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33.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与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其中非生物的物质与能量、生产者和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验证它们的重要性,设计如下实验。
实验过程(如图):
(1)在四个大小、形状相同的锥形瓶中加入等量的清水,同时向C、D瓶中加入等量的河泥;
(2)向B、C、D中锥形瓶放入等量的金鱼藻;
(3)向四个锥形瓶中放入大小、形状和生长状况相近的金鱼各1条,用软木塞塞紧;④A、B、C锥形瓶置于阳光下,D锥形瓶放在黑暗的环境里。
实验结果如下:
锥形瓶编号 |
A |
B |
C |
D |
瓶中金鱼生存时间(天) |
3 |
11 |
25 |
2 |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
(1)比较A、B、C可知,它们具有相同的非生物因素是 ;
(2)由A、B、C的实验结果可知,金鱼存活时间与 有关.
32.英格兰西北部的曼彻斯特村,山清水秀,绿树成荫。那里的森林中生活着一种桦尺蛾,它们夜间行动,白天栖息在树干上,1850年,一些生物学家在这一地区采集了数百只桦尺蛾标本,发现大多数桦尺蛾的体色是浅色的,只有少数是深色的。一百年后,曼彻斯特村已变成一个工业城市。这里工厂林立,烟雾弥漫,层层煤灰把树干染成黑色,这时候,又有一些科学家来此地采集桦尺蛾标本,他们惊讶地发现,在这次采集的标本中,深色的桦尺蛾成了多数,浅色的桦尺蛾成了少数,这是什么原因?后来,一些生物学家来此地考察,他们先把相等数量的桦尺蛾同时放在树干上,然后用望远镜观察树干上所发生的情况。一群爱吃桦尺蛾的鸟飞过之后,他们发现浅色的桦尺蛾所剩无几,而大多数深色的桦尺蛾却逃过了这场灾难。请你分析解释:
① 1850年桦尺蛾浅色多,深色少的原因是:
②一百年后,桦尺蛾浅色的少、深色的多的原因是:
③上述事实说明,生物只有 环境才能生存。
31.下表是跟踪一个鹿群变化的生态学家收集了30年的研究数据。
年份 |
0 |
5 |
10 |
15 |
20 |
25 |
30 |
种群数量(千只) |
15 |
30 |
65 |
100 |
40 |
25 |
10 |
(1):根据表格里的数据绘制一张曲线图。横坐标为年份,纵坐标为生物种群的数量。
(2):据研究数据知,在哪一年鹿群数量达到最高点? 哪一年为最低点?
(3)用几句话叙述在跟踪研究期间鹿群数量的变化情况;
(4)在跟踪研究到第16年,假设这个地区经历了非常寒冷的冬天,对鹿群数量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30.实施西部大开发,要切实搞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大力开展植树种草,治理水土流失,防治土壤沙化等。(1)根据生态因素分析,要在沙漠地区种植植物,改善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必须首先解决的非生物因素是 ;
(2)“退耕还林还草”的生态学原理是为了提高生态系统的 ;
(3)保护环境,保持生态平衡的关键是保护 (填“动物”“植物”“细菌”);
(4)专家认为,生态林不应是单一林,种树应多样化,乔木树下应有灌木,灌木下应有草,实行乔、灌、草结合,其原因是 ;树种多样化可以引鸟回林,同时也能减少病虫害的发生。请你写出植物、鸟、昆虫之间的食物链: ;
(5)植树种草能调节气候的原因很多,请你说出其中的两个原因。
;
29.在群落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我们通常把覆盖在地球表面的植物群落称为 。
28.阳光、水气、水、土壤及各种各样的生物,构成了生物的 。生物既要 环境,又通过各自的活动 环境,并且成为其他生物的 。
27.下图是某水域中三种单细胞藻类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图(分别用Ⅰ、Ⅱ、Ⅲ)。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表示三种藻类合计数量最多的月份是 。
(2)图中说明种群数量的变化与 因素有关。
26.小王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载玻片上每单位面积平均有40个酵母菌细胞,然后把制作此装片的样液继续培养3个小时后再稀释10倍,再做成装片放到相同(放大倍数不变)的显微镜下观察,则发现每单位面积平均有60个细胞。则此时酵母菌的种群密度是原来的 倍。
25.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根据下面不同地表的水土流失情况(降雨量346mm),你认为哪类地表最有利于防治荒漠化?
地表类型 |
林地 |
草地 |
作物地 |
裸地 |
水土流失量(kg/亩) |
4 |
6.2 |
238 |
450 |
A.林地 B.草地 C.作物地 D.裸地
24.2003年浙江省提出了建造“生态省”的口号,计划经过10多年的建设,绿化浙江全境,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将浙江变成全国的生态大省。下列关于此举措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能大大提高我省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B.能更好地实现我省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C.从当前来看,建成生态省只要重视植树造林就够了 D.能促进未来我省人和环境的更协调发展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