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6、 本文虽意在求见,却以论“气”开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7、 文章开头说“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他想到什么?
18、 在苏辙看来,写好文章的关键是什么?有什么依据?
19、 第一段的中心句是: 。
20、 作者在文章第一段中如何证明他的观点?采用了哪些论据,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21、 根据你的理解,说说你对“文者气之所形”一句的理解。
22、 请结合你自己学写文章的体会,试谈谈你对苏辙“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的认识。
23、 第一段中作者以孟子和太史公为例,谈到写文章的人要善于“养气”,你认为他们两人养气的途径是否相同?请谈谈理由。
24、 除第一段作者所说外,你认为写文章时“养气”的方法还有哪些?
25、 第二段写了作者 和 两个时期的学习(养气)经历。
26、 第二段中,作者“决然舍去”的原因和目的分别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27、 作者到京师后所见的“翰林欧阳公”即 ,我们曾学过他写的
文章《 》。
28、 第二段作者写“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入则周公、召公,出则方叔、召虎”目的是什么?
29、 第三段作者写所见山之“高”、水之“深且大”的目的是什么?
30、 作者说自己“向之来,非有取于升斗之禄”,是为了表明自己 。
31、 最后一段作者“偶然得之,非其所乐”,作者所乐的是什么?
32、 本文作者苏辙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另七人是 。(任意写两人)
15、 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14、 然幸得赐归待选,使得优游数年之间,将归益治其文,且学为政。
13、 向之来,非有取于升斗之禄,偶然得之,非其所乐。
12、 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
11、 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
10、 过秦、汉之故都,恣观终南、嵩、华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
9、 恐遂汩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
8、 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
7、 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