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400453  400461  400467  400471  400477  400479  400483  400489  400491  400497  400503  400507  400509  400513  400519  400521  400527  400531  400533  400537  400539  400543  400545  400547  400548  400549  400551  400552  400553  400555  400557  400561  400563  400567  400569  400573  400579  400581  400587  400591  400593  400597  400603  400609  400611  400617  400621  400623  400629  400633  400639  400647  447348 

1、根据拼音,在下面的田字格中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句子。(2分)

  yǐ chóng shàng  kē  xué  wéi  róng   yǐ  yú  mèi  wú  zhī  wéi  chǐ

 

试题详情

(二)话题作文

仔细观察右边这幅题为《名著在哪里?》的漫画,紧扣画面内容以“名著在哪里?”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角度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

漫画提示:漫画中人所坐的就是名著。  

试题详情

(一)命题作文

题目:孝敬父母二三事

试题详情

下面两个作文题,请任选一个,写一篇600~800字的作文。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试题详情

(二)“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你认同诗人的看法么?(4分)

论诗    赵 翼

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24、“风骚”在诗中的具体含义是:                   

25、流传万古的李杜诗篇至今无人可及,为什么诗人却说“至今已觉不新鲜”?

答:                                    

                                  

试题详情

(一)快乐是一种幸福的感觉,假如你不够快乐,你应该怎么办?(4分)

假如你不够快乐

   汪国真       假如你不够快乐        也不要把眉头深锁        人生本来短暂        为什么 还要栽培苦涩         打开尘封的门窗       让阳光雨露洒遍每个角落       走向生命的原野      让风儿熨平前额

   博大可以稀释忧愁     深色能够覆盖浅色

(选自《汪国真诗选》)

22、结合诗歌内容指出“稀释”和“覆盖”两个词语的意思。

⑴ 稀释:                     

⑵ 覆盖:                     

23、“忧愁”是什么?诗人认为应该怎样对待忧愁?

答:                                   

                                    

试题详情

(二)一个人有了坚实的自我,他在这个世界上便有了精神的坐标,无论走多远都能够找到回家的路。(17分)

记住回家的路      周国平

   生活在今日的世界上,心灵的宁静不易得。这个世界既充满着机会,也充满着压力。机会诱惑人去尝试,压力逼迫人去奋斗,都使人静不下心来。我不主张年轻人拒绝任何机会,逃避一切压力,以闭关自守的姿态面对世界。年轻的心灵本不该静如止水,波澜不起。世界是属于年轻人的,趁着年轻到广阔的世界上去闯荡一番,原是人生必要的经历。所须防止的只是,把自己完全交给了机会和压力去支配,在世界上风风火火或浑浑噩噩,迷失了回家的路途。

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我的习惯是随便走走,好奇心驱使我去探寻这里的热闹的街巷和冷僻的角落。在这途中,难免暂时地迷路,但心中一定要有把握,自信能记起回住处的路线,否则便会感觉不踏实。我想,人生也是如此。你不妨在世界上闯荡,去建功创业,去探险猎奇,可是,你一定不要忘记了回家的路。这个家,就是你的自我,你自己的心灵世界。

 寻求心灵的宁静,前提是首先要有一个心灵。在理论上,人人都有一个心灵,但事实上却不尽然。有一些人,他们永远被外界的力量左右着,永远生活在喧闹的外部世界里,未尝有真正的内心生活。对于这样的人,心灵的宁静就无从谈起。一个人惟有关注心灵,才会因为心灵被扰乱而不安,才会有寻求心灵的宁静之需要。所以,具有过内心生活的禀赋,或者养成这样的习惯,这是最重要的。有此禀赋或习惯的人都知道,其实内心生活与外部生活并非互相排斥的,同一个人完全可能在两方面都十分丰富。区别在于,注重内心生活的人善于把外部生活的收获变成心灵的财富,缺乏此种禀赋或习惯的人则往往会迷失在外部生活中,人整个儿是散的。自我是一个中心点,一个人有了坚实的自我,他在这个世界上便有了精神的坐标,无论走多远都能够找到回家的路。换一个比方,我们不妨说,一个有着坚实的自我的人便仿佛有了一个精神的密友,他无论走到哪里都带着这个密友,这个密友将忠实地分享他的一切遭遇,倾听他的一切心语。

 如果一个人有自己的心灵追求,又在世界上闯荡了一番,有了相当的人生阅历,那么,他就会逐渐认识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世界无限广阔,诱惑永无止境,然而,属于每一个人的现实可能性终究是有限的。你不妨对一切可能性保持着开放的心态,因为那是人生魅力的源泉,但同时你也要早一些在世界之海上抛下自己的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领域。一个人不论伟大还是平凡,只要他顺应自己的天性,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并且一心把自己喜欢做的事做得尽善尽美,他在这世界上就有了牢不可破的家园。于是,他不但会有足够的勇气去承受外界的压力,而且会有足够的清醒来面对形形色色的机会的诱惑。我们当然没有理由怀疑,这样的一个人必能获得生活的充实和心灵的宁静。

   (选自《周国平自选集》海南出版社)

12、“记住回家的路”中“家”指的是:                 

13、“机会诱惑人去尝试,压力逼迫人去奋斗。”面对“机会”与“压力”,作者主张什么?不主张什么?

答:                                   

                                    

14、研读③④两段,指出什么是“内心生活”?什么是“外部生活”?如何将外部生活的收获变成心灵的财富?

答:                                   

                                   

15、“自我是一个中心点,一个人有了坚实的自我,他在这个世界上便有了精神的坐标,无论走多远都能够找到回家的路。”你怎样理解文中的这一句话?

答:                                   

                                   

16、文章第③段是怎样层层深入地进行分析论证的?

答:                                    

                                   

17、作者说:“一个人不论伟大还是平凡,只要他顺应自己的天性,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并且一心把自己喜欢做的事做得尽善尽美,他在这世界上就有了牢不可破的家园。”你是否赞同作者的观点,为什么?

答:                                   

                                    

试题详情

(一)你的容量有多大?是以装满知识为满足,还是不断增大容量?让我们与作者一起来思考这个问题。(18分)

你的容量有多大      周海亮

十年前的夏天,我一个人去昆嵛山区旅游。晚上,宿在山下的一个旅店里。天热得让人睡不着,只好搬了马扎到院子里乘凉。那晚有淡淡的月光,我发现不远处的一棵柳树下,正坐着一位微胖的中年人,穿着大汗衫,倚着树干,嘴里好像还哼着什么小调。

   一个人呆了一会儿,觉得有些无聊,便走过去,跟中年人搭讪。对方自我介绍后,我吃了一惊。因为他的名字我早有耳闻,是一位很有名气的教育理论家,并且,我以前曾零零散散地读过他的一些书。想不到,今夜竟能在这里遇见。

   和他聊了很多。一开始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儿,后来就开始向他讨教,并向他倾诉我的苦闷。这时天突然变了,下起雨来。可是我却意犹未尽,于是随他去了他的房间,接着聊。

   “你刚才说你很苦闷?”他问。

   “是的。”我说,“我正在跟一位很有名气的美术教师学画,可是我总觉得自己进步太慢。并且我最担心的是,他在短时间内,不会把所有的东西全都传教给我。”

   “你的基础怎么样?”他继续问,“我是说,就算他明天就把他的所有都传授给你,你能全部装得下吗?”

   “这……”我有些没有信心。

   见我支支吾吾,他拿出两个瓶子,一大一小。他把大瓶装满水,然后把两个瓶子都递给我。“现在,你把大瓶的水全部倒进小瓶里试试。”他说。

   当然不可能全部倒进去。当小瓶灌满水后,大瓶里剩下的水就再也灌不进去了。

   “你的薄弱的基础,不成熟的思想,以及你的年龄,决定了你现在的容量----就像这个小瓶。”他说,“而你那位老师的容量,就像这个大瓶。就算现在他把他的东西全都倒给你,你能装得下吗?……不过不要紧,你会慢慢地进步的。随着你基础的积累、思维的成熟、年龄的增长,你的容量就会越来越大,那时候,只要你努力,自然会把老师的东西全部拥为己有。并且,你的进步肯定会越来越快。”

   我记住了他的话。回去后不再急躁,牢牢地打着基础,一点一点地锻炼着自己在各方面的能力,果然,进步比想像中要快很多。可是两年后,问题又来了。我发现自己再一次陷入到一种毫无方向的焦虑之中,好像,我再一次开始停滞不前。

于是,我拿着他留给我的地址,再一次找到他。

   听了我的诉说后,他再一次拿出一大一小两个瓶子。不同的是,这次他把小瓶灌满了水。他再一次把两个瓶子同时递给我,“现在,你把小瓶里的水全部倒进大瓶。”

   就照他说的做。当然,小瓶的水全倒入大瓶后,大瓶里也不过只有半瓶水。

   “现在,你已经达到这只大瓶的容量了。”他说,“而你的那位老师,相比之下,可能是那个小瓶的容量。就算把他的所有东西都倒给你,你也不会满的。”

   “那怎么办?”我问,“难道我再也不能进步了吗?”

   “那倒不一定。”他说。接着他再一次取出一个小瓶,灌满水,然后让我倒进大瓶。

当然,这次大瓶被灌满了。可是我不解,这是什么意思呢?

他仿佛看出了我的困惑,“你很想把自己这只‘大瓶’灌满是吧?那么,你只能再寻一只或者几只这样的‘小瓶’。也就是说,你必须继续拜师。显然,你现在的这位老师,已经满足不了你日渐增长的容量了。----当然,你永远别想把自己这只瓶子彻底装满。因为你必须不断增加自己的容量。一旦你的容量固定下来,那么,你就再也装不下任何东西,当然,也就不可能有进步了。”

   他的话,再一次让我顿悟。

   回去后,照他的话去做,果然,再一次进步神速。后来我的作品多次在市里得奖,并最终在一个独资企业做了一名成功的服装设计师。我想,这与这位教育理论家的点拨,肯定是分不开的。

   当然,我还要感谢所有教过我的老师。没有他们,我的这个瓶子,不管是大是小,也永远是空的。

   (原载《做人与处世》2006年第1期)

6、“你的容量有多大”中“容量”指的是什么?文中“我”的容量是如何增大的?

答:                                   

                                    

7、文中的教育理论家第一次为什么要分别用“小瓶” 和“大瓶”来比喻“我”和老师的容量;第二次为什么又反过来分别用“小瓶” 和“大瓶”来比喻老师和“我”的容量。在“我”与老师之间 “大瓶”与“小瓶”位置转换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                                   

                                     

                                   

8、小说写了“我”与教育理论家相隔两年的两次交往。第一次是偶然相遇倾吐“我”的苦闷,第二次是专程拜访表达“我”的焦虑。请说说“我”苦闷什么?两年后又焦虑什么?

答:                                   

                                    

9、“我”经由苦闷、焦虑最终成为一名成功的服装设计师,“我”成功的原因主要有哪三个方面?

答:                                   

                                   

10、“想不到,今夜竟能在这里遇见。”中“竟能”表现了“我”的一种什么情态?与“竟”相呼应的是哪两句话?

答:                                   

                                   

11、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对“永远别想把自己这只瓶子彻底装满”这句话的理解。

答: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