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97740  397748  397754  397758  397764  397766  397770  397776  397778  397784  397790  397794  397796  397800  397806  397808  397814  397818  397820  397824  397826  397830  397832  397834  397835  397836  397838  397839  397840  397842  397844  397848  397850  397854  397856  397860  397866  397868  397874  397878  397880  397884  397890  397896  397898  397904  397908  397910  397916  397920  397926  397934  447348 

激素类别
产生
器官
激素的功能
分泌异常时的病症







a.促进组织合成蛋白质
b.控制人的生长发育

幼年分泌不足:侏儒症
幼年分泌过多:巨人症
成年分泌过多:肢端肥大症
甲状腺
激素



a.促进生长发育
b.促进新陈代谢
c.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幼年分泌不足:呆小症
成年分泌过多:甲亢





a.促进将人体吸收的葡萄糖储存在肝脏和肌肉内
b.促进血糖分解
分泌不足:糖尿病
分泌过多:低血糖症
肾上腺素



a.加快心跳的节奏
b.扩张通往肌肉的血管




雄性激素
睾丸
a.促进生殖器官发育和生殖细胞的生成
b.激发和维持人的第二性征

雌性激素
卵巢

试题详情

4.保持正常的体温是恒温动物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的  基本条件 

因此恒定的体温对动物具有  重要意义 

   二、产热与散热的平衡

   1.恒温动物和人类之所以能够维持稳定的体温,是因为机体的  产热   散热  这两个生理过程  保持动态平衡  的结果。

   2.产热。

   (1)在  安静  时,产生的热量主要来自  内脏 

(2)在运动时,产生的热量主要来自骨骼肌。 寒冷时,  骨骼肌颤抖  ,能使热量  成倍增加 

   (3)精神活动和进食活动也能  影响产热  。(例如寒冷时,想到冰冷的环境,会觉得更冷,使人“发抖”,促使骨骼肌产生更多热)

   3.散热。

   (1)散热有  直接散热   蒸发散热  两种方式。

   (2)直接散热就是通过热传递散热,散热的多少决定于皮肤温度与外界温度的  温度差  。温度差越大,散热越多。  皮肤的温度  又可通过血管中的  血流量  来控制。外界温度低时,  血管收缩  ,血流量减少,  散热量  减少;温度高时,  血管舒张  ,血流量增加,  散热增加 

   (3)常温下,皮肤汗液的蒸发散热  比较少 

   当外界温度等于或超过体温时,直接散热不能发挥作用,汗液蒸发成了  主要的散热方式 

   4.中暑。

   在高温环境中,人体不能及时地发挥体温调节功能,或因过高的环境温度超过了体温调节的最大限度,  产热多  ,而  散热困难  ,会出现中暑现象。

   中暑的表现是:体温高、头痛、头晕、心慌、恶心、呕吐、出冷汗、面色苍白,甚至昏厥,  严重时危及生命 

   三、体温受脑控制

   1.人体内的产热和散热过程是通过  脑干中的体温调节中枢  来调节和控制的。

   2.在不同的环境中人的姿势和行为,保温或降温的措施(如增、减衣服),也能调节体温。

   [典型例题解析]

   [例题]  人在寒冷的环境中会冻得“发抖”,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它的作用是什么?

   [解析]  当寒冷时,人与外界的温度差比较大,会散发比较多的热量,此时内脏产生的热量不足以维持人的正常体温。当骨骼肌颤抖时,能产生大量的热,以维持人在寒冷时的正常体温。

   [答]  骨骼肌的颤抖能使人的产热成倍增加。

   对人在寒冷的环境中维持体温的稳定有重要意义。

   [课内练习]

   1.恒温动物和人的体温不是  绝对不变的,但温度的变化幅度  不大  。

   2.保持正常的体温是恒温动物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的  基本条件 

   3.人体的体温主要是在  神经系统  调节下,使人体的  产热  过程和  散热  过程维持相对平衡,才得以相对稳定。

   4.直接散热的多少取决于   (  C  )

   A. 人体内与人体皮肤表面温度之间的温度差

   B.人体内与环境之间的温度差

   C.人体皮肤表面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温度差

   D.外界环境愠度的变化程度

   [课时小结]

   1.体温恒定是恒温动物和人类体内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的基本条件。

   2.人体内的产热和散热是一个动态平衡过程。

   3.人体体温的调节和神经系统的控制。

课外同步训练

   [基础过关]

   1.当环境温度达到35℃以上时,人体散热主要靠  蒸发散热  进行;在冷得“发抖’’时,骨骼肌产生的  热量成倍增加 

   2.人体产热的部位包括  内脏   骨骼肌  。安静时产热主要来自  内脏  ,运动时产热主要来自  骨骼肌  。散热的方式有两种:  直接散热  和  蒸发散热  。

   3.人体能保持体温恒定,是因为在神经系统调节下,使   (  A  )

   A.产热过程和散热过程保持平衡   B.骨骼肌产热与直接散热平衡

   C.直接散热与蒸发散热平衡   D.内脏产热与蒸发散热平衡

   4.通常情况下,人体的散热主要依靠   (  B  )

   A.内脏   D.皮肤   C.汗液   D.骨骼肌

   [深化提高]

   5.人在寒冷环境中   (  D  )

   A.皮肤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散热增加

   B.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散热增加

   C. 皮肤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散热减小

   D.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散热减小

   6.人在运动时产生的热量主要来自   (  B  )

   A.内脏蠕动   B.骨骼肌收缩   C平滑肌收缩   D.血液流动

   7.人体排出汗液的生理作用是   (  D  )

   A.皮肤分泌汗液是人体排出代谢终产物的一个途径

   B.汗液蒸发是人体蒸发散热的主要方式

   C. 汗液蒸发是人体在35℃以上环境中散热的主要途径

D.以上三项都是

第14课时

本章复习

学习目标

   1.了解植物的感应性现象以及生长素与植物向光性的关系。

   2.了解激素的分泌器官、功能及分泌异常时的病症。

   3.了解神经系统的组成,反射与反射弧。

   4.了解动物行为的分类及体温的控制。

课堂学习设计

   [科学探究]

   一、环境因素对动物行为的影响

   动物对环境刺激(如  光照  、温度、气压、  湿度  、颜色、  生长的植物  、食物、月相周期、  季节节律  )作出应答性反应。

   例如:(1)猫头鹰  白天  休息,  晚上  出来活动,主因是  温度  、光照影响其行为;

   (2)生物节律性行为:是对环境的某些节律性刺激作出的反应,如昼夜节律、月周期节律(鱼的繁殖)、季节节律(动物的迁徙、换羽,植物的开花、结果)。

   二、植物感应性现象

   1.植物常见的感应性有  向光性  、向地性、  向水性    向化性  、向触性、向热性等。

   注意:①茎的背地生长是植物  向地性(负地)、  向光性  的感应性表现;②实验探究植物的向性时,一定要建立  对照  组,便于比较得出植物具有哪一感应性现象。

   2.植物的向光性和生长素。

   (1)植物体内的激素:植物体内具有  生长素   赤霉素  、  细胞分裂素  等激素,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有显著的  调节  作用。

   (2)生长素是由  胚芽尖端  产生的激素,控制胚芽的生长。  达尔文  猜想胚芽尖端会产生生长素,  温特  实验证明了达尔文的科学猜想,  郭葛  从植物体内分离出生长素。

   (3)植物向光性:观察现象,胚芽弯向光源生长。

   产生条件:①  单侧  光照射;②具  生长素  且分布不均匀。

   产生原因: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背光面生长素分布  多  ,胚芽生长  快  ;向阳面生长素分布  少  ,胚芽生长  慢 

试题详情

3.5  体温的控制

学习目标

   1.了解体温恒定的意义。

   2.了解产热与散热的部位、方式、过程。

   3.了解体温平衡的调节过程。

   4.能以体温调节为例,说明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课堂学习设计

  [科学探究]

   一、恒定的体温

   1.变温动物和恒温动物。

   低等动物没有完善的体温调节机构,它们的体温随环境温度的  变化而变化  ,因此称为  变温动物 

   鸟类、哺乳类动物的体温  相对恒定  ,称为  恒温动物 

   2.人的体温也保持恒定,保持在  37℃  左右。

   3.恒温动物的体温不是  绝对不变  的。恒温是相对的,温度的变化幅度变化不大,在

  一定限度  内几乎与外界温度无直接关系。

   人的体温不是一个固定值。

试题详情

3.4  动物的行为(二)

学习目标

   1.了解人的高级神经活动形式。

   2.了解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3.通过探究性研究,了解精神因素对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影响,学会探究问题的方法。

课堂学习设计

   [课前练习]

   1.动物的行为方式有  先天性行为   后天学习行为  。动物的行为大部分是对生存环境的  适应  。

   2.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是一种  本能  ,是  与生俱来  的,是一种低级的  反射活动  ,被  遗传  所控制,是  固定模式  的行为。

   3.动物的后天学习行为具有  个体  性,需经过  训练  才能获得,需要  大脑皮层  的参与。

   4.人的后天学习行为  更为复杂 

   [科学探究]

   一、人的后天学习行为

   1.人不仅能对环境中的声、光、味、触等具体刺激作出反应,还能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学习,这是更高级的神经活动。

   2.动物只对具体的刺激作出反应,而人能对抽象的语言、文字的刺激作出反应,这是动物所不具备的。

   例如:当我们看介绍美味佳肴的文章时,会流口水,分泌唾液,这是对文字刺激产生的反应。这种反射活动需要大脑皮层中的各级神经中枢来作出相应的应答。

   当我们听别人讲恐怖的故事时,会情不自禁地瞪大眼睛。这是对语言刺激的反应。

   二、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1.非条件反射。

   是人和动物生来就有的  先天性反射  ,是  遗传的行为  。非条件反射的神经通路是生下来就存在的,  反射弧  比较固定。

   如:膝跳反射、吸吮反射、角膜反射等。

   2.条件反射。

   是以  非条件反射  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比较  复杂的  反射活动。

条件反射是生物个体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后天性反射  ,  反射弧  不固定,可因条件改变而消退。

条件反射是  大脑皮层  的重要功能。

   三、科学探究

   精神因素对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影响。

   1.课堂布置。

   (1)提出问题:

   “人逢喜事精神爽”。心情愉快时,学习、工作的效率高,差错率低;而情绪低落时,学习、工作效率低,差错率高。

   这是因为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是由神经系统控制和调节的,不同的精神状态,会影响人的各种生理活动,而且对人的身体健康产生影响。

   那么对我们中学生产生重要影响的精神因素有哪些呢?我们如何应对呢?

   (2)设计研究方案:

   ①影响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精神因素有很多,没必要一一凋查,可确定一些重要的常见的精神因素;

   ②通过讨论,假定某些因素会有重要影响,确定这些因素、调查的对象、调节的方法,设计相应的问卷。

   2.课外布置。

   (1)查找资料:可在图书馆、互联网上查阅相关资料,也可向心理教师、心理医生了解情况;

   (2)收集整理资料;  

   (3)处理获得的信息,形成结论;

   (4)撰写报告;

   (5)回校进行交流。

   [课内练习]

   1.生来就有的行为是  先天性行为  ,它的反射中枢在  大脑皮层  以下。

   2.当你的眼内进入异物受到刺激时,眼睑会迅速闭合,这是属于  非条件反射 

   3.人的学习行为是一种比动物的学习行为更为  复杂  的行为,能运用  语言    文字  进行学习,并能以  语言  、  文字  代替刺激,作出反应。

   [课时小结]

   1.人的学习行为比动物的学习行为更复杂、更高级,能运对语言、文字进行学习,也能对语言、文字的刺激作出反应。

   2.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区别。

课外同步训练

  [基础过关J

   1.非条件反射是指人和动物生来就有的  先天性反射  ,是一种  遗传的行为  ,例如(举一例):  膝跳反射 

   2.非条件反射的反射弧是  固定的  ,而条件反射的反射弧是  不固定  的。

   3.条件反射的反射中枢在  大脑皮层  ,是 大脑皮层  的重要功能。

   [深化提高]

   4.人的学习行为和动物的学习行为有何不同?

   [答]  (1)人的学习行为更为复杂;(2)动物只对具体的刺激产生反应,而人能对语言、文字的刺激作出反应,这是动物所不具备的。

第13课时

试题详情

3.4  动物的行为(一)

学习目标

   1.了解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2.了解先天性行为的基本特征。

   3.了解什么是动物的后天学习行为。

课堂学习设计

   [科学探究]

   一、动物行为的多样性

   1.每种动物都有自己独特的行为,大部分有助于生物体对  环境  的适应。

   所以动物行为可以说是具有适应意义的活动。

   2.动物行为是通过一系列  神经系统  的反射活动、  激素  的分泌活动的共同协调后完成的。

   二、动物的先天性行为

   动物的许多行为是与生俱来的。

   1.婴儿一生来就会吮奶,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  本能  。

   婴儿吮奶是一种由与吮奶有关的刺激物直接刺激婴儿的感受器(如嘴唇中的感受器)而引起的  反射活动  。这种反射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完成。在一种相应的刺激下,不需后天的训练就能引起的  反射性反应  。

   2.动物求偶行为。

   到了繁殖季节,雌雄动物表现出来的各种求偶行为,也是一种  本能  的行为。

   3.动物的摄食行为。

   动物为了生存而具有的索食行为,也是与生俱来的  本能  ,如同人类婴儿的吮奶行为一样。

   4.有些动物的群聚生活行为。

   如蜜蜂、蚂蚁、鱼群的群聚生活行为也是一种本能行为。

   5.蜜蜂和蚂蚁的通讯行为也是由遗传控制的先天性行为。

   6.以上所举的例子的动物行为都是动物 与生俱来  、  有固定模式  的行为;它们受  遗传的控制  ,遗传固定下来的行为,对个体和种族的生存有重要意义。这种行为是一种反射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即可完成。

   我们把动物与生俱来的行为称为  先天性行为  ,也叫  本能 

   [思考讨论]

   你能列举动物还具有哪些先天性行为(即本能)吗?

   (如:禽兽的攻击性行为,鱼类的洄游,鸟类的迁飞等)

   三、动物的后天学习行为

   1.将老鼠放入迷宫中,开始时老鼠乱窜、乱撞,找不到出口,经过多次的训练后,再放人迷宫,老鼠能很快找到出口了。

   老鼠这种行为是与生俱来的吗?不是,是 通过训练、通过学习  才能获得的。

   2.黑猩猩具有较强的模仿学习行为。

   3.在动物园、马戏团、海洋馆中,许多动物都能做一些精彩的表演,这些行为都需要长期训练,是动物在学习中得到的一种行为。

   4.动物的后天学习行为是  个体  在生活过程中  逐步形成  的,是  通过学习  获得的行为方式。学习过程需要  大脑皮层  的参与。

   动物的后天学习行为是  适应环境  的一种  重要反应方式 

   [思考讨论]

   你能列举出一些动物的后天性学习行为吗?

   如:  水牛在农田干活时,能听农夫的指令的行为;叫唤狗的名字,它能知道的行为等。

   1.动物的行为有:  先天性行为  、  后天学习行为 

   2.动物的先天性行为也叫动物的  本能 

   3.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是一种低级的  反射活动,完成这些活动,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课时小结]

   1.动物的行为方式有:先天性行为、后天学习行为。

   2.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是一种本能,是受遗传控制的固定的模式的行为。

   3.动物的后天学习行为需经过训练学习后才能获得,是需大脑皮层参与的个体性行为。

课外同步训练

   [基础过关]

   1.下列动物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C  )

   A.老虎表演钻火圈

   B.海狮表演顶球

   C.小鸡觅食

   D.狗能听人的呼唤

   2.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是受到  遗传控制的,具有  固定的行为方式  ,是一种低级的  反射活动 

   3.下列关于动物的后天学习行为,错误的是   (  C  )

   A. 具有个体性

   B.需经过训练、学习获得

   C. 由遗传控制的

   D.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深化提高]

   4.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都是动物对生存环境的  适应  ,是具有  适应意义  的活动。

   5.具有固定模式,不需大脑皮层的参与,与生俱来。这些特征是动物  先天性行为  的特征。

  第12课时

试题详情

1.膝跳反射实验。

  用手轻轻扣击膝盖下面的韧带,可以看到小腿产生的反射活动。

   2.膝跳反射的反射弧是  肌腱中的感受器 传入神经  →  脊髓中的神经中枢  →  传出神经  →  效应器产生效果  小腿反弹。

   3.膝跳反射可用来检查一个人的  神经系统  功能是否  正常 

   [思考讨论]

   1.神经系统是怎样调节成年人的排尿活动的?

   2.在缩手反射中,有时可以不一下子缩回,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典型例题解析]

   [例题]  下列人和生物的反应不能称为反射的是   (  D  )

   A.物体在眼前突然出现,人就会眨眼睛

   D.人吃食物时会分泌唾液

   C. 小鸟受惊就会飞走

   D. 触动含羞草,它的小叶会闭合,叶柄会下垂

   [解析]  析对刺激作出的反应必须有神经系统的参与。反射活动不是人特有的,动物也会有反射活动。含羞苹是植物,没有神经系统。触动含羞苹,小叶会闭合,叶柄下垂,看似反射活动,但实际不是反射活动。答案应选D。

   [答]  D

   [课内练习]

   1.神经系统调节人体各项生理活动的基本方式是   (  B  )

   A.产生兴奋   B.反射活动   C. 反射弧   D.神经冲动

   2.反射弧包括  感受器    传入神经  、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缺少任何一环  ,反射活动就不能正常进行。

   3.反射活动是针对刺激的一种  应答性反应 

   [课时小结]

   1.反射活动是对刺激的一种应答性反应,反射是神经系统调节生理活动的基本方式。

   2.反射弧结构: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神经、传出神经、效应器,这五个部分缺少任何一个就不能产生反射活动。

课外同步训练

   [基础过关]

   1.下列不属于反射活动的是   (  D  )

   A.强光照射下,瞳孔缩小   B.手被针刺,立即缩回

   C.尝到美味,分泌唾液   D.脚被钉刺,皮破血流

   2.膝跳反射可检查下列何种系统的功能是否正常   (  A  )

   A.神经系统   B. 消化系统   C. 运动系统   D.内分泌系统

   3.反射活动包括对信息的  接受  、  传导  、处理  。

   4.有关反射的叙述,下列错误的是(  C  )

   A.反射是神经系统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基本方式

   B.反射活动必须通过反射弧才能实现

   C. 反射活动是人体对外界刺激的应答性反应

   D.反射活动是对信息的接受、传导、处理的过程

   [深化提高]

   5.下列器官,既是感受器又是效应器的是   (  D  )

   A.唾液腺   B.角膜  C. 韧带   D.膀胱

   6.下列哪一种反射活动是感受体内刺激产生的   (  B  )

   A.缩手反射   B.排尿反射   C. 瞳孔反射   D.吸吮反射

   7.婴儿排尿是无意识的,这是因为(  D  )

A.脊髓中排尿中枢发育不完整      B.脊髓中的信号没有传导到大脑

C. 排尿反射的反射弧发育不完整    D.大脑发育不完整

  第11课时

试题详情

4.了解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

课堂学习设计

   [科学探究]

   一、巩固复习

   1.中枢神经系统由  脑   脊髓  组成,是神经系统的最高级部分。

   2.脑是由  大脑  、  小脑  、  脑干  组成的。大脑是  中枢神经系统  的最高级部分。

   3.脊髓具有  反射  和  传导  的功能。

   二、反射

   1.当我们的手无意中碰到高温物体时,会怎么样?  立即缩回 

   2.对高温物体的刺激,手迅速缩回是一种应答性的反应。这种应答性的反应叫  反射 

   3.反射是神经系统调节身体各项生理活动的  基本方式 

   4.反射活动包括对信息的  接受    传导  、 处理 

   三、反射弧

   1.手碰到高温物体是如何产生反射的呢?

如图3-8。  

   2.产生反射的过程。

   当手碰到高温物体时,首先通过  感受器感觉高温,产生信息,以神经冲动的形式,经过  传入神经  传导进入  神经中枢  (在脊髓中),再通过  传出神经  传达到  效应器  ,产生反应,手立即缩回。

   产生反射活动的这样的结构叫  反射弧  。

   3.反射弧结构的五个部分。

   感受器  、  传入神经  、  神经中枢  、 传出神经    效应器  。

   4.任何反射活动都要通过  反射弧  才能实现。

   四、神经中枢

   1.神经中枢是由一些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汇聚在一起的,成为专门调节人体某一生理活动的神经细胞群。

   2.脊髓中是一些低级的神经中枢,可完成一些基本的反射活动,如  缩手反射  、  膝跳反射  、  排尿反射    排便反射  。低级反射中枢一般受大脑的控制。

   3.高级神经中枢一般在脑中。

   五、感受器

   1.刺激由感受器接受。

   2.刺激可来自外界,也可来自体内;

   六、实验

试题详情

3.了解感受器、效应器。

试题详情

2.了解反射弧。

试题详情

1.理解反射的概念和反射活动中的信息传导。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