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402699  402707  402713  402717  402723  402725  402729  402735  402737  402743  402749  402753  402755  402759  402765  402767  402773  402777  402779  402783  402785  402789  402791  402793  402794  402795  402797  402798  402799  402801  402803  402807  402809  402813  402815  402819  402825  402827  402833  402837  402839  402843  402849  402855  402857  402863  402867  402869  402875  402879  402885  402893  447348 

6、感激 古义:感动振奋。  今义:感谢。

 例句: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出师表》)

试题详情

5、布衣 古义:平民。  今义:棉布衣服。

 例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出师表》)

试题详情

4、鲜美 古义:鲜艳美丽。 今义:指(食物)味道好。

 例句: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桃花源记》)

试题详情

3、穷 古义:穷尽。 今义:经济贫困。

 例句: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试题详情

2、交通 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主要用于称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  

 例句: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桃花源记》)

试题详情

  我们把古义和今义不相同的词叫古今异义词。概括起来,古今异义主要有这样几种:1、词义扩大,即今义大于古义。如“江”“河”二字,古代一般专指长江、黄河,现在除了指长江、黄河外,更多用于泛指,指一切江、河。2、词义缩小,即今义小于古义。如“寡助之至,亲戚畔之”中的“亲戚”,古代除了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外,通指自己家庭中的成员,现代汉语中则不能用于自己家庭中的成员。3、词义转移,即一个词由表示某事物变为表示另外的事物。如“牺牲玉帛,弗敢加也”的“牺牲”,古代指祭祀用的牲畜,现在则表示为了正义的目的而舍弃自己的生命或利益。4、感情色彩发生变化。如“先帝不以臣卑鄙”的“卑鄙”,古代是中性词,“卑”指地位低下,陆游诗“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卑”即此义,“鄙”指见识短浅;而现在则是个地道的贬义词,用来形容人的行为品质恶劣。

    现代汉语中有些双音节词,在古代汉语中是由两个单音节词组成的短语,这类词不是太多,但一定要引起特别重视。如“无论”,现代汉语中是一个起关联作用的连词,而文言文里却是两个词,如《桃花源记》中“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无论”就是两个词:无,不要;论,说。

  下面择要列出课文中出现的一些古今异义词。

1、绝境 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无出路的境地。

  例句: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桃花源记》)

试题详情

    古汉语中,有些字可以用声音相同或相近(有时形体也相近)的字来代替,这种语言现象叫做文字“通假”(“通”是通用,“假”是借用)。“通假”是“本有其字”却弃而不用,临时借用了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别字。一般认为,通假字的产生可能是由于书写或抄书的人一时笔误,写了音同或音近的别字,或是因地方习惯而写了另一个字。后人见古人有先例,便跟着写,约定俗成,别字和本字就通用了,学会辨识通假字,对学习文言文是很重要的。

下面是我们所学课文中出现的通假字。

《<论语>十则》:

 不亦说乎     “说”通“悦”,愉快

 由,诲女知之乎  “女”通“汝”,你

《扁鹊见蔡桓公》: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还”通“旋”,回转、掉转

 疾在腠里,汤熨之所及也 “汤”(tàng)通“烫”,意思是用热水焐

 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齐”(jì)通剂

《乐羊子妻》:

 日知其所亡  “亡”通“无”

《为学》:

 屏弃而不用  “屏”通“摒”

《卖油翁》:

 但手熟尔   “尔”通“耳”

《西江月》:

 路转溪头忽见  “见”通“现”

《桃花源记》:

 便要还家  “要”通“邀”,邀请

《口技》:

 满坐寂然  “坐”通“座”

《伤仲永》: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扳”通“攀”,牵,引

《愚公移山》:

 河曲知叟亡以应  “亡”通“无”,意思是没有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反”通“返”,还,返回

 甚矣,汝之不惠   “惠”同“慧”,聪明

 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厝”(cuò)通“措”,放置

《观书有感》:

问渠那得清如许  “那”通“哪”,怎么

《三峡》:

 略无阙处   “阙”通“缺”

《闲情记趣》:

 项为之强   “强”通“僵”,僵硬

《晏子故事两篇》:

 傧者更道   “道”通“导”,引导

 缚者曷为者也  “曷”通“何”

 圣人非所与熙也  “熙”通“嬉”

《寓言四则》:

 辑以羽翠  “辑”通“缉”,连缀

 宣王说之  “说”通“悦”,高兴

 此何遽不为福乎   “遽”通“讵”,岂

《公输》:

 子墨子九距之  “距”通“拒”,抵抗

 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圉”通“御”,防守,抵挡

 公输盘诎   “诎”通“屈”,理屈

《桃花记》:

 左手倚一衡木  “衡”通“横”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简”通“拣”,挑选

 右手攀右趾   “攀”通“扳”,往里拉

 诎右臂支船    “诎”通“屈”,弯曲

 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甫”通“父”,男子美称

《唐雎不辱使命》:

 寡人谕矣   “谕”(yù)通“喻”,知晓,明白

 故不错意也  “错”通“措”,筹划

 轻寡人与  “与”通“欤”,表示询问语气,相当于“吗”“呢”

 仓鹰击于殿上  “仓”通“苍”

《荔枝图序》:

 华如橘   “华”通“花”

《山市》:

 裁如星点   “裁”通“才”,仅仅

《陈涉世家》:

 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  “適”通“谪”,意思是远调,这里是强迫去守边

 为天下唱  “唱”通“倡”,倡导

 固以怪之矣  “以”能“已”,已经

 将军身被坚执锐  “被”通“披”,穿着

 卜者知其指意  “指”通“旨”,意图

《马说》:

 食之不能尽其材  “材”通“才”,能力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  “食”通“饲”,喂养

 其真无马邪?   “邪”通“耶”,语气词,表疑问

《始得西山宴游记》:

 自余为僇人  “僇”通“戳”,遭到贬谪

《峡江寺飞泉亭记》:

 而游者皆暴日中   “暴”通“曝”,晒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见”通“现”,出现

《〈孟子〉二章》: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畔”通“叛”,背叛

 曾益其所不能   “曾”通“增”,增加

 衡于虑   “衡”通“横”,意思是梗塞,指不顺

 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通“弼”,辅佐

《岳阳楼记》: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具”通“俱”,全

 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通“嘱”,嘱咐

《越巫》:

 持其赀去  “赀”通“资”,资财

《<世说新语>三则》:

 尊君在不  “不”通“否”

《行路难》:

 玉盘珍馐直万钱  “直”通“值”

《鱼我所欲也》:

 故患有所不辟    “辟”通“避”,躲避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辩”通“辨”,辨别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通“德”,感激

 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通“向”,从前

《隆中对》:

 欲信大义于天下  “信”通“伸”,伸张

 自董卓已来    “已”通“以”

《墨池记》:

 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  “章”通“彰”,显著

《曹刿论战》:

 小惠未徧  “徧”通“遍”,遍及,普遍

《送东阳马生序》:

 四支僵劲不能动   “支”通“肢”

 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通“披”

《君子于役》:

 鸡栖于桀  “桀”通“橛”,指为鸡做的木架

《大道之行也》:

 选贤与能  “与”(jǔ)通“举”,推举

 矜、寡、孤、独、废疾者  “矜”(guān)通“鳏”,老而无妻的人

《杜甫诗三首》:

  荡胸生曾云  “曾”通“层”

试题详情

3、破音异读。这是指通过改变字音的办法来区别词性和词义的一种异读。如“骑”现在只用作动词,读qí,但文言文中它还常作名词用,读jì,“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中的“骑”就读jì。

  另外,文言文中有一些现在不常用的字,我们要仔细辨清字形,查明字音,切不可以形近字的音去替代,或者读“半边字”。如“及郡下,诣太守”的“诣”,应读yì,不能误读为zhǐ。

  下面列出课本中文言文易误读的字,括号里是正确读音。

 论语(lún)      默而识之(zhì)   

 贫者语于富者曰(yù)  曳屋许许声(hú hú)    

 荷担者三夫(hè)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zēng)  

 始龀(chèn)      诲(huì)人不倦

 戍(shù)轮台      何恃(shì)而往  

 蔽林间窥之(kuī)    赴戎(róng)机  

 朔气传金柝(tuò)    燕山胡骑(yān)  

 濯(zhuó)清涟     亵(xiè)玩焉     

 期年出之(jī)      如闻泣幽咽(yè)    

 更相庆(gēng)      (yǐ)然不动  

 阡陌(mò)       胡不见我于王(xiàn)   

 八分有奇(jī)      以头抢地耳(qiāng)   

 三年羁旅客(jī)     低绮户(qǐ)

 皆次当行(háng)    为坛而盟(wéi)   

 慕义强仁者(qiǎng)   水皆缥碧(piǎo)   

 青鸟殷勤为探看(kān)  施施而行(yì)

 射者中(zhòng)     颓然乎其间(tuí)   

 廿二日(niàn)      汗出浃背(jiā)   

 曝沙之鸟(pù)    呷浪之鳞(xiā)

 风怒号(háo)     大庇天下寒士(bì)   

 斜晖脉脉(mò)     以其语语之(yǔ)(yù)  

 宠辱偕忘(xié)     谪(zhé)守巴陵郡

 岸芷汀兰(tīng)    乞人不屑(xiè)  

 中道崩殂(cǘ)     长(zhǎng)史   

 咨诹(zōu)善道    夙(sù)夜忧叹  

 猥(wěi)自枉屈     陟罚臧否(pǐ)  

以彰其咎(jiù)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dài)    

 望其旗靡(mǐ)     方羲之不可强以仕(qiǎng)   

 千骑卷平冈(jì)     五十弦翻塞外声(xián)     

 又何间焉(jiàn)     夫战,勇气也(fú)   

 才略冠天下(guàn)   左备容臭(xiù)  

 父母岁有裘葛之遗(wèi)     宁可共载不(fǒu)  

 窈窕淑女(yǎo tiǎo)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wàng)   

 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也(wū)  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jiàng jiàng)

试题详情

2、古音异读。古代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等专有名词,凡是《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未作出规定的,我们仍应按传统的音去读。如:“可汗问所欲”中的“可汗”,是对过去少数民族君主的称呼,按古音应读kè hán。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