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401204  401212  401218  401222  401228  401230  401234  401240  401242  401248  401254  401258  401260  401264  401270  401272  401278  401282  401284  401288  401290  401294  401296  401298  401299  401300  401302  401303  401304  401306  401308  401312  401314  401318  401320  401324  401330  401332  401338  401342  401344  401348  401354  401360  401362  401368  401372  401374  401380  401384  401390  401398  447348 

(三)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清涟而不,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可远观而不可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乎众矣。

试题详情

(二)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曰:何陋之有?

一  解释加点的词语

1 是陋室,吾德馨  (       )(      ) (       )

2 鸿儒(       )  3 形(            )

二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话

1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译文:                                

2 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译文:                                 

3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译文:                                

4 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                                

三  请给文段划分层次,并概括各层的意思。

                                     

                                     

                                     

四“调素琴”、“阅金经”分别照应哪句?

                                     

                                     

五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的表达作用?

                                     

六 找出文中你喜欢的对偶句?

                                     

七 请写出文章的中心句?

                                     

试题详情

1.   第二段主要写了桃源的美好环境和桃源人的幸福生活,作者从哪几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了描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2.   桃花源人为什么来到这个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3.   文中哪句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虽“叹惋”却仍然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

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    )

A.选文中加点的“俨然”的意思是整齐的样子,“妻子”指的是妻子、儿女。

B.从这两段文字中,可以看出“渔人”的行踪是发现桃花源――进入桃花源――辞别桃花源。

C.“便邀还家,设久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现了桃源人的淳朴、热情、好客。

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一句中的“此人”指的是桃源人。

5.对文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桃花源记》一文中进桃源一段描写了一幅理想社会中的生活图景,就是常说的“世外桃源”

B.一进入洞口,眼前酒出现了一个开阔敞亮的境界,这就是桃花源。

C.“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中的“乃大惊”写出桃花源人对陌生人的惊异,显示桃花源与世隔绝的久远。

D.文中没有具体写渔人说的话,只用“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带过,这显示了作者行文的简洁凝练。

6.渔人离开桃花源,“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而后来“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得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试题详情

4.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5.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
6.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试题详情

3.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试题详情

2.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1.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15.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  ___      __  ___      __

16. 欣然往,未果,病终遂无问津者。  __    ___  ___  __  __   ___

试题详情

13. 出,得其船,便 路,处处之  ___   __  __  ___  ___  __  ___  __

14. 郡下,太守说此   __       ___ __       ___

试题详情

7. 问所从来,答之,便还家   ___       __  ___       __

8. 村中闻有此人,来问讯  ___      __
9.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__        ___   ____          _
10. 问今是何世,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__       ___  ___       __
11余人各复至其家. __           ___  
12. 此中人云:“不 外人道也!  __     ___  __     ___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