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97732  397740  397746  397750  397756  397758  397762  397768  397770  397776  397782  397786  397788  397792  397798  397800  397806  397810  397812  397816  397818  397822  397824  397826  397827  397828  397830  397831  397832  397834  397836  397840  397842  397846  397848  397852  397858  397860  397866  397870  397872  397876  397882  397888  397890  397896  397900  397902  397908  397912  397918  397926  447348 

3.某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A在60℃时溶解度为60克,20℃时为20克,使含水n毫升的A饱和溶液从60℃冷却到20℃,经过充分结晶后进行过滤,滤液质量为150克(设水的密度为1克/毫升),试求n的值。   (n=125)

   [深化提高]

   4.苦卤中含有的成分主要是氯化镁和氯化钠,图1-40是它们的溶解度曲线,请你应用本次实验中学到的方法和操作技能,设计一个实验,分别制备氯化镁晶体和氯化钠晶体。

   [答]  经分析氯化镁和氯化钠溶解度特点,因氯化镁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而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因此冷却热饱和溶液可析出氯化镁晶体,蒸发饱和溶液(蒸发溶剂)法可析出氯化钠晶体。实验设计如下:

   第一步:将苦卤溶于水,加热至沸腾,配成热饱和溶液;

   第二步:冷却热饱和溶液至常温,析出大量晶体,主要是氯化镁晶体,可能含有少量氯化钠,过滤,得到晶体和滤液;

   第三步:将滤液蒸发至有大量晶体析出,停止加热(不要蒸干),过滤得到晶体,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可能含有少量的氯化镁;

   第四步:将第二步制得的晶体再配制成热饱和溶液,再冷却、结晶、过滤,可得到较纯净的氯化镁晶体;

   第五步:将第三步得到的晶体再配成常温下的饱和溶液,再蒸发(不要蒸干)、结晶、过滤,可得到较纯净的氯化钠晶体。

第20课时

试题详情

1.练习用结晶方法制备晶体。

   2.掌握搅拌、溶解、蒸发、结晶等基本实验操作技能。

   3.了解结晶。

课堂学习设计

   [课前练习]

   1.结晶是  固体溶质   饱和溶液  中析出的过程。

   2.结晶的方法通常有两种:(1)是  蒸发溶剂  法;(2)是  冷却热饱和溶液  法。前者一般用来得到  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小  的固体溶质,如得到  氯化钠晶体  ,实例  海水晒盐  。后者一般用来得到  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  的固体溶质,如得到  硝酸钾晶体 

   [科学探究]

  一、制备硫酸铜晶体的原理

   1.硫酸铜的溶解度是随温度升高而逐渐增大的,冷却硫酸铜的热饱和溶液可制得硫酸铜晶体。

   2.冷却硫酸铜的热饱和溶液,会打破原来的溶解平衡,过剩的溶质就以晶体形式析出。晶体的析出生长必须要有一个核心(即晶核、晶种),这样才能使粒子一层一层地有规则地建筑起来。反复进行结晶,可以使晶体越长越大,成为大晶体。析晶时,如果开始晶种很少,过剩的溶质都能集中在少数的晶种上,获得的晶体就越大。振动会妨碍粒子的有序排列,使晶形不完整。晶形还与降温快慢有关。

   3.制备较大颗粒的晶体需控制的条件:晶种少,晶形完整,防震防尘,降温要缓慢。

   二、硫酸铜晶体的生长

   1.制备小晶体。

   烧杯中加入50毫升蒸馏水,在另一只较大的烧杯中加入100毫升左右的蒸馏水,小烧杯放在大烧杯中,使大烧杯内液面略高于小烧杯内液面。将大烧杯放在石棉网上加热,到比室温高出70℃时停止加热,向小烧杯内加入研细的硫酸铜晶体粉末,搅拌,配成饱和溶液。趁热过滤,得到澄清的硫酸铜溶液。在装有澄清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上盖上干净的白纸,烧杯外壁围上棉花保温(或放在泡沫塑料盒中),静置一夜,便可制得晶形完整的小晶体。  

   2.小晶体“长大”为大晶体。

   晶形完整的小晶体用线系住,放人温度略高于常温的硫酸铜澄清饱和溶液中,保温,缓慢冷却,小晶体慢慢长大。反复操作,小晶体便“成长”为大晶体。

   三、实验成功的关键

   制备较大颗粒的晶体需要反复进行操作,获得形状完整的晶体的关键是控制实验条件。操作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制备饱和溶液时,防止过饱和而析出晶体;

   (2)过滤速度要快,防止饱和溶液迅速冷却析出晶体;

   (3)冷却速度要缓慢,用棉花或塑料泡沫保温,让饱和溶液缓慢冷却;

   (4)晶种的选择是关键,要获得形状完整的晶种,应使用纯净的硫酸铜,防止灰尘落入溶液;饱和溶液要静置,避免振动;

   (5)晶体的“成长”需要进行多次结晶,整个过程中在线上只留一粒晶体,多余的晶体要去掉,每次取出后要修改其外形,使其保持完整的(三斜晶系)形状。

重点:1.搅拌、溶解、蒸发、结晶等基本实验操作技能。

   2.了解用结晶的方法制备晶体。

难点:掌握规范的实验操作的技能。

课外同步训练

   [基础过关]

   1.下列关于饱和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B  )

   A.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B.在一定温度下,同一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

   C. 任何物质的饱和溶液,当温度降低时一定会析出溶质

   D.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剩下溶液的浓度一定变小

   2.某温度下,将A物质的水溶液分成等量的两份,在第一份中加入9克A物质,充分搅

拌,尚有1克固体不能溶解;将第二份溶液蒸发掉40克水,并恢复到原温度,溶液恰好饱和,则A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是   (  B  )

   A.40克   B.20克   C.8克   D.无法确定

试题详情

4.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是   (  C  )

   A.熔化时是否需要吸收热量     B.熔化时是否有温度  

   C熔化时的温度是否保持不变     D.熔化时是吸收热还是放出热  

   [科学探究]  

   一、天然水是溶液  

   1.雨水、江水、河水、湖水、井水、海水、矿泉水等天然水,由于其中都溶有某些物质,所以都属于溶液。溶在其中的物质是  溶质   水是溶剂。

   2.矿泉水等天然水中含有很多微量成分,大部分对人体有一定的好处。

   [设问]  我们如何将天然水,如海水中的溶质盐提取出来?

   二、晶体的形成

   1.观察硫酸、铜、云母、食盐等晶体的外形。(颗粒小的可用显微镜观看)

   结论:每种晶体都有一定的  几何形状 

   观察硫磺粉、红磷等非晶体的外形。

   结论:非晶体没有规则的  几何形状  。

   [讨论l  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有哪些?

   [答]  晶体和非晶体的主要区别有两个:(1)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非晶体没有固定的

熔化温度;(2)晶体有规则的几何外形,非晶体则没有规则的几何外形。

   2.晶体的形成。

   (1)蒸发溶剂的方法。

   当饱和溶液蒸发溶剂后(设温度保持不变),便会余下晶体,如我们吃的食盐就是通过海水晒盐得到的。

   具体方法是:海水食盐晶体。

   蒸发溶剂得到晶体这种方法一般用在得到溶解度  受温度影响不大  的固体物质,如得到食盐。

   (2)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

   [实验]  先配制一杯70℃的硫酸铜饱和溶液,然后用滴管吸取一滴硫酸铜饱和溶液,滴在有凹穴的玻璃片上,可以观察到有  硫酸铜晶体析出 

   说明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也可以得到晶体,这种方法一般可以用来得到溶解度  受温度影响较大  的固体物质。如得到硫酸铜、  硝酸钾  等物质。

   (3)事实上以上几种方法都是综合起来使用,即先通过加热使溶液浓缩,再将溶液冷却,使溶液中的物质结晶析出。

   [思考]  为什么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可以得到晶体?

   [答]  由于在较高温度下先制成饱和溶液,当降低温度而冷却时,该物质溶解度减小,在一定量的溶剂里所能溶解的溶质减少,原来溶在里面的溶质就能以晶体形式结晶析出。

   [典型例题解析]

   [例1]  20℃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克,现有20℃时饱和食盐溶液100克和200克,在温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各蒸发掉10克水,析出晶体分别是多少?

   [解析]  由于原来都是饱和溶液,蒸发前后温度又保持不变,蒸发析出晶体后的剩余溶液仍是饱和溶液,题中蒸发的水的质量相等,因此只要考虑被蒸发掉的10克水中能溶解的溶质质量是多少即可。

   设析出晶体的质量为x

   100克:36克=10克:x

   x=3.6克

   [答]  略

   [例2]  t℃,将A物质的溶液恒温下蒸发掉20克水,析出晶体A 2克,第二次在恒温下再蒸发掉20克水,结果再析出8克晶体A,求t℃时A物质的溶解度。

   [解析]  此类题目中,由于前后几次温度都未发生改变,物质的溶解度应相同,而这里两次蒸发的水分一样,而析出的晶体量却不同,说明原溶液必定是不饱和溶液。第一次蒸发析出了晶体,说明溶液已变成了饱和,这样只要求第二次即可。(可以认为第一次蒸发的目的是为了第二次的蒸发服务)

   设,℃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x

   20克:8克=100克:x

   x=40克

   [答]  略  

   [例3]  已知60℃和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分别为110克和31.6克,现有60℃时硝酸钾饱和溶液105克,将该饱和溶液冷却到20℃,可析出晶体多少?

   [解析]  (1)此题可分为两步进行计算,先算出60℃时105克饱和溶液中含有多少溶质和溶剂,然后根据这些溶剂中在20℃时还能溶解硝酸钾多少,这样就能算出析出晶体的质量;

(2)此题也可以根据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

  

   (思考为什么可以用此公式进行计算)

   解法一:设105克60℃时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含有溶质质量为x

   210克:110克:105克:x

   x=55克

   则溶液中含溶剂质量为105克-55克:50克  

   设20℃时50克水中能继续溶解硝酸钾的质量为y

   100克:31.6克=50克:y

   y=15.8克

   所以析出晶体质量为55克-15.8克=39.2克解法二:设可析出晶体的质量为x

=

   x=39.2克

   [答]  略

   [课内练习]

   1.晶体与非晶体相比,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晶体有  固定的熔化温度  ;二是晶体有  规则的几何外形 

   2.从溶液中形成晶体的过程叫结晶,结晶的方法通常有两种:(1)  蒸发溶剂  ;(2)  冷却热饱和溶液  。

   3.某物质的溶液250克,蒸发掉20克水,温度恢复到t℃,有5克晶体析出,若再蒸发掉20克水,将温度恢复到t℃,又析出10克晶体(晶体均不含结晶水)。则该物质在t~C时的溶解度是   (  B  )

   A.25克   B.50克   C.15克   D.195克

   [课时小结]

   重点:1.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

     2.形成晶体的两种方法。

     3.有关结晶的简单计算。

难点:有关结晶的计算。

课外同步训练

   [基础过关]

   1.在玻璃、松香、食盐和石蜡中,有一定的几何形状的是  食盐  ;有一定的熔点的是  食盐  ,这种物质在熔化时的温度  保持不变 

   2.想从食盐溶液中得到食盐晶体,采取的方法应是   (  A  )

   A.蒸发溶剂的方法   B.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

   C.倒掉部分溶液的方法   D.升高温度的方法

   3.将80℃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到20℃,析出晶体后得到的溶液是   (  C  )

   A.水   B.不饱和溶液   C.仍是饱和溶液   D.可能是饱和溶液

   4.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方法得到晶体的过程中(晶体不含结晶水),溶液中保持不变的是   (  B  )

   A.溶解度   B.溶剂质量   C.溶质质量   D.溶质的质量分数

   [深化提高]

   5.t℃时A物质的溶液,第一次恒温蒸发10克水,结果没有晶体析出,第二次恒温蒸发掉10克水,结果析出2克A,第三次再恒温蒸发10克水。下列有关晶体析出质量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  D  )

   A.一定大于2克   D.一定等于2克

   C. 一定小于2克   D.一定大于或等于2克

   6.已知100℃和1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分别为246克和21克,现在有100℃硝酸钾饱和溶液346克,当温度降到10℃时,能析出硝酸钾晶体多少?

   [解]  设可析出硝酸钾晶体的质量为x

=

x=225克

第19课时

学生分组实验:硫酸铜晶体的生长

学习目标

试题详情

3.学会有关物质结晶的简单计算。

课堂学习设计

   [课前练习]

   1.我们知道晶体是在  熔化  过程中有固定的  熔化温度  的固体;非晶体是在  熔化

过程中没有固定的  熔化温度  的固体。

   2.下列关于食盐熔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C  )

   A.只要对食盐加热,食盐就一定熔化

   D.当温度达到食盐的熔点时,食盐就一定熔化

   C. 当食盐温度达到其熔点且继续加热时,食盐才会熔化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3.如图1-39所示是萘熔化的图像,从图中可以看出80℃的萘是   (  D  )

A.固态   B.液态   C. 固液共存   D.以上几种情况都有可能

试题详情

2.了解晶体形成的几种方法。

试题详情

1.能说出晶体与非晶体的主要区别。

试题详情

1.8  物质在水中的结晶

学习目标

试题详情

7.有一包固体混合物,含有硝酸钠和不溶性杂质,在一定量的水中加热,充分溶解。测试结果如表一:

温度(℃)
10
40
75
剩余固体(克)
20l
132
72

已知硝酸钠在各温度时的溶解度如表二:

温度(℃)
10
25
40
50
55
60
65
75
80
溶解度(克)
8l
92
104
114
1l7
124
130
150
166

求:(1)此实验中所用水的质量是多少;

(2)原固体混合物中含硝酸钠多少;

   (3)要完全溶解固体混合物中的硝酸钠,所需的最低温度是多少。

   [解]  本题的突破口是从上表中可知40℃肯定是硝酸钠的饱和溶液,从10℃升温到

40℃,在这些水中多溶解了硝酸钠固体的质量是20l克-132克=69克。而从10℃升温到

40℃,硝酸钠的溶解度增大了104克-81克=23克,即100克水中能多溶解硝酸钠23克,则易得解。

   (1)设实验所用水的质量为x

   (104克-81克):100克=(201克-132克):x

   x=300克

   (2)设10℃时300克水中已溶硝酸钠的质量为y,

   100克:81克=300克:y

   y=243克

   即原固体混合物的总质量为243克+201克=444克

   再设75℃时300克水中最多可溶硝酸钠的质量为z

   100克:150克=300克:z

   z=450克>444克

   所以75℃时所得溶液一定是不饱和的,最后剩下的72克固体都是不溶性杂质。

   则原固体混合物中硝酸钠的质量为444克-72克=372克

   (3)设300克水溶解372克硝酸钠刚好饱和时,硝酸钠的溶解度为S

  S=×100克-124克

  对照表二可知,所需最低温度为60℃。

第18课时

试题详情

5.图1-38是配制50克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过程示意图:

(1)B操作中应称量氯化钠的质量是  2.5克;

   (2)放好砝码和调好游码后,向托盘天平的左盘上加氯化钠时,若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边,应进行的操作是  减少药品 

   (3)D操作应选用  100  毫升的量筒(从10毫升、100毫升中选择)。量水时量筒必须放

平稳,视线要跟量筒内液面的  最低处  保持水平;

   (4)E操作的作用是  加速溶解 

   [深化提高]

   6.用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8%的浓H2SO4 25毫升(密度为1.84克/厘米3),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70%的硫酸溶液(密度为1.60克/厘米3),需加水多少毫升?

   [解]  本题中70%的硫酸溶液的密度没用。想一想为什么?

25毫升×1.84克/厘米3×98%=(25毫升×1.84克/厘米3+V×1克/厘米3)×70%  

V=18.4厘米3

   即18.4毫升

   [选做题]

试题详情

4.根据溶质质量、溶剂质量的变化情况,以及变化所得的结果,在表中填上相应的文字。

溶液中各部分变化情况
溶质质量
不变
不变
增加
减少
溶剂质量
减少
增加
不变
不变
变化结果
溶液质量
减少
增加
增加
减少
溶液浓度
变大
变小
变大
变小

   [科学探究]

   一、有关溶液稀释问题的计算

   1.溶液稀释就是往浓溶液中加溶剂变成稀溶液的过程。

   2.溶液稀释问题的特点是: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质量保持不变,即:浓溶液的质量×浓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稀溶液的质量×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3.由于液体称量比较麻烦而用量筒量取体积比较方便,所以计算时有时会牵涉到溶液的体积,这时要通过  密度  来进行计算(公式为ρ=   )。

   4.由于分子间存在一定的间隔,所以两种不同液体混合溶解时,体积不能简单相加。(混合后体积  小于  混合前两种液体之和)

   二、有关溶液浓缩问题的计算

   溶液的浓缩问题思考方法可以与稀释问题一样来考虑。

   三、配制一定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溶液

   1.实验步骤:(1)计算;(2)称量;(3)溶解。

   2.配制50克10%的氯化钠溶液的实验。

   [典型例题解析]

   [例1]  工业生产上,有时要用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来清洗钢材。把50千克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成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需要水多少千克?

   [解析]  由于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

   设:稀硫酸的质量为x

50千克× 98%=x×10%

x==490千克

   则需要水的质量为:490千克-50千克=440千克。

   [答]  略

   [例2]  配制1 000毫升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需要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多少毫升?需要水多少毫升?(硫酸溶液的密度请查阅p.36表)

   [解析]  查书中表得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硫酸溶液的密度为1.07克/厘米3,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的密度为1.84克/厘米3

   设:需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的体积为V

   稀硫酸溶液的质量为:1000毫升×1.07克/厘米3=1070克

   溶质的质量为:1070克×10%=107克

   所以V×1.84克/厘米3×98%=107克

   V=59.3厘米3

   浓硫酸的质量:59.3厘米3×1.84克/厘米3=109.2克

   加入水的质量:1070克-109.2克=960.8克

   所以加入水的体积为:=960.8

厘米3

   [答]  略

   [课内练习]

   1.用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的浓氢氧化钠溶液(密度为1.43克/厘米3)配制,143克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需量取40%的氢氧化钠溶液  25  毫升与水(密度为1克/厘米3)  107.25  毫升混合而成。

   2.把m克质量分数为a%的NaCl溶液加水稀释,下列图像中正确描述溶液中溶质质量与加水质量关系的是   (  B  )

   3.密度为1.18克/厘米’的浓盐酸(质量分数36%),用100毫升水稀释100毫升浓盐酸,所得稀盐酸的质量分数   (  B  )

   A.等于18%   B.大于18%   C.小于18%   D.无法确定

   4.配制20%的硫酸溶液490克,需要98%(密度为1.84克/厘米3)的浓硫酸多少毫升?同时需水多少克?

   [解]  设需浓硫酸的体积为V

   V×1.84克/厘米3×98%=490克×20%

   V=54.35厘米3

   需水体积为==390厘米3

   [课时小结]

重点和难点:有关溶液稀释问题的计算。

课外同步训练

   [基础过关]

   1.浓度为10%的食盐溶液100克,将其浓度增加到20%,可采用的方法是   (  D  )

   A.加入10克食盐固体   B.把溶液中的水蒸发掉一半

   C.加入100克10%的食盐溶液   D.把水蒸发掉50克

   2.用浓度为60%的酒精溶液A与25%的酒精溶液B配制成45%的酒精溶液,则A、B溶液的质量比为   (  C  )

   A.1:2   B.2:3   C.4:3   D.3:1

   3.100克A溶液中水的质量分数为98%,现在要使溶液中水的质量分数变为99%,则应加入水的质量为   (  D  )

   A.1克   B.10克   C 50克   D.100克

   4.把溶质的质量分数为l0%的硫酸溶液50克浓缩到40克,此时溶液中硫酸的质量分数为  12.5%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