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402088  402096  402102  402106  402112  402114  402118  402124  402126  402132  402138  402142  402144  402148  402154  402156  402162  402166  402168  402172  402174  402178  402180  402182  402183  402184  402186  402187  402188  402190  402192  402196  402198  402202  402204  402208  402214  402216  402222  402226  402228  402232  402238  402244  402246  402252  402256  402258  402264  402268  402274  402282  447348 

作者运用了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作者引用汉代的历史典籍中有关记载证明吴汉与王莽及女儿毫无关系,边引典籍边分析边讲道理,所引历史典籍一条比一条更有说服力。

试题详情

4.    作者引经据典证明“吴汉杀妻”是无稽之谈,他的写作目的是什?

明确:他想说明历史的真实与艺术的真实是有距离的,谁要把看戏当成读历史,那就不免要上当。另一方面,把历史故事编成戏剧虽不必要照搬史实,但也不能无中生有,捏造情节。

试题详情

3.    利用工具书疏通文中所引用的古文的文意。

试题详情

2.    课文用哪些证据否定了“吴汉杀妻”的历史真实性?其中哪一条证据是最重要的,最有说服力的?

讨论并归纳:

课文引用了《后汉记》和《东观记》中的四则史料,证明了吴汉不是王莽的女婿;吴汉的家庭关系正常,吴汉的夫人的名位正常,不会有杀妻的变故;但这些并不是最有说服力的。而是在汉代的典籍里,找不到吴汉杀妻的根据,如果吴汉杀妻,那么《后汉书》一定有记载,《后汉书》没有记载,所以吴汉没有杀妻,通过这样的演绎推论证明吴汉没有杀妻才最使人信服。

试题详情

1.    自读课文,理出课文的结构提纲。

讨论并归纳:课文可分为四个部分。

试题详情

朗读课文,积累生字词。

试题详情

(五)布置作业

整理完成课后练习

10.吴汉何尝杀妻

邓拓

教学目标

1.    引用典籍一一否定敌论的写法

2.    理解“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区别。

3.    领会本文说理语言的特色。

重点难点

1.    重点:驳论文的特点。

2.    难点: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区别。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设计

试题详情

(三)教学过程  

   1.指名朗读6-8段,要求学生思考:文章在批驳对方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了什么样的观点?

   [明确]文章6-8段间接驳斥了对方的论证,即谬论论据上所说的“自夸”“只希望国联”“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的是不能代表当时广大人民利益的国民党官僚和所谓的“社会名流”。他们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人,他们是中国的败类。而真正的中国人在国难当头时,应是“埋头苦干”“拼命硬干”“为民请命”“舍身求法”的,我国自古以来就不泛这样的人,他们才是“中国的脊梁”,“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赴后继的战斗。”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正确的观点:“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2.你能举出一些具体事例来证明作者的观点吗?

   [举例]‘‘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于9月20日和22日连续发表宣言,提出“组织群众的反帝运动,发动群众斗争,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的战斗号召。在党的号召和领导下,全国掀起声势浩大的抗日运动,坚决反对蒋介石政府的不抵抗政策。1931年9月至12月,曾发生三次规模很大的学生请愿运动。

   3.作者指出应如何评价中国人?齐读文章最后一段。

   “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4.鲁迅为什么反复强调“中国人的脊梁”?

   [明确]因为只有称得上“脊梁”的才算得是真正意义的中国人,为人民着想,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永远也不会失掉自信力。评价中国人应该去评价这部分人,在当时只有中国共产党和广大的抗日军民才能算是“中国的脊梁”,而不是开头提到的“自夸…”“只希望国联…“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的国民党官僚和“社会名流”。文章最后再次强调了上段所立的观点。

试题详情

(二)整体感知

   文章在批驳对方论证的基础上作了正面立论:“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