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402946  402954  402960  402964  402970  402972  402976  402982  402984  402990  402996  403000  403002  403006  403012  403014  403020  403024  403026  403030  403032  403036  403038  403040  403041  403042  403044  403045  403046  403048  403050  403054  403056  403060  403062  403066  403072  403074  403080  403084  403086  403090  403096  403102  403104  403110  403114  403116  403122  403126  403132  403140  447348 

2.我能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②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试题详情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我能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项为之            ②喷以烟        

③鹤云端            ④数十         

试题详情

1.A (免--被罢免 )  2.这是明白了依靠别人不如依靠自己的道理啊!(意思对即可。评分点:明、恃) 3.有道理。公孙仪认为接受了别人送的鱼,就欠了人情,顾虑到人情,执法就有失公正。这表现了公孙仪清醒自律、廉洁奉公的思想性格。(意思接近即可)

试题详情

 公孙仪①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仪子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②受鱼,必有下人③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彼必不能常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注释:①公孙仪:《史记·循吏列传》作公仪休,春秋时鲁穆公的相。②即:假如。③下人:迁就他人。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枉于法,则免于相 免:避免。   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 尽:都。   其弟子谏曰…… 谏:下对上规劝。   夫唯嗜鱼,故不受也。 唯:正因为。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3.公孙仪为什么将“受鱼”与“枉法”联系在一起?这表现了公孙仪什么样的思想性格?

试题详情

4.甲文:论述了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

 乙文:论述了“为学”不进则退的道理

试题详情

3.甲文强调要想成才,除“受之天”外,更要“受之人”。乙文强调做学问要有研讨的朋友,要认真钻研书中的道理,要出门学习生活(或开阔眼界)

试题详情

2.①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  ②人们做学问,如果不每天进步就会每天退步,不要求文字一致,翻译正确、无语病即可)

试题详情

1.①终于  ②达到  ③地方(答“疆界”“区域”也算对) ④帮助

试题详情

4.甲乙两文都具有较强的议论性,试分别概括两文所论述的主要内容。

    甲文:

    乙文:

试题详情

3.甲文谈“成才”,乙文谈“做学问”,二者强调的重点各有不同。请根据你的理解,谈谈

  具体有什么不同。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