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下列选项属于天气现象的是 ( C )
A.冬暖夏凉
B.四季分明
C.小雨夹雪
D.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2.一天中气温最高出现在 午后2时 左右,最低温度出现在 日出 前后。
[课时小结]
本课时主要学习了天气的概念及构成天气的基本要素,气温的测量和气象观测中气温的测量,并利用探究方法研究气象观测中温度计放置位置和一天的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出现时间。
课外同步训练
[基础过关]
1.气温即 空气的温度 。在气象观测中,一般在一个漆成白色的 百叶箱 里的温度计上读数。
2.某地短时间里冷热、干燥、风、气压、阴晴等大气状态及其变化的综合状况称为 ( C )
A.气温 B.气象 C. 天气 D.气候
3.下列有关气温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D )
A.一天中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
B.人体最感舒适的气温是22℃
C.气温在25℃以下,知了就停止鸣叫,说明动物行为与气温有关
D. 气温即大气温度,故气温测量不需要在百叶箱里读得
2.2 天气和气温
学习目标
1.理解天气的概念。
2.知道什么是气温,以及测量和度量气温的常用仪器和方法。
3.学会测量气温。
4.了解气温与人们的生活和其他生物的关系。
课堂学习设计
[科学探究]
一、天气是什么
举例、思考讨论并回答:1.什么情况下蜻蜓会飞得很低?
2.蚂蚁搬家往往预示着什么?
观察课本图2-6和2-7,说明人与天气的关系。
1.天气指的是短时间内近地面的 大气温度 、 湿度 、气压等要素的 综合状况 。
2.刮风、下雨、雷电等都属于 天气现象 。
3.组成天气的要素主要有 气温 、 气压 、风、湿度和 降水等。
讨论并回答:
1.下列词语中哪些是描述天气的,并把描写天气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A、C、E、H
A.阴转多云 B.冬暖夏凉 C.晴空万里 D.秋高气爽 E.和风细雨 F.终年高温
G.冬雨夏干 H.雷电交加
2.你能说说今天的天气状况吗?
二、气温
1.气温指的是空气的 温度 ,它告知我们当地空气的 冷热程度 ,是构成天气的 基本要素 。
2.气温的测量。
(1)工具为 温度计 ,单位是摄氏度(℃)。
(2)由于一天中气温在不断变化,在气象观测中,除使用普遍温度计测量外,还要使用最高温度计和最低温度计,分别测量一天中的 最高温度和 最低温度 。
(3)气象观测中要把温度计放在一个漆成 白色的百叶箱里 。
[思考] 上述温度计放在漆成白色的百叶箱里,这是为什么?你能用探究的方法研究这个问题吗?
[探究] 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和最低值大概出现在什么时候?(注意:选择一个晴朗的天气
验证)(课外进行)
答:一天中气温最高出现在 午后2时 左右,最低温度出现在 日出 前后。
3.气温和生物的关系密切,很多动物的行为和 气温 有关。
[思考] 你能举例说明吗?
4.气温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影响也很大。人体最感舒适的气温是 22℃ ,气温在35℃以上感到酷热难耐,0℃以下有寒冷感。各种农作物都有自己不同的最适生长温度。
[课内补充例题]
[例题] 下列描述中,不属于天气现象的是 ( B )
A.今天傍晚下了一场雷阵雨
B.北京冬季寒冷干燥,四季分明
C.风和日丽
D.今天气温10℃-20℃
[解析] 这是考查天气概念的应用题,天气是指短时间内近地面的大气温度、湿度、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组成天气的要素主要有气温、气压、风、湿度和降水等,因此可知符合天气概念的有A、C、D,故不属于天气现象的是B。
[答] B
[课内练习]
3.在风速大致相同,而气温垂直分布不同的A、B、C、D四种情况下,最有利于某工厂68米高烟囱灰尘扩散的是 ( C )
|
20米 |
40米 |
60米 |
80米 |
100米 |
A |
16.3℃ |
16.6℃ |
16.8℃ |
17.0℃ |
17.1℃ |
B |
21.0℃ |
21.0℃ |
20.9℃ |
20.9℃ |
21.0℃ |
C |
20.9℃ |
20.8℃ |
20.6℃ |
20.2℃ |
20.0℃ |
D |
15.2℃ |
14.8℃ |
14.7℃ |
14.9℃ |
15.2℃ |
第3课时
2.理解对流层的特点,探究对流的形成。
课堂学习设计
[复习导入]
1.大气层有 保护 地球的作用。
2.大气温度是 垂直分布 的,在 85千米 以下,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在 85千米 以上,大气温度随 高度的增加而迅速上升。
3.大气温度的变化范围约为 -84℃-2500℃ 之间。
[科学探究]
一、大气的分层
[思考分组讨论] 根据大气温度垂直分布特点,你认为可以把大气分成几层?并把讨论结果填表,看哪组大气的分层更合理。
层序 |
高度 |
温度分布特点 |
|
|
|
每组规定一名学生说明讨论结果,并对其他组的讨论结果进行评价。
教师小结,并说明大气的分层情况。
1.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物质组成等特点,把地球大气层分为五层,即: 对流层 、
平流层 、中间层、暖层和外层。
2.随着高度的上升,大气逐渐变得稀薄,故大气 没有明显 的上界。在 1000千米 以上的高度,大气密度已变得非常小,到距地面 5000千米 处已接近真空。
3.外层是地球大气与宇宙空间的 过渡层 ,其层底距地表约 500千米 。
二、对流层
1.概念:
对流层是 大气的底层 ,在两极地区的厚度约 8千米 ,到赤道则增大到 17-18千米 。
2.特点:
对流层集中了地球3/4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 水汽 、固体杂质,最显著的特点是有强烈的 对流运动 。
3.探究:对流是怎样形成的?
实验器材:烧杯、水、酒精灯、一段线香、橡皮泥、石棉网、铁圈、高锰酸钾晶体
(1)在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用酒精灯加热,烧杯中的水会流动吗?
(2)空气受热时,是否也会像烧杯中的水一样流动起来吗?
分组学生实验探究,得出液体和气体对流的初步规律。
1.液体:受热处液体上升,两侧温度较低的地方液体下沉,即:热水上升,冷水下降,形成水的对流。
2.空气: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形成空气的对流。
出示课本图2-5,对流运动。
[思考] 1.冰箱冷藏室的冷凝管为什么要安装在冷藏室的上部?
2.用冰块冷藏食品时为什么要将冰块放在上面?
3.对流层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显著的 对流运动 和充足的 水汽 ,使对流层的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云、雨、雾、 雷电等主要的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它们影响着生物的生存和行为。
[课内补充例题]
[例题] 大气垂直分层中,天气现象复杂多变的是 ( D )
A.高层大气 B.电离层 C. 平流层 D.对流层
[解析] 要形成云、雨、雾等复杂多变的天气现象必须具备:有足够的水汽、适量的凝结核、空气的上升运动。平流层气温是上热下冷,无空气对流运动,且缺乏水汽和固体杂质,因而无复杂的天气现象。只有对流层既有空气对流运动,又集中了几乎全部的水汽和固体杂质,因而形成了复杂多变的天气现象。
[答] D
[课内练习]
1.下列关于对流层大气的叙述,错误的是 ( C )
A.上部冷,下部热,对流运动显著
B.云、雨等天气现象只发生在对流层
C. 其热量直接来源于太阳辐射
D.其厚度是随纬度变化而变化的
2.下列物质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的是 ( C )
A.氮和氧
B.水汽和二氧化碳
C. 水汽和固体尘埃
D.二氧化碳和固体尘埃
[课时小结]
本课时学习了大气的垂直分布规律及大气分层中对流层的特点,学习了探究对流的方法和过程。
课外同步训练
[基础过关]
1.大气各层及其相关作用,正确的是 ( C )
①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②电离层--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③臭氧层--反射无线电波
④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
A.①② B.①③ C. ①④ D.③④
2.下列关于对流层大气的叙述,错误的是 ( C )
A.上部冷,下部热,对流运动显著
B.云、雨等天气现象只发生在对流层
C. 其热量直接来源于太阳辐射
D.其厚度是随纬度变化而变化的
1.掌握大气的垂直分布规律。
2.1 大气层(二)
学习目标
3.读气温的垂直分布图(图2-1),完成:
(1)①②③三层中,①为 高层大气 层;②为 平流 层;③为 对流 层。
(2)用图中数字填空:
天气现象发生在 ③ 层,臭氧主要集中在 ② 层,空气垂直运动强烈的是 ③ 层,有利于高空飞行的是 ② 层。
(3)③层的厚度不均,一般地说, 中纬度地区较厚, 高纬度 地区较薄,其原因在于 中纬度地区热量多,温度高,对流强烈到达的高度就高 。
(4)③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说明了 ( C )
A.空气越稀薄,保温作用越差
B.该层顶部是臭氧层
C. 地面是该层的主要直接热源
D.该层热量直接来自于太阳辐射
第2课时
2.了解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特点。
课堂学习设计
[复习导入]
1.月球表面因为没有 空气 ,所以讲话时听不到声音,昼夜温差大,月球表面还出现许多环形山。
2.地球表面有空气。由空气形成的 大气层 像一件外衣一样保护着地球,使地球上出现许多自然现象。你能举例说明你见过的哪些自然现象与大气有关吗?学生举例,教师归纳后导入探究内容。
[科学探究]
一、大气的存在
[讨论] 生活在地球上的你能感受到大气的存在吗?请举例说明。
1.感受大气的存在:实例有 呼吸的空气 、 云 、 雨 等现象。
2.大气:主要集中在地面以上1000千米左右的高度内,与地球半径相比,大气显得很薄。
指导学生渎图2-1从航天飞机上拍摄的大气照片。
[讨论] 假如没有大气层,地球会变成怎样?
3.大气层的重要性。
大气层对地球 非常重要--像一件外衣一样 保护 着地球。
二、大气的温度
指导学生读课本图2-2大气温度垂直分布。你能总结出大气温度的分布规律吗?
1.在85千米以下,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 降低 ;在85千米以上,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 迅速上升 。
2.大气温度的变化范围约在 -84℃-2500℃ 之间。
[思考] 哈勃望远镜(约600千米高空)的外面为什么要穿一件银白色的“外衣”?
[课内补充例题]
[例题] 关于大气组成成分及其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C )
(1)二氧化碳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2)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氧和氢 (3)水汽和固体尘埃集中在高层大气中 (4)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
A.(1)(2) B.(1)(3) C.(1)(4) D.(2)(4)
[解析] 低层大气由干洁的空气、水汽和悬浮在大气中的固体杂质组成。干洁空气由氧、氮、二氧化碳、臭氧等组成。氮是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氧是人类和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对地面有保温作用;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光线中的紫外线,使地面上的生物免受紫外线的伤害,而少量穿透大气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对人和生物恰是有利的。
[答] C
[课内练习]
1,如果地球上没有大气,下列发生的现象中,仍然存在的是 ( C )
A. 狂风暴雨 B.雷电交加 C. 火山喷发 D.天空出现彩虹
2.大气的分层是根据 大气的温度 ,密度和物质组成等特点而分为 五 层的。其中大气的温度随高度的上升而逐渐下降的是 85千米 以下。
[课时小结]
本课时主要学习大气层对地球、人类等的重要性和大气温度的变化规律。
课外同步训练
[基础过关]
1.大气中能够成云致雨的成分是 ( C )
A.二氧化碳和水汽 B.臭氧和二氧化碳
C. 水汽和尘埃 D.氧和氮
2.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的大气成分是 ( D )
A.二氧化碳 B.氧气 C. 氮气 D.臭氧
1.了解大气层的重要性。
2.1 大气层(一)
学习目标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