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1. 下面是实验室可制取氨气的装置和选用的试剂,其中正确的是( )
① ② ③ ④
A.①③④ B.只有③ C. ①② D. ①②④
19. 硫酸厂有一辆已存放过浓硫酸的铁槽车。某工人违反规程,边吸烟边用水冲洗,结果发生了爆炸事故。下列引起爆炸的原因中正确的是( )
A.浓硫酸遇明火爆炸
B.浓硫酸遇水发热爆炸
C.铁与水(常温下)产生的氧化物爆炸
D.稀释后的硫酸与铁反应产生的氢气接触空气并遇明火而爆炸
20. 下列关于物质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使胆矾晶体由蓝变白
B.同温同物质的量浓度的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前者的碱性弱
C.过量铁粉加入CuCl2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溶液中阳离子主要是Fe3+
D.硅是半导体材料,常温下易与氧气、氯气、硫酸等物质反应
18. 测知由Fe2(SO4)3和FeSO4组成的混合物中含硫a%,则其含铁量应为( )
A.(100-4a)% B.(100-2a)%
C.(100-a)% D.(100-3a)%
17. 铋(Bi)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ⅤA族,+3价较稳定,铋酸钠(NaBiO3)溶液呈无色。取一定量的硫酸锰(MnSO4)溶液依次滴加下列溶液,对应的现象如表所示:
加入溶液 |
适量的铋酸钠溶液 |
过量的双氧水 |
适量碘化钾淀粉溶液 |
实验现象 |
溶液呈紫红色 |
紫红色消失,产生气泡 |
溶液变成蓝色 |
关于NaBiO3、KMnO4、I2、H2O2的氧化性由弱到强(从左至右)的顺序为( )
A.NaBiO3 KMnO4 H2O2 I2 B.KMnO4 NaBiO3 I2 H2O2
C.I2 H2O2 KMnO4 NaBiO3 D.H2O2 I2 NaBiO3 KMnO4
16. 下列各组离子在特定条件下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常温下,在AG=lgc(H+)/c(OH-)=10的溶液中:Mg2+、K+、NO3-、SO42-、Cl-
B.在溶解NH4HCO3固体产生气泡的溶液中:AlO2-、HCO3-、Ba2+、NH4+、NO3-
C.在滴加KSCN溶液呈红色的溶液中:Na+、K+、SO32-、I-、S2-
D.在滴加酚酞试液显红色的溶液中:Fe3+、Ca2+、NO3-、Cl-、SO32-
15. 2007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德国化学家Gerhard Ertl,以表彰他对固体表面化学研究过程中的重大发现。使CO、NOx等在铂表面发生化学反应转变成无毒气体,以减少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的排放,正是此项研究的重要应用之一。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CO在铂表面被氧化生成CO2,铂起催化作用
B.汽车尾气中NOx在铂表面发生反应的产物是N2
C.CO在铂表面可能和O2、NOx反应
D.NOx、CO、CO2均能与人体中的血红蛋白结合
14. 在NH3、HNO3、H2SO4的工业生产中,具有的共同点是( )
A.使用吸收塔设备 B.使用尾气吸收装置
C.使用H2作原料 D.使用催化剂
13. 有3份等质量的小苏打,第1份直接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第2份首先加热,使其部分分解后,再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第3份首先加热,使其完全分解后,再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假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消耗盐酸的体积分别为V1、V2和V3,则V1、V2和V3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
A.V1>V2>V3 B. V2>V3>V1
C. V1=V2=V3 D. V1>V3>V2
12.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整理实验室化学试剂时,发现一盛有无色钠盐溶液的试剂瓶,标签破损,无法确切知道是哪一种钠盐。某同学根据中学化学知识,对该试剂可能是什么进行了如下猜想和验证,选择你认为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序号 |
猜想物质 |
检验需要试剂 |
操作、现象和结论 |
A |
Na2SO4 |
稀盐酸、 氯化钡溶液 |
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入稀盐酸,若无明显现象,再滴入氯化钡溶液,如果产生白色沉淀,则原溶液一定是Na2SO4溶液 |
B |
Na2CO3 |
稀盐酸、 澄清石灰水 |
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入稀盐酸,如果产生的无色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原溶液一定是Na2CO3溶液 |
C |
Na2SO3 |
稀盐酸 |
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入稀盐酸,如果产生的气体为无色,则原溶液一定是Na2SO3溶液 |
D |
Na2SiO3 |
过量稀盐酸 |
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入稀盐酸,产生白色胶状沉淀,盐酸过量时沉淀不溶解,则原溶液是Na2SiO3溶液 |
11. 右图装置可用于( )
A.加热NaHCO3制CO2 B.用Cu与稀HNO3反应制NO C.用NH4Cl与浓NaOH溶液反应制NH3
D.用NaCl与浓H2SO4反应制HCl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