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402952  402960  402966  402970  402976  402978  402982  402988  402990  402996  403002  403006  403008  403012  403018  403020  403026  403030  403032  403036  403038  403042  403044  403046  403047  403048  403050  403051  403052  403054  403056  403060  403062  403066  403068  403072  403078  403080  403086  403090  403092  403096  403102  403108  403110  403116  403120  403122  403128  403132  403138  403146  447348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故有名马             ②不千里称也         

③才美不外            ④且欲与常马不可得         

之不以其道            ⑥真无马邪

试题详情

6.本文中的“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与《与朱元思书》中的“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都是写水流之急,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写法不同,你能说说它们的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吗?

试题详情

5.古人常用“三”字形容“多”或者“少”,如文中“猿鸣三声泪沾裳”。请你也举出两个含“三”字,其含义也是表示“多”或者“少”的成语、俗语、典故等。

试题详情

4. 我能根据课文内容理解填空。

①第⑶段中“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一句写出了江水的季节特点。“     ”“     ”色彩互异,“      ”“      ”动静相杂,相映成趣,令人无限遐想。

②“清荣峻茂”四字状四物:以“清”字状      ,以“峻”状       ,以“荣”状      ,以“茂”字状      

试题详情

3.读了第②段的内容,你联想起李白的《朝发白帝城》中的哪一句诗?

试题详情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试题详情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略无处              ②不见月           

③沿阻绝              ④王命急宣         

⑤飞其间              ⑥夏水陵          

试题详情

5. 文言文使用数量词和现代文有所不同,试根据本文比较一下,不同在哪里?

试题详情

4. 《核舟记》的结尾处详尽地说明了核舟上所刻的人物、事物和文字的数量。清人林嗣环的《口技》一文的结尾处也有这么一段:“撤屏观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两文均用数字结尾,作者的意图相同吗?为什么?

试题详情

3. “核舟”中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如“东坡”        ,“黄鲁直”        ,“佛印”       ,作者详写船头三人的神情是为了说明什么?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