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400451  400459  400465  400469  400475  400477  400481  400487  400489  400495  400501  400505  400507  400511  400517  400519  400525  400529  400531  400535  400537  400541  400543  400545  400546  400547  400549  400550  400551  400553  400555  400559  400561  400565  400567  400571  400577  400579  400585  400589  400591  400595  400601  400607  400609  400615  400619  400621  400627  400631  400637  400645  447348 

2.在下列空格内规范书写名句。(任选其中四题作答,4分)

(1)安得广厦千万间,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分)

(2)人有悲欢离合,         ,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1分)

(3)            ,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1分)

(4)路遥知马力,            。(熟语)(1分)

(5)人们常用“                ”(周敦颐《爱莲说》中词语)来赞扬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人。(1分)

  (6)古诗中的柳,有时用来代表春景,而有时又用来寄托离别之情。请写出带有“柳”字的一个古代诗句:                      (1分)  

试题详情

1.书写能力考查:将下面这首诗用正楷或行楷抄写在方格内。(2分)

  茅檐长扫静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试题详情

4、文中由个人升华到国家,论证“死于安乐”的道理的句子是什么?  

答: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邹忌讽齐王纳谏

一、词语解释
1、邹忌讽齐王纳谏
讽:讽谏。纳:接受。
2、邹忌修八尺有余。
修:长,这里指高。有,“又”。
3、朝服衣冠,窥镜。
服:穿戴。窥:照。
4、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
复:又一次。
5、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明日:第二天。孰:通“熟”,仔细。
6、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认为······美。私:偏爱。
7、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蔽:受蒙蔽。
8、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过者。
面刺:当面指责。
9、能谤讥于市朝。
谤讥:议论。市朝:公众场合。
10、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间进:偶然进谏。
二、翻译下列句子。
答 案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我同城北徐公相比哪个更美丽?
2、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3、徐公何能及君也?
徐公怎么能比得上你呢?
4、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第二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徐公,自认为不如徐公美丽。
5、臣之美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对我有所求,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6、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出我的过失的人,授给上等奖赏;
7、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能在公共场所指责我的人,传到我的耳中来的,授给下等奖赏。
8、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旨令刚下达,大臣们都来朝廷进谏,宫门口和庭院里就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之后,常常断续有人来进言规劝,满一年后,即使有人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进谏了。
三、回答下列问题。
 
1、邹忌以什么事联想到国家政事的?
 一件家庭小事,即:邹忌向他的妻、妾、客提出自己与徐公谁美的问题。
2、邹忌是如何看待妻、妾、客对自己的评价?
 他认为妻是“私我”、妾是“畏我”、客是“有求我”,故不可信。可见他有自知之明。
3、邹忌是如何“讽”齐王的?
 邹忌在“讽”齐王时,很讲技巧,先以家庭琐事谈自己的体会,然后以类比的方式委婉进谏。
4、讽谏的结果如何?
 齐王接受了谏言,并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纳谏,始而“门庭若市”,继而“时时而间进”,最后“无可进者”,终于“战胜于朝廷”。
5、邹忌成功的说服齐王,他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他的劝说方式,即委婉劝说,它的优点就在于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到启发、明白道理,从而乐于接受。今天的人际交往仍值得借鉴这种做法。

曹刿论战

一、指出加点的词的含义
答 案
1、十年春,齐师伐我。
伐:攻打
2、肉食者鄙。3、又何间焉?
鄙:鄙陋,在文中指目光短浅。间:参与
4、小惠未 ,
 :通“遍”,遍及,普遍。
5、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牺牲:指猪、牛、羊等。加:虚报。信:实情。
6、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福:赐福,保佑。
7、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狱:案件。虽:即使。
8、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可以:可以凭借
9、既克,公问其故。
克:战胜
10、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作:振作。再:第二次。
11、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测:估计。伏:埋伏。
二、翻译句子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细察,也一定要依据实情来处理。
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小恩小惠,还不能得到神灵的充分信任,神明是不会保佑你的
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勇气就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后,勇气就没有了。
3、夫战,勇气也。
作战,靠的是勇气。
3、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借这个云打一仗。如果作战请让我跟随你去。
三、回答下列问题。
 
1、“曹刿请见”的原因是什么?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表现鲁庄公取信于民的句子是哪句?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忠之属也”具体指什么?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4、文中的“将鼓”“将弛”表现了鲁庄公什么?“未可”“可矣”表现了曹刿什么?
“将鼓”“将弛”表现了鲁庄公急躁冒进;“未可”“可矣”表现了曹刿胸有成竹,从容不迫。
5、曹刿分析取胜的原因有两条:一条是选择有利于进攻的时机,即文中的哪一句?一条是把握有利于追击的时机,又是哪一句?
彼竭我盈。辙乱旗靡。
6、本文的成语是什么?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一鼓作气。
7、如何评价曹刿这一人物形象?
他是一个深谋远虑的军事家,论战表现出他的勇气,作战“下视其辙”“登轼而望”,充分体现了他审慎和丰富的军事经验。

愚公移山

一、指出加点的词的含义
答 案
1、方七百里,高万仞。
方:指面积,方圆。
2、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惩:苦于。迂:曲折,绕远。
3、聚室而谋。
谋:商量。
4、吾与汝毕力平险。
汝:你们。
5、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指:通“直”。
6、杂然相许。
杂然:纷纷,许:赞同。
7、其妻献疑曰。
献疑:提出疑问。
8、且焉置土石。
且:况且。焉,疑问代词。置:安放。
9、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易:交换。反:通“返”。
10、甚矣,汝之不惠!
惠:通“慧”,聪明。
11、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穷匮:穷尽。
12、何苦而不平?
苦:愁。
13、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通“无”。
14、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厝:通“措”,放置。
 
 
二、翻译下列句子。
答 案
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愚公苦于山北面道路阻塞,出去进来都要绕远路。
2、且焉置土石?
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
3、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4、甚矣,汝之不惠!
你太不聪明了。
5、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能改变的地步,还不如寡妇和弱小的孩子。
 
 
三、回答下列问题。
 
1、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什么?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愚公移山的目的是什么?
 直通豫南,达于汉阴。
3、愚公的妻子和智叟对移山的态度有何不同?
愚公的妻子是出于对丈夫的关心而“献疑”的,她不反对移山,所以提出移山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且焉置土石。智叟更多的是讥笑,阻止移山,也体现了他智非真智。
4、文章中两个人物的名字,以“愚公”“智叟”对举,有何深意?
 从表面看,愚公“愚不可及”,但事实上,“大智若愚”,他有远大的抱负,移山是为了造福后代,他认识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的力量是“无穷匮”的。而智叟不智,他用静止的眼光看问题,断定人在自然面前无能为力,实为“鼠目寸光”。

出师表

崩殂
指皇帝的死
危急存亡之
实在;时
追先帝殊遇
原来是;优待,厚遇
以光先帝遗德
发扬光大
恢弘志士之气
发扬扩大
陟罚臧否
表扬批评
陛下平明之
显示;治
是以先帝
因此;选
陛下
给予
悉以咨之
都;询问
亲贤臣,远小人
亲近;疏远
痛恨于桓灵也
痛心遗憾

亲自
自枉屈
降低身份
卑鄙
身份低微,出身低下
由是感激
有所感而情绪激动
遂许先帝
于是;答应
二十一年
通“又”,表余数
夙夜忧叹
早晚
恐托付不
实现
深入不毛
不长草木(的地方)
庶竭驽钝
希望;比喻才能平庸
托臣以以讨贼兴复之
重任

表明,显扬;过失
善道
询问
临表涕零
流下眼泪

句子翻译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不应当随便看轻自己,说一些不恰当的话,以致堵塞人们向您竭诚进谏的道路。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奖惩功过,评定人物的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异。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家会有司论其刑赏。
如有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以及忠心耿耿做好事的人,应该交给主管的官,判定他们受罚或受赏。
必能使行和睦,优劣得所。
一定能够使军队团结一心,才能好的差的各得其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兴旺发达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倾覆衰败的原因。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因此我有所感而情绪激动,于是答应先帝愿意为他奔走效劳。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陛下也应自行谋划,以询问(治国的)好道理,识别、采纳正确的意见。

关键问题

本文中诸葛亮主要向刘禅提出了哪三条建议?
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
 
本文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蕴含着作者对先帝的感恩图报之情,表达其竭力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

试题详情

3、在作者看来,一个人经受了艰难困苦的磨练,将会有怎样的益处?  

答: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试题详情

1、  本文开头所列举的六个著名的历史人物,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答:都是在经历了一番艰难困苦之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试题详情

   孟子认为人才是艰苦环境造就的,有了艰苦环境的磨练,才能使人性格坚韧、顽强,才能担负重大的使命。本文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答: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试题详情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
必先苦其必志,劳其筋骨
一定要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筋骨劳累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使他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到贫困之苦
行拂乱其所为
在他做事时,使他所做的事情颠倒错乱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用这些办法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 坚忍起来,以不断增长他的才干。
人恒过,然后能改
人常犯过失,这样以后才能改正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内心忧困,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为人们所了解。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一个国家)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世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国外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导致灭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享受安乐使人委靡死亡。

试题详情


被任用
恒过
常;犯过失
傅说
被选拔
于虑
同“横”,不顺
天将降大人也
所以;责任,担子;这
而后
奋起,有所作为
其心志
使┅┅痛苦
征于
脸色
其筋骨
使┅┅劳累
发于声
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
饿其体肤
使┅┅饥饿
而后
了解
空乏其身
使┅┅贫困
法家
同“弼”

使……颠倒错乱

指国内
所以动
用来;使┅┅惊动;使┅┅坚韧;

指国外
曾益其所不能
增加。曾同“增”
忧患

试题详情

3. 蒋氏是否真的不怨恨捕蛇这件事?

对蒋氏来说,缴纳赋税是死路一条,捕蛇也是死,而相比之下,干捕蛇这件事还有存活的一线希望,所以走投无路的蒋氏只能别无选择地走捕蛇这条风险之路。蒋氏的内心对这种非人的生活怨恨之极,可是,迫于封建社会苛酷的赋税制度,蒋氏只能无奈。“熙熙而乐”也好,“又安敢毒耶?”也罢,这些都是一个可怜百姓无泪的笑。

试题详情

2. 对比手法的运用。(对比的符号是“--”)

(1)    毒蛇之毒--毒蛇可以顶替交纳租税。通过这一对比,已暗示出“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这一主题。

(2)    乡邻们的生活一天天地窘迫--而蒋氏却能脱离困苦不堪。

(3)    乡邻们被赋税逼得走投无路,出去逃荒,“死者相藉”,十室九空--而蒋氏家族却能“以捕蛇独存”,在该乡存活了三代。

(4)    乡邻们被逼税的悍吏们骚扰,被弄得鸡犬不宁--而蒋氏尚能“弛然而卧”,

(5)    乡邻们遭受折磨熬煎,“旦旦有是”--而蒋氏“甘食其土之有”,“熙熙而乐”,“一岁犯死者”仅仅两次。

通过具体的对比,有力地突出了“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这一主题。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