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403171  403179  403185  403189  403195  403197  403201  403207  403209  403215  403221  403225  403227  403231  403237  403239  403245  403249  403251  403255  403257  403261  403263  403265  403266  403267  403269  403270  403271  403273  403275  403279  403281  403285  403287  403291  403297  403299  403305  403309  403311  403315  403321  403327  403329  403335  403339  403341  403347  403351  403357  403365  447348 

12.从全文来看,茼蒿身上具有哪些可贵的品质?请简要作答。 (3分)

试题详情

11.依次填入文中甲、乙、丙三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吹拂 潜藏 绽放 B.砍削 潜藏 绽放

  C.砍削 埋藏 露出 D.吹拂 埋藏 露出

试题详情

  ①秋天来了。菊花的蕾密密地爆满枝头,桂花的香恣意地四处流淌,菜园子里空空的,只有老而坚的丝瓜成了精,每天还挂在篱笆上怀旧。

  ②在择取了所有的故事和细节后,春天的序曲夏天的辉煌只剩下了半青半黄的提纲,枝枝蔓蔓地留在读过的残页上。

  ③霜冻来临前,蒿菜落种了。没有人问过他们为什么要生在秋天,生在万物都结果的时候。

  ④问谁,问上帝吗?

  ⑤蒿菜,学名茼蒿,杭州人又叫菊花菜。木屑一样的籽,粗糙;干燥,风吹雨打曰晒,撒在哪里都发芽。 

  ⑥严寒来了。浩浩荡荡的西北风凌厉如刀,在风的 甲 下,他们甚至没有所有植物都要挺起的躯干,每一片叶子都从根上生起,却毫不懈怠地上举,你撑着我,我扶着你。

  ⑦他们所有的骄傲都 乙 在冬天的绿色里,敦厚、坦诚,任严寒拍打,仍敞开着胸膛。

  ⑧尘世间的每次召唤,他们都高喊着,雀跃着,一朵朵争先恐后往前涌。选上的,以荠菜的做法,放在滚水里汆,拧干,切碎,和笋一起拌了,放在餐桌上,聊以解人思春之愁。

  ⑨最粗壮,最饱满的蒿菜走了,菜园子里一片狼藉。破碎的老叶,幼小的嫩芯们依偎在一起,守着他们的家。生活是不能轻言放弃的。

  ⑩十天半个月后,他们又是葳蕤一片。命运之掌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而蒿菜仿佛有无尽的生命力,前面的去了,后面的又来。

  ⑾任用他们是多么省心的一件事啊,他们取之不尽,他们生生不息。

  ⑿他们好像生来就是为了奉献。可书上说,他们是一种菊科的草本植物,只是“嫩茎、叶可作蔬菜”。

  ⒀是因为他们的无言,才没有人尊重他们作为植物的权利吗?

  ⒁仲春,当他们老得再也不能被采摘的时候,他们的每根躯干才结上了一个小小的花蕾,蒿菜们那个高兴啊,他们就像浩劫之后再次相逢在母校的学子,彼此相拥,唏嘘感叹。

  ⒂风起处白发飞舞,没有人在乎。怎么会在乎呢,那么多寒冷的曰子都没有哭,所有为生活的泪早巳和汗水血水一起绞干了。

  ⒃春风中,他们努力展平脸上的褶皱,像年轻人一样开怀大笑, 丙 他们最后的金黄。原来,原来他们对生命的全部要求,只是开一朵花,小小的。

  ⒄望着阳光下那片兴高采烈的雏菊,刹那间,我热泪盈眶。

  (选自《中华散文百人百篇》)

10.下列加点字读音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粗糙 ( cāo ) B.懈怠 ( xiè ) 

  C.依偎 ( wēi ) D.雏菊 ( zōu )

试题详情

19.仿照画线的句子,在乙处补充一个论据,要与上下文内容一致,语气连贯。(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18.根据上下文意,甲处填入哪一句最恰当?(2分)

A.不但要把老师比成春蚕、蜡炬,而且还应该把他们比作树根。

B.与其把老师比成春蚕、蜡炬,不如把他们比成树根。

C.把老师比作春蚕、蜡炬当然很好,但把他们比作树根也很好。

D.把老师比成春蚕、蜡炬是一个错误,只有把他们比作树根才正确。

试题详情

17.在作者看来,树根的奉献同春蚕、蜡炬的奉献相比有什么更深的意义?(3分)

[答]_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23.试从修辞的角度分析,选文第⑥段蕴含了怎样的感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本文以“坐看黄河”为题;文章中又写“我们已静坐不得徘徊不得,只能与她同行”,二者是否矛盾?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根的联想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多少人用它来赞美老师,以此表达对他们无限的崇敬;然而在我看来, 甲 。

  你看那高高的钻天杨,树身粗壮,枝叶繁茂,巍然屹立,风雨攻不垮它,洪水淹不没它,是什么支撑着这个顽强的生命?那就是树根。树根深深地埋藏在地底下,不断吸取着水分、养料,供给枝叶的生长需要。尽管你在赞叹大树的繁茂时几乎没有注意到它的存在,尽管你在赞美树的价值时忘了这价值从何而来,可它依然默默地吸取着、奉献着,从不想钻出地面显耀自己。相反,为了有更多的水分,更丰富的养料,它总是越扎越深,越扎越远。树根有着无私奉献的可贵品质,它的奉献比起春蚕,比起蜡炬,却有着更深的意义。

  春蚕作茧自缚,蜡炬淌泪自焚,它们在奉献,可也在毁灭自己;树根则不然,它不断地吸取养分,支持大树的生命,在奉献的同时壮大自己。当小树苗渐渐长大成材,它的根总是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坚强,在地里越扎越深,它这是为了更好地奉献而不断壮大自己的力量。我觉得这种奉献更有其可贵之处。

  老师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不断地奉献着自己,但如果只是像春蚕或蜡炬那样不停地付出,并不吸收新的能量,显然是不可取的。知识是曰新月异的,一位好老师总是像树根那样不断地汲取更新更好的知识,壮大自己的力量,继而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学生,他才真正发挥了更大的作用。

  不仅老师,各行各业都是如此。我们要有无私奉献的精神,但更重要的是不断壮大自己。一个医生只有不断学习新的医疗技术,才有更大的才力去奉献; 乙 。社会需要我们的奉献精神,更需要我们有更大的奉献才能。

  但愿人人都有树根精神。

试题详情

22.本文主要写“黄河”,为什么又提到了“山”和“云”?(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①许多故事就那么流去了。

 ②物化的岁月伸手可掬,每一掬却都已是过去。上一辈尚在感叹那些远去的孤帆远影,排天的浪花已溅湿我们的青春衣衫。

 ③坐看黄河,看天上来的水,奔腾到海不复还。

 ④这个世界平静的东西太多了,山巍峨吧,可很肃穆;云飘逸吧,又显轻浮。于是有了河,以一种沉重的流动,赋江山以活泼,给地球以血性,也让一种种生活有了千回百折的映照,一个个时代有了波澜壮阔的象征。

 ⑤坐看黄河,我们无法无动于衷。

 ⑥这是一条曾让风云人物敬畏得不能泅渡的英雄河,这是一条当同名乐章响起就会冲湿海外游子眼眶的母亲河,这是一条淹没过许多家园和梦想也滋润了许多沃野和希望的岁月河,这是一条负载厚重的泥沙也负载粗犷的船工号子的生活河。

 ⑦我们已静坐不得徘徊不得,只能与她同行。

 ⑧我们在岸边看河,河在历史里看我们。

21.选文的第②段写道:“上一辈尚在感叹那些远去的孤帆远影,排天的浪花已溅湿我们的青春衣衫。”你如何理解这句话?(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15.作者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的真正目的是什么?(2分)

  答: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