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点明了全文主旨。
2.问题设计与讨论
(1)写桃花源中美丽如画、祥和安宁的境界,为何又要说其中生活的人“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1. 全文主旨:作者在文中虚构了一个宁静安乐的世外桃源,描绘出一幅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安居乐业、彼此和睦相处的生活图景,以此来寄托他的社会理想。在客观上,本文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厌恶战争的情绪和追求和平劳动的愿望。
6.作者的 “德馨”可以在他的诗作《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找出见证: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桃花源记》
资料整理人:常州市实验初级中学王德文 06/6/14
词语解释
远近:偏义复词,仅指远 |
缘溪行:沿着 |
夹岸:溪水的两岸 |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芳香的青草;鲜嫩美丽;繁多的样子 |
渔人甚异之;对……感到诧异 |
复前行:又 |
欲穷其林:穷尽,走到尽头。 |
仿佛若有光:见不真切;好像。 |
林尽水源:溪水的发源地。 |
便舍船:离开 |
才通人:使人通过 |
豁然开朗:开阔敞亮的样子 |
土地平旷:平坦宽阔 |
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 |
之属:这一类 |
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 |
其中往来种作:往来的人;耕种劳作的人 |
悉如外人:全,都。 |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快乐的样子。 |
乃大惊:竟。 |
问所从来:处所,地方。 |
具答之:完全,详尽 |
咸来问讯:全、都;打听、探问。 |
便要还家:同“邀”邀请。 |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说;动乱。 |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子女;同乡;与外界隔绝的地方。 |
遂与外人间隔:于是,就;桃花源以外的人;隔绝。 |
问今是何世:朝代。 |
无论魏晋:更不必说。 |
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给;详细;指渔人所知道的世事。 |
皆叹惋:惊叹。 |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又;邀请。 |
停数日:停留,引申为居住。 |
辞去:告别;离开。 |
此中人语云:告诉。 |
不足为外人道也:值得;对。 |
既出:已经 |
便扶向路:就;沿着;原来的。 |
处处志之:用符号做标记。 |
及郡下:到。 |
诣太守:拜见。 |
说如此:像这样。 |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立即;跟随。 |
不复得路:找到。 |
欣然规往:高兴的样子;打算。 |
未果:没有实现。 |
寻病终:不久。 |
后遂无问津者:探访。 |
|
|
|
|
翻译:
武陵人捕鱼为业。--有个武陵人靠捕鱼为生。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一次,渔人划着船)沿着溪水往前行,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溪水两岸几百步以内,中间没有别的树木,花草鲜艳美丽,落花繁多。
复前行,欲穷其林。--渔人又向前划去,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桃花林在溪水的发源的地方没有了,在那里便看到一座山。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渔人又向前走了几十步,(眼前)一下子由狭隘幽暗而变为开阔明亮。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只见那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土地,幽美的池塘,以及桑园竹林之类。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村里面来来往往的行人和耕种劳作的人,男男女女的衣着装束,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
便要还家,设洒杀鸡作食。--人们把渔人邀请到自己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殷勤款待。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村里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客人,都来打听消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朝的祸乱,带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再也没有出去,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绝了。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问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其余的人又各自邀请渔人到他们家里去,都拿出酒菜饭食来款待他。
不足为外人道也。--这儿的情况不值得对桃花源外别的人说啊。
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就沿着先前的路回去,一路上处处标上记号。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太守立即派人随同渔人前往,渔人他们寻找先前所做的标志,结果迷了路,再也找不到原来通向桃花源的路了。
文意理解:
5.文章写“孔子云:何陋之有?”的目的是什么?
语见《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认为,九夷虽然简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简陋了。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证明“陋室”“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把个“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做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4.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3.表现陋室主人生活情趣的句子有: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描写陋室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1. 能概括《陋室铭》一文中心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 学习本文后你有什么感想?你能再找出作者没有写到的莲的其他品质吗?
从“莲浑身都是宝,可观赏可食用可入药”,可以归纳为莲的“无私奉献精神”;从“莲茎随着水面的上升而增长,叶总浮在水面上”总结出莲的“乐观向上,顽强拚搏”精神。
《陋室铭》
词语解释
山不在高:在于 |
有仙则名:有名 |
斯:这 |
惟吾:只 |
德馨:指品德美好 |
上阶绿:长上 |
鸿儒:学识渊博的人 |
白丁:没有文化的人 |
调:弹奏 |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
金经:佛经 |
丝竹:指音乐 |
案牍:官府的公文 |
劳形:使身体劳累 |
诸葛庐:草庐 |
|
翻译: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是简陋的房子,只要我的品德美好就不觉得简陋了。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青苔长上了台阶,使台阶绿了;草的绿色映入门帘,使屋内也绿了。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来交往、聊天的人都是有学问的人,没有见识浅陋的人。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我的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我的身体劳累。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杨子云的亭子。
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呢?
文意理解: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