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400096  400104  400110  400114  400120  400122  400126  400132  400134  400140  400146  400150  400152  400156  400162  400164  400170  400174  400176  400180  400182  400186  400188  400190  400191  400192  400194  400195  400196  400198  400200  400204  400206  400210  400212  400216  400222  400224  400230  400234  400236  400240  400246  400252  400254  400260  400264  400266  400272  400276  400282  400290  447348 

(二)不合事理的句子。这种病句叫逻辑病句,常见的形式有:①语序不当。如“几个学校的老师在讨论听取教学工作。”句中有两处语序不当。一处是多项定语排列不当,容易产生歧义,应把“几个”移到“老师”前面。另一处是“讨论听取”排列语序不当,应改为“听取讨论”。②前后矛盾。如:“这时,教室里没人,只有班长坐着读书。”句中的“没人”和“只有班长”自相矛盾,可改为“这时,教室里只有班长坐着读书。”③重复累赘。如:“张大爷的头上头发全白了。”句中“头发”语义已明,定语“头上”多余,应删去。④偷换概念。如:“在会上,大家谈了自己对学校的看法,看来,大家的希望不一致。”句中前边用了“看法”,后边换成了“希望”,更换了概念。⑤用词不当。如:“武重去年生产总值突破二千五百万元,今年增加了四千万元,近翻了一番。”据文意,“四千万”是包括基数在内的增加数,不是净增数。应改“增加了”为“增加到”。

试题详情

(一)句子不通顺。它常常是由于成分残缺或成分之间搭配不当造成的。成分残缺包括:①主语残缺;②谓语(中心词)残缺;③宾语(中心词)残缺;介宾结构残缺。例如:“我跟他在同一个班,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我”“他”中的哪一个呢?这个句子缺主语。又如:“写到这里,我无比激动的心情,再也写不下去了。”这个句子中,“我无比激动的心情”缺谓语,如果视此为短语,那么,“再也写不下去”就缺主语。

 搭配不当的形式有:①主谓搭配不当。如“老校长的一生,挽救了不少失足青年。”句中“一生”和谓语“挽救”不搭配,应去掉“的一生”,主语变为“老校长”才与“挽救”搭配。②动宾搭配不当。如“《三国演义》这部电影出色地塑造了宋江、林冲、武松、鲁达等人的英雄好汉事迹。”句中“塑造”与“事迹”不搭配,应把宾语“事迹”改为“形象”。③定语与中心词搭配不当。④状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⑤主宾搭配不当。

试题详情

本节主要内容是辨别句子的正误和修改常见的病句。同时大纲要求初中生要“初步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即“语病辨析、病句修改”是修改文章的最基本的要求,是初中生备考的基本能力之一。病句,即有毛病的句子;病句一般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不通顺的句子;一类是不合事理的句子。

试题详情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目标”中要求“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这就要求要正确的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不仅要能够准确地辨析句子的正误,即是否合乎语法习惯、句意表达是否明确、有无逻辑错误、运用修辞是否正确等,还要能够在不改变句子原意的情况下进行修改。

近年来,各地的中考试题大都涉及病句修改。句段中涉及的语言毛病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语序不当,(2)搭配不当,(3)成分残缺或赘余,(4)结构混乱,(5)表意不明,(6)不合逻辑等。 要提高辨析语病的能力,必须反复思考,加强训练,摸索规律,培养语感。

修改原则是尽量保留原句的意思,多就少改,不能另造一句而代之。可以采用增、删、换、调等方法去修改。

试题详情

句子的仿写已经成为一个热点,是对考生语言表达的综合测试。从修辞角度看,主要有比喻句、排比句、对比句、对偶句等形式;从句式角度看有假设句、因果句、条件句、转折句等形式,也就是侧重于整句,常见的题型主要有以下四种:

嵌入式

所写句子夹在已供材料中间,一般限定了句子表达的思维空间,要求与前后语句搭配得当,句式或前或后要相同。如:

例1.下面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1999年全国高考试题第27题,5分)

人民共和国迎来了她五十诞辰。五十年像一条长河,有急流也有缓流;五十年像一幅画卷,有冷色也有暖色; , ;五十年像一部史诗,有痛苦也有欢乐。长河永远奔流,画卷刚刚展开, ,史诗还在续写。我们共和国正迈着坚定的步伐,跨入新的时代!

简析:

此题考查句式的运用和修辞方法和运用。能力层级为D级。

这种题型比较新颖,是1998年句式题的延伸,这种类型比较灵活,一是从命题角度看,考查了两个知识点,且提供答题的情境;二是从学生答题看,有一定的自由空间,答案也不是唯一的,确实如命题人撰文讲得那样,“给考生更多的思考时间”。

仔细分析给的句式特点,有利于解题,也有利于做题。(1)打比喻。文中列出三个类似的比喻句子(像),那么也要造类似的比喻句才可以。可以写“五十年像一首歌曲”,“五十年像一个赛场”,“五十年像一部戏剧”,“五十年像一条大路”等等。(2)前低后扬。从“有急流也有缓流”,“有冷色也有暖色”可以看出,前者表低落,后者表扬起,那么在拟定新句子的时候,可以注意到这个特点。与上面对照,可以写“有低音也有高音”,“有失误也有成功”,“有平静也有高潮”,“有弯曲也有笔直”等等。(3)前后照应。“长河永远奔流”照应“有一条长河”等,那么续文也应照应上文的内容,可以写“乐曲渐趋高潮”,“赛事正趋激烈”,“剧幕徐徐拉开”,“大路继续向前”等等。

试题详情

(四)开始尝试模仿。

(仿用句式,要找全句式上的模仿点。近年来高考考仿用句式,经常与“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结合在一起考查,仿用句式时,要同时符合修辞方面的要求。

仿用类试题往往带有很大的综合性,不只是单纯对句子结构方式的模仿,同时还会兼及内容和修辞等多方面的要求,难度自然要大大增加。)

试题详情

(三)确定陈述对象;]

试题详情

(二)找全其模仿点;   2、修辞角度         3、色彩角度              4、表述角度

试题详情

(一)明确仿照内容;         1、语法角度

试题详情

2.所谓“仿用句式”就是按照题目已经给出的语句的形式,再另外写出与之相仿的句子。只是句式仿用,文字内容不能完全一样。《考试说明》规定的“考试内容”中所说明的“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属于修辞的范畴,考查的是语言表达的技能,而非语言分析的能力,其能力层级当在D等(应用),而非B等(理解)。

仿例造句是近年来高考中出现的较新的题型,同时,它又是难度较大的题。

1998年全国高考题第33题共4分,广东抽样平均分1.58分,难度系数0.39。这类题往往涉及语法结构、表达方式、语意连贯、风格谐调等方面。它是有效地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好题,因此备受高考命题者的青睐。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