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402083  402091  402097  402101  402107  402109  402113  402119  402121  402127  402133  402137  402139  402143  402149  402151  402157  402161  402163  402167  402169  402173  402175  402177  402178  402179  402181  402182  402183  402185  402187  402191  402193  402197  402199  402203  402209  402211  402217  402221  402223  402227  402233  402239  402241  402247  402251  402253  402259  402263  402269  402277  447348 

作者简介:姚雪垠(1910-1999),现、当代作家,河南邓县人,其作品《李自成》1976年出版的第二卷获首届茅盾文学奖。

试题详情

2、 了解本文语言风趣幽默,善用群众语言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为理解“差半车麦秸”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教学难点为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步骤及内容

试题详情

1、 理解细节描写在塑造人物形象及发展情节中起到的作用。

试题详情

完成课后练习。

7.《差半车麦秸》教案

教学目标

试题详情

小说的主人公形象自身并不完美,家境也不富裕,但她对孩子进行了“全力以赴的正面教育”,你能理解这位母亲的苦心吗?请谈谈你对“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句话的新的体验和认识。

试题详情

3.    课文中用了许多独特而形象的比喻。结合上下文,体会比喻句的表达效果。

举例分析:

l       以她现有的家境要培养出具有大家风度的孩子,需要全力以赴的正面教育。这很难,就像用小米加步枪打败飞机大炮一样,但并不是做不到。

用小米加步枪打败飞机大炮比喻教育孩子的困难,表现出了陶影教育孩子的决心。

l       陶影爱抚的目光像蚕丝包裹着儿子,随小也的步伐,这目光像柔软的蚕

丝从茧中抽了出来。

把原本无形的目光比喻成蚕丝,使之变得可感了,很形象,同时也表现了母爱如丝,绵绵不断。

l       日子像雪白的面粉,毫无变化地流泻过去。

用面粉作比,符合人物的身份,很独特。同时面粉的白给人单调的感觉,也表现出陶影焦急的心情。

试题详情

2.    文中的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起到了十分得要的作用,试找出几处,加以分析。

讨论归纳:

l       为什么要买票呢?就是没有她,车也要一站站地开,也不因此没有司机和售票员,也不会少烧气油。

这是她为自己的行为找的可笑的借口,她也是由此减轻自己逃票的不安心理与内疚心情。

l       陶影的手抖得像在弹一张无形的古筝。怎么办?吵一架吗?她不怕吵架,可是她不愿意孩子看见这一幕,为了小也,她忍。

可以看出她当时的心理斗争是多么激烈。但她为了儿子,强压怒火,爱子之心由此可见一斑。

试题详情

1.    陶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讨论并归纳:

陶影是一个普通的女工,一个普通的母亲,她身上有很多的缺点,家境的不富裕使得她想尽办法处处节俭,占便宜。她是一个可笑的小人物,但又是一个令人敬佩的母亲。为了孩子她时时检点自己,为了孩子她尽量做到温文尔雅,显得高贵,显得有教养。但要做到这些是那么地不容易,从她身上我们看到了千千万万母亲的良苦用心。

试题详情

课后练习一

第二课时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