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400450  400458  400464  400468  400474  400476  400480  400486  400488  400494  400500  400504  400506  400510  400516  400518  400524  400528  400530  400534  400536  400540  400542  400544  400545  400546  400548  400549  400550  400552  400554  400558  400560  400564  400566  400570  400576  400578  400584  400588  400590  400594  400600  400606  400608  400614  400618  400620  400626  400630  400636  400644  447348 

1.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点明了全文主旨。

试题详情

2.问题设计与讨论

(1)写桃花源中美丽如画、祥和安宁的境界,为何又要说其中生活的人“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试题详情

1. 全文主旨:作者在文中虚构了一个宁静安乐的世外桃源,描绘出一幅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安居乐业、彼此和睦相处的生活图景,以此来寄托他的社会理想。在客观上,本文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厌恶战争的情绪和追求和平劳动的愿望。

试题详情

6.作者的 “德馨”可以在他的诗作《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找出见证: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桃花源记》

资料整理人:常州市实验初级中学王德文   06/6/14

词语解释

远近:偏义复词,仅指远
溪行:沿着
夹岸:溪水的两岸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芳香的青草;鲜嫩美丽;繁多的样子
渔人甚之;对……感到诧异
前行:又
其林:穷尽,走到尽头。
仿佛若有光:见不真切;好像。
林尽水源:溪水的发源地。
便船:离开
通人:使人通过
豁然开朗:开阔敞亮的样子
土地平旷:平坦宽阔
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
之属:这一类
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
其中往来种作:往来的人;耕种劳作的人
如外人:全,都。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快乐的样子。
大惊:竟。
从来:处所,地方。
答之:完全,详尽
问讯:全、都;打听、探问。
便还家:同“邀”邀请。
先世避秦时:说;动乱。
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子女;同乡;与外界隔绝的地方。
外人间隔:于是,就;桃花源以外的人;隔绝。
问今是何:朝代。
无论魏晋:更不必说。
渔人一一为具所闻:给;详细;指渔人所知道的世事。
叹惋:惊叹。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又;邀请。
数日:停留,引申为居住。
辞去:告别;离开。
此中人云:告诉。
足为外人道也:值得;对。
出:已经
便扶向路:就;沿着;原来的。
处处之:用符号做标记。
及郡下:到。
太守:拜见。
如此:像这样。
太守遣人其往:立即;跟随。
不复路:找到。
欣然规往:高兴的样子;打算。
未果:没有实现。
病终:不久。
后遂无问津者:探访。
 
 
 
 

翻译:

武陵人捕鱼为业。--有个武陵人靠捕鱼为生。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一次,渔人划着船)沿着溪水往前行,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溪水两岸几百步以内,中间没有别的树木,花草鲜艳美丽,落花繁多。

复前行,欲穷其林。--渔人又向前划去,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桃花林在溪水的发源的地方没有了,在那里便看到一座山。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渔人又向前走了几十步,(眼前)一下子由狭隘幽暗而变为开阔明亮。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只见那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土地,幽美的池塘,以及桑园竹林之类。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村里面来来往往的行人和耕种劳作的人,男男女女的衣着装束,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

便要还家,设洒杀鸡作食。--人们把渔人邀请到自己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殷勤款待。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村里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客人,都来打听消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朝的祸乱,带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再也没有出去,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绝了。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问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其余的人又各自邀请渔人到他们家里去,都拿出酒菜饭食来款待他。

不足为外人道也。--这儿的情况不值得对桃花源外别的人说啊。

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就沿着先前的路回去,一路上处处标上记号。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太守立即派人随同渔人前往,渔人他们寻找先前所做的标志,结果迷了路,再也找不到原来通向桃花源的路了。

文意理解:

试题详情

5.文章写“孔子云:何陋之有?”的目的是什么?

语见《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认为,九夷虽然简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简陋了。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证明“陋室”“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把个“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做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试题详情

4.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试题详情

3.表现陋室主人生活情趣的句子有: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试题详情

2.描写陋室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试题详情

1. 能概括《陋室铭》一文中心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试题详情

3. 学习本文后你有什么感想?你能再找出作者没有写到的莲的其他品质吗?

从“莲浑身都是宝,可观赏可食用可入药”,可以归纳为莲的“无私奉献精神”;从“莲茎随着水面的上升而增长,叶总浮在水面上”总结出莲的“乐观向上,顽强拚搏”精神。

《陋室铭》

词语解释

山不高:在于
有仙则:有名
斯:这
吾:只
德馨:指品德美好
阶绿:长上
鸿儒:学识渊博的人
白丁:没有文化的人
调:弹奏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金经:佛经
丝竹:指音乐
案牍:官府的公文
劳形:使身体劳累
诸葛:草庐
 

翻译: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是简陋的房子,只要我的品德美好就不觉得简陋了。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青苔长上了台阶,使台阶绿了;草的绿色映入门帘,使屋内也绿了。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来交往、聊天的人都是有学问的人,没有见识浅陋的人。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我的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我的身体劳累。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杨子云的亭子。

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呢?

文意理解: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