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在下列空格内规范书写名句。(任选其中四题作答,4分)
(1)安得广厦千万间,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分)
(2)人有悲欢离合, ,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1分)
(3) ,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1分)
(4)路遥知马力, 。(熟语)(1分)
(5)人们常用“ ”(周敦颐《爱莲说》中词语)来赞扬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人。(1分)
(6)古诗中的柳,有时用来代表春景,而有时又用来寄托离别之情。请写出带有“柳”字的一个古代诗句: (1分)
1.书写能力考查:将下面这首诗用正楷或行楷抄写在方格内。(2分)
茅檐长扫静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4、文中由个人升华到国家,论证“死于安乐”的道理的句子是什么?
答: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邹忌讽齐王纳谏
一、词语解释 |
|
1、邹忌讽齐王纳谏 |
讽:讽谏。纳:接受。 |
2、邹忌修八尺有余。 |
修:长,这里指高。有,“又”。 |
3、朝服衣冠,窥镜。 |
服:穿戴。窥:照。 |
4、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 |
复:又一次。 |
5、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
明日:第二天。孰:通“熟”,仔细。 |
6、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
美:认为······美。私:偏爱。 |
7、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
蔽:受蒙蔽。 |
8、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过者。 |
面刺:当面指责。 |
9、能谤讥于市朝。 |
谤讥:议论。市朝:公众场合。 |
10、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
间进:偶然进谏。 |
二、翻译下列句子。 |
答 案 |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
我同城北徐公相比哪个更美丽? |
2、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
3、徐公何能及君也? |
徐公怎么能比得上你呢? |
4、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
第二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徐公,自认为不如徐公美丽。 |
5、臣之美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
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对我有所求,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
6、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
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出我的过失的人,授给上等奖赏; |
7、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
能在公共场所指责我的人,传到我的耳中来的,授给下等奖赏。 |
8、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
旨令刚下达,大臣们都来朝廷进谏,宫门口和庭院里就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之后,常常断续有人来进言规劝,满一年后,即使有人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进谏了。 |
三、回答下列问题。 |
|
1、邹忌以什么事联想到国家政事的? |
一件家庭小事,即:邹忌向他的妻、妾、客提出自己与徐公谁美的问题。 |
2、邹忌是如何看待妻、妾、客对自己的评价? |
他认为妻是“私我”、妾是“畏我”、客是“有求我”,故不可信。可见他有自知之明。 |
3、邹忌是如何“讽”齐王的? |
邹忌在“讽”齐王时,很讲技巧,先以家庭琐事谈自己的体会,然后以类比的方式委婉进谏。 |
4、讽谏的结果如何? |
齐王接受了谏言,并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纳谏,始而“门庭若市”,继而“时时而间进”,最后“无可进者”,终于“战胜于朝廷”。 |
5、邹忌成功的说服齐王,他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
他的劝说方式,即委婉劝说,它的优点就在于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到启发、明白道理,从而乐于接受。今天的人际交往仍值得借鉴这种做法。 |
曹刿论战
一、指出加点的词的含义 |
答 案 |
1、十年春,齐师伐我。 |
伐:攻打 |
2、肉食者鄙。3、又何间焉? |
鄙:鄙陋,在文中指目光短浅。间:参与 |
4、小惠未 , |
:通“遍”,遍及,普遍。 |
5、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
牺牲:指猪、牛、羊等。加:虚报。信:实情。 |
6、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
福:赐福,保佑。 |
7、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
狱:案件。虽:即使。 |
8、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
可以:可以凭借 |
9、既克,公问其故。 |
克:战胜 |
10、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
作:振作。再:第二次。 |
11、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
测:估计。伏:埋伏。 |
二、翻译句子 |
|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
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细察,也一定要依据实情来处理。 |
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
小恩小惠,还不能得到神灵的充分信任,神明是不会保佑你的 |
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
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勇气就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后,勇气就没有了。 |
3、夫战,勇气也。 |
作战,靠的是勇气。 |
3、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
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借这个云打一仗。如果作战请让我跟随你去。 |
三、回答下列问题。 |
|
1、“曹刿请见”的原因是什么? |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
2、表现鲁庄公取信于民的句子是哪句? |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
3、“忠之属也”具体指什么? |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
4、文中的“将鼓”“将弛”表现了鲁庄公什么?“未可”“可矣”表现了曹刿什么? |
“将鼓”“将弛”表现了鲁庄公急躁冒进;“未可”“可矣”表现了曹刿胸有成竹,从容不迫。 |
5、曹刿分析取胜的原因有两条:一条是选择有利于进攻的时机,即文中的哪一句?一条是把握有利于追击的时机,又是哪一句? |
彼竭我盈。辙乱旗靡。 |
6、本文的成语是什么? |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一鼓作气。 |
7、如何评价曹刿这一人物形象? |
他是一个深谋远虑的军事家,论战表现出他的勇气,作战“下视其辙”“登轼而望”,充分体现了他审慎和丰富的军事经验。 |
愚公移山
一、指出加点的词的含义 |
答 案 |
1、方七百里,高万仞。 |
方:指面积,方圆。 |
2、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
惩:苦于。迂:曲折,绕远。 |
3、聚室而谋。 |
谋:商量。 |
4、吾与汝毕力平险。 |
汝:你们。 |
5、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
指:通“直”。 |
6、杂然相许。 |
杂然:纷纷,许:赞同。 |
7、其妻献疑曰。 |
献疑:提出疑问。 |
8、且焉置土石。 |
且:况且。焉,疑问代词。置:安放。 |
9、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
易:交换。反:通“返”。 |
10、甚矣,汝之不惠! |
惠:通“慧”,聪明。 |
11、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
穷匮:穷尽。 |
12、何苦而不平? |
苦:愁。 |
13、河曲智叟亡以应。 |
亡:通“无”。 |
14、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
厝:通“措”,放置。 |
|
|
二、翻译下列句子。 |
答 案 |
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
愚公苦于山北面道路阻塞,出去进来都要绕远路。 |
2、且焉置土石? |
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 |
3、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
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
4、甚矣,汝之不惠! |
你太不聪明了。 |
5、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
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能改变的地步,还不如寡妇和弱小的孩子。 |
|
|
三、回答下列问题。 |
|
1、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什么? |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
2、愚公移山的目的是什么? |
直通豫南,达于汉阴。 |
3、愚公的妻子和智叟对移山的态度有何不同? |
愚公的妻子是出于对丈夫的关心而“献疑”的,她不反对移山,所以提出移山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且焉置土石。智叟更多的是讥笑,阻止移山,也体现了他智非真智。 |
4、文章中两个人物的名字,以“愚公”“智叟”对举,有何深意? |
从表面看,愚公“愚不可及”,但事实上,“大智若愚”,他有远大的抱负,移山是为了造福后代,他认识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的力量是“无穷匮”的。而智叟不智,他用静止的眼光看问题,断定人在自然面前无能为力,实为“鼠目寸光”。 |
出师表
崩殂 |
指皇帝的死 |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
实在;时 |
盖追先帝殊遇 |
原来是;优待,厚遇 |
以光先帝遗德 |
发扬光大 |
恢弘志士之气 |
发扬扩大 |
陟罚臧否 |
表扬批评 |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
显示;治 |
是以先帝简拔 |
因此;选 |
以遗陛下 |
给予 |
悉以咨之 |
都;询问 |
亲贤臣,远小人 |
亲近;疏远 |
痛恨于桓灵也 |
痛心遗憾 |
躬耕 |
亲自 |
猥自枉屈 |
降低身份 |
卑鄙: |
身份低微,出身低下 |
由是感激 |
有所感而情绪激动 |
遂许先帝 |
于是;答应 |
二十有一年 |
通“又”,表余数 |
夙夜忧叹 |
早晚 |
恐托付不效 |
实现 |
深入不毛 |
不长草木(的地方) |
庶竭驽钝 |
希望;比喻才能平庸 |
托臣以以讨贼兴复之效 |
重任 |
以彰其咎 |
表明,显扬;过失 |
咨诹善道 |
询问 |
临表涕零 |
流下眼泪 |
句子翻译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
不应当随便看轻自己,说一些不恰当的话,以致堵塞人们向您竭诚进谏的道路。 |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
奖惩功过,评定人物的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异。 |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家会有司论其刑赏。 |
如有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以及忠心耿耿做好事的人,应该交给主管的官,判定他们受罚或受赏。 |
必能使行和睦,优劣得所。 |
一定能够使军队团结一心,才能好的差的各得其所。 |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兴旺发达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倾覆衰败的原因。 |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
因此我有所感而情绪激动,于是答应先帝愿意为他奔走效劳。 |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
陛下也应自行谋划,以询问(治国的)好道理,识别、采纳正确的意见。 |
关键问题
本文中诸葛亮主要向刘禅提出了哪三条建议? |
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 |
本文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蕴含着作者对先帝的感恩图报之情,表达其竭力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 |
3、在作者看来,一个人经受了艰难困苦的磨练,将会有怎样的益处?
答: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 本文开头所列举的六个著名的历史人物,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答:都是在经历了一番艰难困苦之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孟子认为人才是艰苦环境造就的,有了艰苦环境的磨练,才能使人性格坚韧、顽强,才能担负重大的使命。本文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答: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 |
必先苦其必志,劳其筋骨 |
一定要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筋骨劳累 |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
使他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到贫困之苦 |
行拂乱其所为 |
在他做事时,使他所做的事情颠倒错乱 |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
用这些办法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 坚忍起来,以不断增长他的才干。 |
人恒过,然后能改 |
人常犯过失,这样以后才能改正 |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
内心忧困,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
(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为人们所了解。 |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
(一个国家)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世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国外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导致灭亡。 |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
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享受安乐使人委靡死亡。 |
舜发于 |
被任用 |
人恒过 |
常;犯过失 |
傅说举于 |
被选拔 |
衡于虑 |
同“横”,不顺 |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所以;责任,担子;这 |
而后作 |
奋起,有所作为 |
苦其心志 |
使┅┅痛苦 |
征于色 |
脸色 |
劳其筋骨 |
使┅┅劳累 |
发于声 |
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 |
饿其体肤 |
使┅┅饥饿 |
而后喻 |
了解 |
空乏其身 |
使┅┅贫困 |
法家拂士 |
同“弼” |
拂乱 |
使……颠倒错乱 |
入则 |
指国内 |
所以动心忍性 |
用来;使┅┅惊动;使┅┅坚韧; |
出则 |
指国外 |
曾益其所不能 |
增加。曾同“增” |
生于忧患 |
在 |
3. 蒋氏是否真的不怨恨捕蛇这件事?
对蒋氏来说,缴纳赋税是死路一条,捕蛇也是死,而相比之下,干捕蛇这件事还有存活的一线希望,所以走投无路的蒋氏只能别无选择地走捕蛇这条风险之路。蒋氏的内心对这种非人的生活怨恨之极,可是,迫于封建社会苛酷的赋税制度,蒋氏只能无奈。“熙熙而乐”也好,“又安敢毒耶?”也罢,这些都是一个可怜百姓无泪的笑。
2. 对比手法的运用。(对比的符号是“--”)
(1) 毒蛇之毒--毒蛇可以顶替交纳租税。通过这一对比,已暗示出“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这一主题。
(2) 乡邻们的生活一天天地窘迫--而蒋氏却能脱离困苦不堪。
(3) 乡邻们被赋税逼得走投无路,出去逃荒,“死者相藉”,十室九空--而蒋氏家族却能“以捕蛇独存”,在该乡存活了三代。
(4) 乡邻们被逼税的悍吏们骚扰,被弄得鸡犬不宁--而蒋氏尚能“弛然而卧”,
(5) 乡邻们遭受折磨熬煎,“旦旦有是”--而蒋氏“甘食其土之有”,“熙熙而乐”,“一岁犯死者”仅仅两次。
通过具体的对比,有力地突出了“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这一主题。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