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401069  401077  401083  401087  401093  401095  401099  401105  401107  401113  401119  401123  401125  401129  401135  401137  401143  401147  401149  401153  401155  401159  401161  401163  401164  401165  401167  401168  401169  401171  401173  401177  401179  401183  401185  401189  401195  401197  401203  401207  401209  401213  401219  401225  401227  401233  401237  401239  401245  401249  401255  401263  447348 

  ① 做了母亲之后,十分喜欢看着儿子睡觉。他泥瞅一样光滑的背,黝黑健康的胳脯,饱满茁壮的腿,眉宇间不可言说的可爱神情……看着看着,我常常觉得,单是为了这么一看,女人就不能错过做母亲的机会。

  ② 忽然又想,自己这么小的时候,一定也是这么在母亲目光中熟睡的吧?然而愉乐的童年又是懵懂的,在这种目光里我一次也没有被看醒,所以也不曾记得。对这种目光开始有感受是在渐渐长大之后,那一年我大约十三四岁,正是女孩子刚刚有心事的时节。

  ③ 一天,我正在里间午睡,还没睡稳,听到母亲走进来,摸摸索索的,似乎在找什么东西,过了一会儿,忽然静了。可她分明又没有出去。我们两个的呼吸声交替着,如树叶的微叹,我莫名地觉得紧张起来,十分不自在。等了一会儿,还没有听到她的声响,便睁开眼。我看见,母亲站在离床一步远的地方,正默默地看着我。

  ④ “妈,怎么了?”我很纳闷。

  ⑤ “不怎么。”她说。似乎有些慌乱地怔了怔,走开了。

  ⑥ 后来,这种情形又重复了一次。我就有些不耐烦地说:“妈,你老是这么看我干吗?”母亲仿佛犯了错似的,一句话也没有说。

  ⑦ 以后,她再也没有这么看过我,或者说,是她再也没有让我发现她这么看着我了。而到我终于有些懂得她这种目光的时候,她已经病逝了。

  ⑧ 再也不会有人这么看着我了。我知道,这是天空对白云的目光,这是礁石对海浪的目光,这是河床对小鱼的目光。这种目光,只属于母亲。

  ⑨ 孩子在我的目光里,笑出声来。我的目光给他带来了美梦了吗?我忽然想,如果能够再次拥有母亲的这种目光,我该怎么做?是用笑的甜美来抚慰她的疲惫和劳累?是用泪的晶莹来诠释自己的呼应和感怀?还是始终维持着单纯的睡颜,去成全她欣赏孩子和享受孩子的心情?

  ⑩ 有些错误,生活从来都不再赐予改过的机会。我知道,这种假设对我而言,只是想像的盛宴而已。但是,我想,是不是还有一些人也许需要这种假设的提醒呢?如果,你还有幸拥有母亲;如果,你浅眠时的双睑偶然被母亲温暖的目光包裹,那么,千万不要像我当年一样无知和愚蠢。请你安然假寐,一定不要打扰母亲。

  你会知道。这种小小的成全,对你和母亲而言,都是一种深深的幸福。

15. 第 ⑦段画线部分前后两句在表意上有什么不同,谈谈你的理解。(2分)

                                                        16. 品味第⑧段文字,回答问题。(5分)

  (1)这段把母亲比做           ,突出了母亲目光的                 。(4分)

  (2)“再也不会有人这么看着我了”,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1分)

                                                     

试题详情

5、文言文使用数量词和现代文有所不同。试根据本文比较一下,不同在哪里?

试题详情

4、《核舟记》的结尾处详尽地说明了核舟上所刻的人物、事物的数量。清人林嗣同的《口技》一文的结尾处也有这么一段:“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两文均用数字结尾,作者的意图相同吗?为什么?

试题详情

3、“核舟”中刻画的人物栩栩如生,如“东坡”         ,“黄鲁直”       ,“佛印”         ,作者详写船头三人的神情是为了说明什么?                      

试题详情

2、翻译下面的句子。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试题详情

1、解释下面的加点的字词。

其两膝相者(    )    佛印类弥勒(    )   而计其长曾不寸(    )   盖桃核修狭者为之(     )  其人视容寂(    )

试题详情

4、我们学过的《饮酒》一诗与本文塑造了同一位隐士形象,请你写出诗中最为生动地刻画这一形象的两句诗。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东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呼啸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揖,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试题详情

3、五柳先生的三大志趣,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特征?

试题详情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试题详情

1、解释下列句加加点词。(2分)

①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   ②饮辄醉(   )   ③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   ④衔觞赋诗(   )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