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3.为了探究不同液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在四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盛有水和煤油,用同样的加热器加热。下表是他们的实验纪录,根据实验记录回答下列问题:
烧杯号 |
液体 |
质量(克) |
初温(℃) |
末温(℃) |
加热时间 |
1 |
水 |
300 |
20 |
30 |
12 |
2 |
水 |
150 |
20 |
30 |
6 |
3 |
煤油 |
300 |
20 |
30 |
6 |
4 |
煤油 |
300 |
20 |
25 |
3 |
(1)分析比较 ①③ (填烧杯号)烧杯的实验记录,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在质量和升高温度相同时,不同物质吸收的热量不同。
(2)分析上表,然后综合可得出,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 物质的比热、升高的温度和质量 有关系。
4.大陆性气候比海洋性气候气温变化大,这是因为于泥土的比热比水的比热 小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冷却或放热,应该选用比热 大 的液体。(填“大”或“小”)。
5.夏日,我省城市中最高气温不是在太阳辐射最强的正午,而是在午后13:00-14:00,这主要是因为 ( D )
A.城市行道树遮阴
B.城市中风速较大
C. 城市中人口众多
D.城市建筑材料的比热较大
第14课时
2.8 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一)
学习目标
1.了解气候的概念及影响气候的因素。
2.了解纬度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3.理解比热的概念,了解不同物质比热的差异。
课堂学习设计
[课前练习]
1.天气指的是短时间内近地面的 大气温度 、湿度、气压等要素的 综合状况 。刮风、下雨等都属于 天气现象 。
2.下列词语中,属于描述天气的是 A、B、E、F 。
A.阴转多云 B.晴空万里 C.冬暖夏凉 D.终年高温 E.和风细雨 F.雷电交加
[科学探究]
一、气候
讨论并指定同学回答。
(1)大雁南飞,预示着冬天将要来临。这说明气候的什么变化?我们家乡的气候变化分几个季节?
(2)你知道我们家乡一年各季节的气温高低和降水多少的变化吗?
教师总结:
气候的概念:
气候指的是某一地区长时间内的 天气特征 。它包括天气的 平均 状况和 极端
状况。
二、纬度对气候的影响
1.我国各地的气候差异很大,是由于不同地区 影响气候的因素不同 而造成的,其中 纬度是影响气候的基本因素,但主要是对 气温 造成影响
2.纬度位置不同的地区,接受 太阳辐射的量不同,在地球上所处的 温度带 位置不同。
[思考] 我国的纬度位置跨五带中的哪几带?你能举例说明吗?
3.我国海南岛 纬度 低, 气温 高,属五带中的 热带 ,长夏无冬。地处我国最北的漠河, 纬度 高, 夏季 短, 冬季 长而寒冷。
三、海洋和陆地的性质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
思考并回答:1.夏天,内陆一般比较炎热,而海边则往往比较凉爽,这是为什么呢?
2.烧开一壶水比烧开半壶水需要热量
多 ,也就是说,水的质量 越大 ,升高的温度 越多 ,需要 吸收的热量 也越大。
3.若换用相同质量的其他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需要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呢?
[实验探究]
实验器材:铁架台2副,相同的酒精灯2只,温度计2支,完全相同的烧杯2只,石棉网2只,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100克)。
按p.86图2-50装置实验,指导学生观察。
1.经过相同时间的加热后, 煤油 的温度升高快些, 水 的温度升高慢些。
2.若要使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则 水要多加热一些时间。
[结论] 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时, 水 需要吸收的热量多。
即:质量相同的 不同物质 ,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所要吸收的热量是 不同的 。
3.比热。
(1)概念:1单位质量的 某种物质 ,在温度升高 1℃ 时所吸收的 热量 ,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 比热 ;
(2)单位:焦/(千克·℃)[J/(kg·℃)],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
(3)几种常见的物质的比热(见书中表),
水的比热:4.2×103焦/(千克·℃),砂石的比热:0.92×103焦/(千克·℃);
(4)水的比热4.2×103焦/(千克·℃)表示:1千克的水温度 升高1℃ 时,需要 吸收 的热量为 4.2×103焦 。
1千克的某种物质,温度降低1℃所放出的热量和温度升高所吸收的热量相同。
思考与回答:比较水、砂、土的比热大小,说说海洋和陆地会对气候产生什么不同的影响。
[课内练习]
1.不同物质的比热大小不同,这说明 ( B )
A.单位质量的不同物质,增加1焦的热能吸热不同
B.单位质量的不同物质每升高1℃时,所吸收的热量不同
C.不同的物质温度每降低10℃时所放出的热量不同
D.相同的物质吸热相同,升高的温度不同
2.铝的比热为0.88×103焦/(千克·℃),它表示的意义是 ( D )
A.1千克的铝吸收的热量是0.88×103焦
D.0.88×103千克的铝,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为1焦
C.铝每升高1℃吸收的热量为0.88×103焦/(千克·℃)
D. 1千克的铝温度降低1℃,放出的热量是0.88×103焦
[课时小结]
本课时学习了气候的概念及影响气候的因素,比热的概念,不同物质比热的差异。气候、比热的概念影响气候的因素是本课时的重点。
课外同步训练
[基础过关]
1.下列选项中属于气候范畴的是 ( C )
A.小雨夹雪 B.晴空万里 C. 四季如春 D.台风
2.两只相同的烧杯里分别盛有质量和温度都相同的水和煤油,用两只相同的酒精灯分别给它们加热,可以看到煤油的温度比水的温度升高得快。若水和煤油的比热分别用c水和c煤油表示,则 ( A )
A.c水>c煤油 B.c水=c煤油 C. c水<c煤油 D.无法确定
5.如图2-12,4个位置中,天气最晴朗的是 ( )
A.① B.② C. ③ D.④
第13课时
2.7 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学习目标
1.知道获取天气预报的常用方法。
2.学会看天气预报。
3.学会看简单的天气图,掌握天气图上重要的天气系统。
4.利用天气图判断天气状况,并能做简单的天气预报。
5.知道天气预报信息的主要收集方法。
6.调查当地的天气谚语,能解释其中的科学道理。
课堂学习设计
[课前练习]
1.天气是由许多要素组成的,其中主要的有 气温 、 气压 、风、湿度和 降水 。其中 气温 是构成天气的基本要素。
2.大气压对天气也有较大的影响,一般来说, 高气压 区中心多晴燥天气, 低气压区 中心多阴雨天气。
[科学探究]
一、天气的好坏
天气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我们的生产和生活,通常我们通过看电视、听广播、拨 气象预报电话 、 互联网 上查看等获取气象预报信息,知道明天的天气还可以通过分析 天气图 ,自己预测天气;通过 气象观测 ;自己制作天气预报等方式知道。
二、怎样看天气预报
出示当地某天的天气预报:明天多云到阴,有时有小雨,偏南风2-3级,气温9℃-20℃
[思考] 你知道这些天气预报用语的含意吗?
1.多云:指天空总云量在5/10到7/10,若5/10到3/10为 少云 ,3/10以下为 晴 。
2.小雨:12小时内降水小于5毫米为小雨,5-15毫米为 中雨,大于15毫米 为大雨。
3.9℃-20℃表示 最低气温 和 最高气温 。
4.常用降水概率表示降水的可能性大小。
三、天气图
1.天气图的概念:电视台一般都有天气形势分析预报。天气形势常用 天气图 表示。天气图是一种可以表现不同地方 气象信息 的地图。
2.天气图上几种常见的表示方法。
(1)等压线:天气图上的曲线,表示气压相等的地方的连线。
作用:根据等压线的分布特点可以分析出常见的天气系统。
(2)锋是影响天气的重要天气系统。冷暖空气的交界面叫锋面。
冷锋,向暖空气一侧移动的锋,常带来降雨、大风和降温天气
暖锋:向冷空气一侧移动的锋,常带来降雨天气,气温升高。
观察课本图2-47天气形势图。
[讨论] 1.找出当日影响我国的较大天气系统位置。
2.分析当日我国的天气形势。
3.预测北京、上海、广州未来24小时的天气。
4.现在天气预报获取信息的途径:地面观测站、 气象卫星 、气象雷达、气象探测火箭、 气象探测气球 、海上船舶、海洋气象数据自动收集装置、 自动遥感和遥测装置 等。
5.气象台站利用计算机处理上千万个 天气信息数据 ,模拟 天气变化 ,从而更准确地预报天气。
[思考] 你知道本地有哪些天气谚语,能否解释这些谚语?
[课内补充例题]
[例] 下列叙述中,目前只出现在我国某些城市天气预报中的是 ( D )
A. 阴转多云 B.有雷雨、大风出现
C.持续高温 D.空气质量级别Ⅱ级
[解析] 在我国的天气预报中,阴转多云,有雷雨、大风出现,持续高温等,均是天气预报中心要素,而空气质量级别Ⅱ级只出现在我国某些城市天气预报中,主要是因为某些城市空气污染大,对人类活动影响重要。故答案应选D。
[答] D
[课内练习]
1.获取气象预报信息的途径可以有 看电视 、听广播、 拨气象预报电话 ,互联网上查看等,还可以通过分析 天气图 ,自己预测和通过 气象观测 ,自己制作天气预报等。
2.天气预报常听到或看到:气温12℃-25℃,这里的12℃表示这天中的 最低气温 ,25℃表示这天中的 最高气温 。
3.下列关于锋面和天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 B )
①冷锋过境时,一般出现晴朗天气 ②我国北方夏季与冷锋活动有关 ③我国冬季爆发大风降温天气是由于冷锋南下形成的 ④暖锋过境后,气温、气压升高,天气晴朗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课时小结]
本课时学习了获取天气预报的途径和方法,学会了看天气预报和简单的天气图等。
课外同步训练
[基础过关]
1.当暖锋过境时,常出现的大气状况是 ( A )
A.持续性降水 B.沙暴天气 C.狂风暴雨 D.晴朗
2.下列所描述的现象中,不属于天气预报的是 ( A )
A.冬暖夏凉 B.晴到多云 C. 有时有雨 D.偏南风2-3级
3.俗语“一场秋雨凉一阵”反映的特征是 ( B )
A.台风过境 B.冷锋过境 C. 暖锋过境 D.以上说法均不对
4.如图2-11,对a、b、c、d四地的天气状况判断,正确的是 ( B )
A.a、b、c、d四地都为阴雨天气
B.a、c为晴朗天气
C.a、b、c、d将出现阴雨天气
D.b、c将出现阴雨天气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 )
A.大气中含有水汽就一定会降水
B.大气中只要能成云,就一定会降水
C大气中水汽越多,一般成云,降水可能性也越大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课时小结]
本课时学习了空气中水汽凝结的原因,探究了降水的形成过程及降水量的量度。空气中水汽凝结的原因是本课时的重点。
课外同步训练
[基础过关]
1.降水是指从云雾中降下的 固态水 和 液态水 。降水的多少用 降水量 表示,它是指在一定时间内 地面积水的深度 ,用 毫米 来度量。气象观测中常用 雨量筒 来收集雨水。
2.形成降水需具备的条件是 ( D )
①空气中有足够的水汽 ②空气中有足够的凝结物 ③空气的下沉运动 ④空气的上升运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③④ D.①②④
第12课时
3.学会测量降水量。
课堂学习设计
[课前练习]
1.空气中水汽的多少用 湿度 表示,一般是用 相对湿度 来表示。
2.相对湿度最常用的测量仪器是 干湿球湿度计 ,它是由一支 干球温度计 和一支 湿球温度计 组成的。使用时只要读出并计算出两支温度计的 温度差 ,再查相对湿度表,即可得出相对湿度。
3.一般来说,温度 越高 ,相对湿度 越大 ,成云、降水的可能性也 越大 , 阴雨天气也较多。
[科学探究]
一、云或雾的形成
空气中的水汽在一定条件下会凝结出细小的 水珠 或 冰晶 ,这就形成了云或雾。
[实验] 在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在另一容器内盛满冰,盖在烧杯上,烧杯中的空气发生了什么变化?
[现象] 盛冰容器表面出现小水滴。
[思考并回答] 这些小水滴是怎么来的?
二、烧杯中的空气为什么会发生水汽凝结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当空气的相对湿度达到100%时,空气中就再也不能容纳更多的水汽了。若气温降低,空气容纳水汽的能力也随之 降低 ,空气中的水汽会附在微小的灰尘颗粒上形成 细小的水珠 ,就发生了水汽 凝结 ,这就形成了云或雾。
[讨论] 根据凝华、凝结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说说云和降雨是怎样形成的。
三、降水 、
1.云形成后 不一定 会降水,水珠和冰晶随温度的降低和水汽的增多逐渐增大+最终形成 雨滴、雪或冰雹 降落到 地表 称降水。
2.降水的形式: 雨 、 雪 、 冰雹等,最常见的降水为 降雨 。
思考并回答:为什么降水有时是雨,有时会是雪或冰雹?
3.降雨量:表示 一定时间 内地面积水的 深度 ,用 毫米 来度量。气象观测中常用雨量筒来收集雨水。
[讨论] 1.降水对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有什么意义?
2.降水过多或过少会产生什么后果?
[课内补充例题]
[例题] 在大气的云雾里,水的状态有 ( B )
A.液态 B.固、液、气态 C.固态和液态 D.气态
[解析] 大气中存在着水汽,在一定的条件下水汽会凝结出细小的水珠或冰晶,而形成云或雾,故在大气的云、雾里水的状态有水、水蒸气和冰,即选B。
[答] B
[课内练习]
1.降水中水状态有 ( C )
A.液态 B.固、液、气态 C. 固态和液态D.气态
2.了解降水的形成过程。
1.理解空气中水汽凝结的原因。
2.6 为什么会降水(二)
学习目标
1.空气中水汽的多少用湿度表示,一般情况下温度越高,空气中所含有的水汽就 越多 ,即空气中的 相对湿度 越大,这样 成云、降水 的可能性也越大。
2.相对湿度常用干湿球湿度计测量,它是由一支 干球温度计 和一支 湿球温度计 组成的。先测量这两支温度计的温度差,再用 相对湿度表 读出相对湿度。
3.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D )
A.“蜻蜓低飞,不雨也阴”说明空气中湿度较大
B.“燕子低飞要下雨”说明空气中相对湿度较大
C. 相对湿度表示空气中水汽的丰富程度,常用百分比表示
D.干燥的沙漠地里没有水汽
第11课时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