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401891  401899  401905  401909  401915  401917  401921  401927  401929  401935  401941  401945  401947  401951  401957  401959  401965  401969  401971  401975  401977  401981  401983  401985  401986  401987  401989  401990  401991  401993  401995  401999  402001  402005  402007  402011  402017  402019  402025  402029  402031  402035  402041  402047  402049  402055  402059  402061  402067  402071  402077  402085  447348 

文学常识内容多,涉及面广,短时间内是没有办法全部记下来的。心理学认为,记忆由四个环节组成:识记、保持、回忆和再认。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影响到记忆的质量,我们记不住是因为保持不够,如何才能很好地保持呢?心理学上有一条著名的遗忘曲线,它告诉我们,识记后最初一段时间遗忘较快,以后遗忘逐渐减慢,稳定在一个水平上,所以要保持识记的内容就应该在识记后及时复习。积少成多法实际上是一种小循环复习法。因为要不断地复习,所以记忆新的内容的量不会多,我们可以将所有的需要记忆的文学常识化整为零,分配在各个时间段里,比如用一两个月记忆中国文学史(可以按朝代顺序每天记一两个作家或几部作品),用一个月记忆外国文学史,再用一个月进行第二轮的复习,而在每一天的复习之中,先回忆前一天的内容,再记忆新的内容,这样大循环套小循环,一直到高考前,不怕记不住需要记忆的文学常识。 

试题详情

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比如记忆屈原时,由屈原想到他的作品《离骚》,又因《离骚》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想到西方浪漫主义三大家:雪莱、雨果、拜伦。这样举一而反三触一而发十,能较系统地记住许多知识。经常这样记忆,也有利于联想能力的提高。 

试题详情

零散的文学常识就像是没有穿好的一大把针,只要有一根线将它们贯串起来,这些文学常识就显得非常系统了,这根线可以是时间、空间、风格、内容等等。例如记忆中国古代文学史,可以以内容为线索,用这条线串起各个朝代文学现象这些针,请看下图。 韵文类:诗经--楚辞--乐府民歌--唐诗--宋词--元曲 散文类:尚书--先秦散文--六朝陶渊明散文--唐宋八大家--明初诗文三大家(宋濂、刘基、高启)--明中叶唐宋派(归有光)--明末公安派(三袁)--清代桐城派(姚鼐、方苞、刘大櫆) 什么时候想记忆文学常识了,就先拉一条长线,一根针-根针地穿过去,哪根针(朝代作家作品)穿不过去了,就停下来,细细地查究竟什么原因,该补的补上了,就可以继续穿,这样既快又能随时检查自己的记忆情况。 

试题详情

3.直译时主要应运用“替、扩、留、补、删、调” 六字法。

理解文言文的内容:

①概括主要事件   ②分析文章的观点、思想感情   ③分析人物性格

④分析写作手法   ⑤划分段落层次

文  言  句  式
例         句
判  断  句
陈胜者,阳城人也。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被  动  句
士卒多为用者



宾语前置 
微斯人,吾谁与归 ?何陋之有?
 
谓语前置
  甚矣,汝之不惠。
 
 
定语后置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战于长勺
省  略  句
( 村中人 )见渔人, ( 村中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渔人)具答之……(省主语)扶苏以数谏故,上使(之)外将兵。(省宾语)
 
 

试题详情

2.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是:直译为主,意译为 辅。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即:原文文字要在译文中有着落,译 文文字要在原文中有根据。例如:

原句:    十年       春,  齐     师    伐     我。

       │       │     │     │    │      │     │    

译句:  鲁庄公十年     春天,齐国的    军队   攻打  我们(鲁国)

试题详情

1.考查要点主要在文言虚词,文言实词(包括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

试题详情

5、要求背诵的内容一定要准确、熟练。

翻译方法:

试题详情

4、答题时贵在准确、清晰,一般不需要随意发挥。

试题详情

3、理解要深入,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