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9.人们常把“松、竹、梅”称为“岁寒三友”,请写出它们所比喻的高贵品质。
《送东阳马生序》(全文见教材)
8.文人雅士,善借月抒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如霜月色,引发李太白思乡之苦;“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似钩弯月,触动李后主亡国之痛;此文中,苏东坡如何巧喻月色?有表达了怎样的心情呢?
答:
7.找出文中的议论句。这些句子表现了苏轼怎样的心境(结合苏轼被贬的情况)?
6.古人爱把竹柏比作君子,比作好友。苏轼写竹柏的用意是什么?
5.把全文划为三层,并写出各层大意。
4.找出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反问句。
3.填空:
①作者在“中庭”欣赏到的美景是第 句,其主要内容可用4个字概括为:
②全文以 为线索,依据作者的行踪,以诗的笔触描绘了 ,创设了一种清冷皎洁的意境,表现了作者 的心境。 ③“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中的“闲人”指什么人?
A. 念无与为乐者(思念)B. 遂至承天寺(于是、就) C. 怀民亦未寝(睡觉)D. 相与步中庭(共同、一起)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7、对“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哪里都有月夜、竹柏,只是缺少我们两个这样的赏月的“闲人”罢了。
B.表现了作者为大自然的美景所陶醉,而产生了异常欣喜的心情。
C.表现了作者在政治上受排挤,心情苦闷,只好去大自然中寻找快乐和解脱。
D.表现了作者超然物外、旷达乐观的生活态度。
6、文章结尾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