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4.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3.表现陋室主人生活情趣的句子有: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描写陋室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1. 能概括《陋室铭》一文中心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 学习本文后你有什么感想?你能再找出作者没有写到的莲的其他品质吗?
从“莲浑身都是宝,可观赏可食用可入药”,可以归纳为莲的“无私奉献精神”;从“莲茎随着水面的上升而增长,叶总浮在水面上”总结出莲的“乐观向上,顽强拚搏”精神。
《陋室铭》
词语解释
山不在高:在于 |
有仙则名:有名 |
斯:这 |
惟吾:只 |
德馨:指品德美好 |
上阶绿:长上 |
鸿儒:学识渊博的人 |
白丁:没有文化的人 |
调:弹奏 |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
金经:佛经 |
丝竹:指音乐 |
案牍:官府的公文 |
劳形:使身体劳累 |
诸葛庐:草庐 |
|
翻译: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是简陋的房子,只要我的品德美好就不觉得简陋了。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青苔长上了台阶,使台阶绿了;草的绿色映入门帘,使屋内也绿了。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来交往、聊天的人都是有学问的人,没有见识浅陋的人。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我的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我的身体劳累。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杨子云的亭子。
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呢?
文意理解:
2. 如何看待作者思想的局限性?
作者生活在封建社会里,面对当时的不良世风,能做到不同流合污,努力追求高洁的品格,这是难能可贵的。当然,他因为愤世嫉俗而流露的那种孤芳自赏、自视清高的思想是有片面性的,也是不足取的。
1. 作品写莲的同时,还写了菊与牡丹,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这是一种衬托的写法。 如果不提菊和牡丹,只是一味赞颂莲是多么美好,多么高洁,自己是对它是多么喜爱,文章就显得单调,意思不容易表达得深刻。而把菊和牡丹跟莲来比较着写,就更能突出莲花的可贵。作者用菊花的傲然凌霜正面衬托莲的洁身自好,用牡丹的绚丽浓艳从反面来衬托莲的质朴、自然。通过这不同角度的衬托,从而突出莲花的高洁,烘托了文章的主题。这种写法叫正反衬托。描写莲时,浓墨重彩,工笔细刻,卓然超群的“莲”的形象,在“草木之花”的背景上,在“菊”“牡丹”二花的陪衬下,在画面上凸现出来,使人心驰神往。另外,本文还用隐逸者、富贵者映衬君子;用菊之爱、牡丹之爱映衬莲之爱,以此表明作者与众不同,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3. 蒋氏是否真的不怨恨捕蛇这件事?
对蒋氏来说,缴纳赋税是死路一条,捕蛇也是死,而相比之下,干捕蛇这件事还有存活的一线希望,所以走投无路的蒋氏只能别无选择地走捕蛇这条风险之路。蒋氏的内心对这种非人的生活怨恨之极,可是,迫于封建社会苛酷的赋税制度,蒋氏只能无奈。“熙熙而乐”也好,“又安敢毒耶?”也罢,这些都是一个可怜百姓无泪的笑。
2. 对比手法的运用。(对比的符号是“--”)
(1) 毒蛇之毒--毒蛇可以顶替交纳租税。通过这一对比,已暗示出“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这一主题。
(2) 乡邻们的生活一天天地窘迫--而蒋氏却能脱离困苦不堪。
(3) 乡邻们被赋税逼得走投无路,出去逃荒,“死者相藉”,十室九空--而蒋氏家族却能“以捕蛇独存”,在该乡存活了三代。
(4) 乡邻们被逼税的悍吏们骚扰,被弄得鸡犬不宁--而蒋氏尚能“弛然而卧”,
(5) 乡邻们遭受折磨熬煎,“旦旦有是”--而蒋氏“甘食其土之有”,“熙熙而乐”,“一岁犯死者”仅仅两次。
通过具体的对比,有力地突出了“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这一主题。
1.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点明了全文主旨。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