中溶液转移移到容量瓶中时,未洗涤凯氏烧瓶

   B、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C、定容时,仰视刻度线

   D、移液时,有少量液体溅出

(3)若称取样品的质量为1.5g,共配制100毫升的溶液,取其中的20mL,经过一系列处理后,使N转变为硼酸铵然后用0.1mol/L盐酸滴定,共用去盐酸的体积为23.0mL,则该样品中N的含量为         

已知:滴定过程中涉及到的反应方程式:(NH4)2 B4O7 + 2HCl + 5H2O =  2NH4Cl + 4H3BO3

(4)一些不法奶农利用“凯氏定氮法”只检测氮元素的含量而得出蛋白质的含量这个检测法的缺点,以便牛奶检测时蛋白质的含量达标,而往牛奶中添加三聚氰胺(C3N6H6)。则三聚氰胺中氮的含量为      

试题详情

19.(14分)下图Ⅰ、Ⅱ、Ⅲ是常见的气体发生装置;IV、V、VI是气体收集装置,根据要求回求答下列问题:

 

(1)气体发生装置的选择:若用CaCO3与盐酸反应制CO2,则可选择      ;(填序号)

   若用NH4Cl和Ca(OH)2反应制NH3,则可选择        ;(填序号)

   若用MnO2与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应选用装置      ,(填序号)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制取氯气的反应原理是                 

(2)收集装置的选择:若选用V为氯气收集装置,则氯气应从      口通入。用化学方法检验氯气收集满的方法是                       

(3)气体的吸收:若经试验发现,现1体积的水已吸收336体积的HCl,且得到的溶液的密度为1.08g/cm3,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

试题详情

18.(15分)已知A、B、C是三种常见的固体化合物,焰色反应均显黄色,其中A与C按任意比例混合,溶于足量的水中,得到的溶质也只含有一种,并有无色、无味的气体D放出。另A、B、C、D之间含有如下的转化关系:(部分物质未写出)

 

(1)写出物质的化学式:

   A        、  B        、  C       

(2)写出A、B按物质的量之比为1:1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写出溶质E与足量CO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试题详情

17.(12分)A、B、C、D、E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元素。A原子的电子层数与它的核外电子总数相同,A与C、B与D分别为同主族,B和C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与E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A与E形成的化合物化学式为AE,其分子中含18个电子。请回答下列问题:

(1)A和B两元素也可以形成18电子的化合物M,则M的电子式为       

(2)由C和E所形成的化合物中含有的化学键是       ,该化合物属于

         晶体(填晶体类型)。

(3)由A、B、C、D四种元素所形成的两种化合物相互之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B、C、E三种元素形成一种盐,此盐中三种原子个数比为1∶1∶1,将该盐溶液

在空气中露置一段时间后(充分光照,不考虑水分的挥发),溶液的pH近似为7,

则该过程的总反应方程式为                    

试题详情

16.把一块镁铝合金投入到1mol/L HCl溶液里,待合金完全溶解后,往溶液里加入1mol/L NaOH溶液,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随加入NaOH溶液体积变化的关系如下图A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图A          图B           图C

A.的取值范围为0≤a<50

B.的最大值为2.5mol

C.若将关系图改为B图时,则的取值范围为80<a<90

D.若将关系图改为C图时,则的取值范围为75<a<90

第II卷 非选择题部分(总计60分)

试题详情

15.某同学为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常见的四种无机离子,进行了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其中检验过程中产生的气体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由该实验能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A.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离子      B.原溶液中一定含有NH4+离子

C.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l离子        D.原溶液中一定含有Fe3+离子

试题详情

14.某白色固体可能由①NH4Cl②AlCl3③NaCl④AgNO3⑤KOH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将此固体投入水中得到澄清溶液,该溶液可使酚酞呈红色。若向该溶液中加入稀硝酸至过量,有白色沉淀生成。对原固体组成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A.可能存在②       B.至少有②⑤ C.无法确定是否有③      D.至少存在①④⑤

试题详情

13.用惰性电极实现电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解稀硫酸溶液,实质上是电解水,故溶液pH不变

B.电解稀氢氧化钠溶液,要消耗OH-,故溶液pH减小

C.电解硫酸钠溶液,在阴极上和阳极上析出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D.电解氯化铜溶液,在阴极上和阳极上析出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试题详情

12.下列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① 热稳定性:H2O>HF>H2S      ② 原子半径:Na>Mg>O

③ 酸性:H3PO4>H2SO4>HClO4    ④ 结合质子能力:OH->CH3COO->Cl-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