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403211  403219  403225  403229  403235  403237  403241  403247  403249  403255  403261  403265  403267  403271  403277  403279  403285  403289  403291  403295  403297  403301  403303  403305  403306  403307  403309  403310  403311  403313  403315  403319  403321  403325  403327  403331  403337  403339  403345  403349  403351  403355  403361  403367  403369  403375  403379  403381  403387  403391  403397  403405  447348 

(二)阅 读 能 力 训 练(56分)

一 枭 与 鸠 对 话(10分)

枭(xiāo,猫头鹰)逢鸠(斑鸠)。鸠曰:“子将安之?”

枭曰:“我将东。”

鸠曰:“何故?”

枭曰:“乡人(当地人)皆(wù)我鸣。以故东徙。”

鸠曰:“子能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恶子之声。”

7.解释下列加点字。(4分)

①我将东(   ) ②乡皆(wù)其鸣(   )

③子能鸣(     ) ④恶子之声(    )

8.指出与“以故东徙”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不物喜,不以己悲 B.易之百金  C.塞忠谏之路也  D.何

9.译句。(2分)

子将安之?           

10.你从这则寓言故事中得到的启示是:               

二 生物的“技术”(14分)

①信鸽为什么能够准确无误地回归老家?虽则信鸽为人们服务已历 2000余年,但人们直到最近才开始揭示出其中的秘密。

②前不久,有一个外国科学家带着五只鸽子,到离家很远的地方放飞,它们都准确地回了家;第二次,这位科学家又到同一地点放飞,但是这一回却在每一只鸽子的翅膀下系上一小块磁石,结果只有一只飞回了家,其余的都没有飞回来。这个实验说明,鸽子所以能够从陌生的地方飞回来,是依靠地球磁场的磁力线来定向的,一旦在翅膀上给它系上一块磁石,就扰乱了它对地球磁场的“感觉”,而使它迷失了方向。原来鸽子竞是一位掌握地球磁场的飞行家,它掌握了这种“技术”,使它在千百年中赢得了“信使”的美名。

③其实,在自然界中掌握物理技术的生物却不在少数呢!

④我国云南省的大理,有一个蝴蝶泉,相传每年4月25日,总有数不清的蝴蝶从四面八方前来聚会,构成一幅奇妙绚丽的景色。这么多的蝴蝶,为什么能从四面八方聚在一起?据科学家最近的研究,蝴蝶之间是通过无线电联系的,天线就是头部的一对触角。蝴蝶放出的电磁波,能传播得很远,它的同类用触角收到这“无线电话”以后,就会确定对方在什么地方,前去聚会。

⑤蝙蝠的体内有超声波发射器发射超声波,用来探索周围空间,确定探索物的方向和距离,辨别出它是什么。它的灵敏度和可靠度超过人类目前能够制造的同类仪器。蝙蝠喜欢捕食夜蛾,但夜蛾却时常能逃避它的天敌的袭击,因为它的身体上“装设”有微弱的超声波接收器,能够接收到蝙蝠发射的超声波。

⑥响尾蛇能感觉到红外线的辐射;深海中的某些鱼类有如一架精确的电流计,灵敏度几乎达到几亿分之一安培。

   ⑦人们越深入研究,就越来越多地发现各种生物所掌握的“技术”的奥秘。“生物技术学”这门新兴的科学也就这样诞生了。

⑧人们已经开始记录鱼类和鸟兽发出的超声波,在捕食和狩猎价和狩猎工作中,把超声波放出来,使它们自投罗网。目前,发送与鸟类惊恐时发出同样超声波的器具已经出现在飞机场上,用以吓走干扰飞行的鸟群;也可以用来代替“稻草人”,守卫果园和庄稼,惊吓害鸟。人们从各种生物的磁学、电学、超声波、无线电通讯等等“装置”中,将能找出进一步提高人类制造同类装置的灵敏度和可靠度,以及减少耗费能量和减小体积的途径。大自然为我们安排下了多么好的研究场所啊!             

1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2分)            

12.请结合第②段内容,用一句话回答“信鸽为什么能够准确无误地回归老家?”(2分)

                      

13.从第⑤段看,蝙蝠有时捕不到夜蛾的原因是          。(2分)

14.请结合全文内容,解释“生物的‘技术’”中“技术”一词。(1分)

                     

15.从第⑧段可以看出,人类在捕鱼和吓走鸟兽时,利用了它们的哪种“技术”?(2分)

              

16.选文为什么详写信鸽的“技术”,而且把它放在最前面写?(2分)

                     

17.第⑥段中“深海中的某些鱼类有如一架精确的电流计,灵敏度几乎达到几亿分之一安培”一句使用的说明方法有       

其作用是                   。(3分)

            三  思 维 定 式 的 建 立 与 突 破 (15分)

①有这样一道智力测验题:一笔画出四条连续的直线,把图中的九个点连接起来。

②很多同学费了好大劲也画不出来,原因在于他们总是局限在这九个点的区域内画线,总是觉得只能在点上转折。而只要突破了这两条思路限制,并不难按要求画出来。其实题目本来并没带有那两个条件,为什么解题的人却不自觉地加上了呢?这是人们思维的习惯性在作怪。

③这种思维的习惯性,又称思维定式。人们的学习过程,实质是各种思维定式的建立过程。所谓熟能生巧的“巧”,实质是在大脑皮层中形成的某种固定联系。有的同学解数学题、物理题特别灵,有的同学背外语背古文明显比其他人快,有的同学写起文章来极富灵感,正是因为他们头脑里形成了优势各不相同的思维定式的缘故。可以说,多种思维定式的建立对于同学们来说意义十分重要,它有利于我们对各学科及时入门,有利于深入学习各学科知识,并且对我们将来的成功做好了知识准备。极而言之,一个人如果任何思维定式都建立不起来,那是很糟糕的事情:早晨起床,先穿鞋还是先穿袜子都要思考半天,可就麻烦了。

④但是遇上类似本文开头提到的问题,思维定式则又显示出了它另一方面的属性:使人们的思索总是沿着固有的轨道进行,从而限制了创造性的发挥。思维定式可以使人工作高效率,但它很难产生新的思路,新的概念。人类历史上的一切发明创造,都是突破思维定式的。非欧几何,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计算机的二进制原理,史丰收的速算法等等,无一不是如此。据说在一般飞机发明之前,很早就有人设计了直升飞机,但直到定翼飞机飞了几十年,直升飞机也没能上天。因为根据反作用力原理,螺旋桨转动起来,机舱就要向反方向旋转,坐在里面谁受得了?直到四十年代,这一难题才得以解决,而解决方式却又大出前人意外地简单:给机舱加一条长长的尾巴,端点放置一个向侧方旋转的小螺旋桨。这有点像同学们做几何题的体会,必须加设辅助线才能解的题要难得多,原因在于给原有图形凭空加一条或几条线,是需要一点创造性思维的,而辅助线一旦画上,难题立刻变得十分简单明了。历史上许许多多的发明创造,后人一看都非常简单,活字印刷,有线电报,有什么难的?难就难在第一个把它想出来。一位教授让学生把鸡蛋立起来,谁也办不到,这位教授把鸡蛋一磕,立住了,然后说:“就这么简单,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想得到的。”

⑤整个人类思维的发展史,可以说是无数定式的建立与突破的历史。因此,我们不但需要建立思维定式,更需要不断突破原有的思维定式。突破了某种原有的习惯性思维,人们才能有所发明,有所创造;而建立起新的思维定式,“人们才能享用这些发明创造的成果。学生了解思维定式的两重性,掌握思维定式的建立与突破的辩证关系,将获得极大收益:既能较快地摸清规律,学好各科知识,又能在实践中综合运用各种原理,搞一些小制作、小发明,为将来的成才打下基础。教师在不同时候,对不同学生,分别有侧重地引导建立或突破思维定式,才能更好地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使教学工作取得更大成效。             (原文有改动)

18.“思维定式”的实质是            。(用原文回答)(2分)

19.第②段中加点词语“那两个条件”指的是           。(2分) 20.选文第③④段依次论述了                    ,作者重点强调的是         。(3分)

2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22.第④段中画线部分运用了       的论证方法,直接论证的观点是       

           。(3分)

23,文中已列举了很多突破思维定式的例子,请你再补充一个。(2分)

                     

                四 投向音乐海(台湾)  [庄裕安](17分)

   ①有那么大又那么小的海吗?成千上万的陌生人走进来,成千上万的知音人住了下来。那么小的海,吸引着那么多的人来泅游;那么大的海,直径也只有11.8公分。你说这是什么海?音乐唱片海。

   ②游向唱片海,使我暂时遗忘我住的只是3.6万平方公里的小岛,原来我们与维也纳、巴黎和威尼斯比邻而居。世界因音乐而变小,小到我用拇指和食指就可以托住;心因音乐而变大,大到可以分割出租,这一层楼给贝多芬和舒伯特,那一层楼给德彪西和拉威尔。

   ③音乐这样远又这样近,远到花费整整一辈子都走不到,近到你送出一条手帕,马勒就接去擦眼泪。音乐这样虚妄又这样实在,虚妄得像每一家银楼的橱窗,实在得又如陪着豆浆下肚的馒头。希望那么远,失望那么近,你难道不爱远近适中的音乐?

   ④一辈子太短又太长,音乐鼓动我们以精妙的方式去享受时间。我们的生活不容许身体四处去旅行,所以生活里要有音乐,音乐是旅行的另一种方式。旅行只能去空间的远方,音乐还能去时间的远方;旅行的定点在地球,音乐的终点在宇宙。

   ⑤音乐从不主动拒绝富人与穷人,但所有人爱上音乐之前,都要付出一些钱、一些时间和很多热情。热情的付出和充实的回报是相对的,音乐从不主动对人投怀送抱,甚至绝大多数人仅止于认识它冷若冰霜那一面,不再更进一步主动去融解它的外衣。

   ⑥认识音乐,就不要单从音乐着手。我很少遇见只买唱片的人,最后会沉迷在音乐里面。音乐的美,也许很自足存在于它的音色、旋律、节奏及和声当中,但是仅凭唱片的纹路,似乎捕捉不到众多奥妙。我所认识的音乐发烧友,莫不买书同买唱片一样勤快。原来捕捉音乐的美,要先撒下文字的网,要去研读作曲家传记、音乐史和演奏流派演变。

   ⑦我常常看到一些人花了小笔储蓄,买了唱机和唱片,过了一年半载以后,音乐的海慢慢变成了一潭死水,好像过了减肥热潮就被丢在墙角的运动器材。有些人购置音响,只是为了情调,音乐只是可有可无的壁纸,以至于经过音乐的海时,身体还是干的

⑧希望那么远,失望那么近,聪明的你为什么不多花些功夫在音乐上面呢?一辈子太短又太长,你为什么不花点投资在音乐上面呢?打开那门,投向那海,音乐正等着对你倾诉它的美妙。    (选文有删改)

24.从文章①-④段的表述看,作者体会到的音乐的“美妙”有哪些?(4分)

答:                       

25.作者认为“投向音乐海”要花哪些功夫?请根据⑤-⑦段的内容简要回答。(6分)

答:                       

                         

26.①文中“撒下文字的网”中的“网”指的是:           (2分)

②“经过音乐的海时,身体还是干的”一句的意思是:         (2分)

27.对于音乐,文中说“绝大多数人仅止于认识它冷若冰霜那一面”。请你写一个生活中的事例,说说你对音乐的一点体会和认识。(3分)

答:                    

2009中考语文尖子生能力训练组合拳(15套)

试题详情

(五)综合 (总分80分)

班级   学号    姓名    得分

试题详情

(四)综 合(总分80分)

班级   学号    姓名    得分   

试题详情

(二)阅 读 能 力 训 练(37分)

                   一 (6分)

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①,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弈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②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③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④四不孝也好勇斗很⑤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选自《孟子·离娄下》

注:①四支:即“四肢”。  ②私:偏爱。  ③从:通“纵”,放纵。  ④戮:羞辱。  ⑤很:通“狠”。

10.给下边语句加上标点符号。(2分)

  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很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11.写出下边语句大意。(2分)

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

                    

12.用精练的语言概括出语段的主要内容。(2分)

答:                    

二 三 峡 [余秋雨](15分)

   “李白时代的诗人们知道,长江行途的最险处无疑是三峡,但更知道,那里又是湍急的诗的河床。”现在,你不妨穿越历史的隧道,和古诗人们一道解缆问桨,去体验那生命的激情。

①       顺长江而下,三峡的起点是白帝城。这个头开得真漂亮。

   ②对稍有文化的中国人来说,知道三峡也大多是以白帝城开头的。李白那首名诗,在小学课本里就能读到。

   ③我读此诗不到10岁,上来第一句就误解。“朝辞白帝彩云间”,“白帝”当然是一个人,李白一大清早与他告别;这位帝王着一身缟白的银袍,高高地站立在山石之上。他既然着白衣,年龄就不会很大,高个,瘦削,神情优郁而安详,清晨的寒风舞弄着他的飘飘衣带,绚丽的朝霞烧红了天际,与他的银袍互相辉映,让人满眼都是光色流荡。他没有随从和侍卫,独个儿起了一个大早,诗人远行的木船即将解缆,他还在握着手细细叮咛。他的声音也像纯银一般,在这寂静的山河间飘荡回响。但他的话语很难听得清楚,好像来自另一个世界。他就住在山头的小城里,管辖着这里的丛山和碧江。

   ④多少年后,我早已知道童年的误解多么可笑,但当我真的坐船经过白帝城的时候,依然虔诚地抬着头,寻找着银袍与彩霞:船上的广播员正在吟诵着这首诗,口气激动地介绍几句,又放出了《白帝托孤》的乐曲:猛地,山水、历史、童年的幻想、生命的潜藏,全都涌成一团,把人震傻。

   ⑤《白帝托孤》是京剧,说的是战败的刘备退到白帝城郁闷而死,把儿子和政事全都托付给诸葛亮。抑扬有致的声腔飘浮在回旋的江面上,撞在湿漉的山岩间,悲愤而苍凉的纯银般的声音找不到了,一时也忘却了李白的轻捷与潇洒:

   ⑥我想,白帝城本来就熔铸着两种声音、两番神貌:李白与刘备,诗情与战火,豪迈与沉郁,对自然美的朝觐与对山河主宰权的争逐。它高高地矗立在群山之上,它脚下,是为这两个主题日夜争辩着的滔滔江流。

   ⑦华夏河山,可以是尸横遍野的疆场,也可以是车来船往的乐土;可以一任封建权势者们把生命之火燃亮和熄灭.也可以庇佑诗人们的生命伟力纵横驰骋。可怜的白帝城多么劳累,清晨,刚刚送走了李白们的□□,夜晚,还得迎接刘备的马蹄。只是,时间一长,这片山河以诗人们的庇佑力日渐减弱,他们的船揖时时搁浅,他们的衣带经常熏焦,他们由高迈走向苦吟,由苦吟走向无声。中国,还留下几个诗人?

   ⑧幸好还留存了一些诗句,留存了一些记忆。幸好有那么多中国人还记得,有那么一个早晨,有那么一位诗人,在白帝城下悄然登舟:也说不清有多大的事由,也没有举行过欢送仪式,却终于被记住千年,而且还要被记下去,直至地老天荒:,这里透露了一个民族的饥渴:他们本来应该拥有更多这样平静的早晨。

   ⑨在李白的时代,中华民族还不太沉闷,这么些诗人在这块土地上来来去去,并不像今天那样觉得是件怪事。他们的身上并不带有政务商情,只带着一双锐眼、一腔诗情,在山水间周旋,与大地结亲。写出了一排排毫无实用价值的诗句,在朋友间传观吟唱,已是心满意足。他们很把这种行端当做一件正事,为之而不怕风餐露宿,长途苦旅。结果。站在盛唐的中心地位的,不是帝王,不是贵妃,不是将军,而是这些诗人,余光中《寻李白》诗云: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这几句,我一直看成是当代中国诗坛的罕见绝唱。

   ⑩李白时代的诗人,既挚恋着四川的风土文物,又向往着长江的开阔文明,长江于是就成了他们生命的便道,不必下大大的决心就解缆问桨。脚在何处,故乡就在何处;水在哪里,道路就在哪里。他们知道,长江行途的最险处无疑是在三峡,但更知道,那里又是最湍急的河床。他们的船太小,不能不时行时歇,一到白帝城,便振一振精神,准备着一次生命对自然的强力冲撞。只能请那些在黄卷青灯间搔首苦吟的人们不要写诗了,那模样本不属于诗人。诗人在三峡的小木船上,刚刚告别白帝城。

13.这篇散文重点不在描写白帝城的自然景观,而在于表达            

             。(2分)

14.“顺长江而下,三峡的起点是白帝城”作者为什么说这个头开得真漂亮?(2分)

                   

15.作者用一段文字写童年时对“朝辞白帝彩云间”诗句的误解,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分)

答:                   

16.第⑩段,作者说“那些在黄卷青灯间搔首苦吟的人们不要写诗了,那模样不属于诗人”,那么你认为怎样的“模样”才属于诗人?(2分)

答:                   

17.余光中-首《寻李白》成为当代中国诗坛罕见的绝唱,请结合平时你对李白的了解,简要赏析这首诗。(3分)

答:                   

18.奇峻诡异的自然三峡,激越瑰丽的人文三峡,厚重深邃的历史三峡,举世惊殊的当代三峡……三峡是永恒的,三峡是永远美丽的,请借助自己平时积累的有关材料,选择以上熟悉的一方面,简要向大家介绍。(4分)

答:                       

                        

三 资讯焦虑和资讯解放(16分)

   ⑴这无疑是一个资讯爆炸的时代:今天的一份《纽约时代》比17世纪一个普通英国人一生的经历还多;可用的资讯平均每4年就增加一倍;各种资料、信息、画面正排山倒海般涌现,人们已经被迫经年累月沉浸其中。我们每天被动地接受着各种加码的信息,在自以为更加自由的同时,却更加被塑造。资讯改变着我们的认识,甚至让我们迷失了自我。

   ⑵我们总读不完堆积如山的书刊,我们总对一些新事物一知半解;我们刚刚才明白了“量子力学”,又被深奥的经济学原理搞得一头雾水;别人早已在电子商务领域干得热火朝天,我们还在用传统的商业手法苦苦挣扎……为了在同行业间生存,甚至在社会中立足,我们被迫追赶每分钟都在膨胀的知识,但我们的脚步总追不上周遭的变化。

   ⑶在浩瀚的资讯面前我们感到极度的恐慌和精神焦虑,我们感到了人的渺小和无力,害怕在如潮的资讯中灭顶,害怕被这个多变的时代所遗弃。

   ⑷我们需要跳出资讯的泥潭。

   ⑸资讯时代是为能运用资讯的人而预备的。那些把一切资料的碎片都当做资讯的人不足以正确的运用资讯;那些把一切有用和无用的东西都往脑袋里塞的人也不是成功运用资讯的人。只有对你真正有意义的资料才称得上资讯,其他的都是垃圾,只会让你更加无知。也许我们都有过这样的“超载健忘症”,听完一场毫无意义的演讲,我们不仅没有记住一个字,反而连车停在什么地方都忘了。

   ⑹我们摄取新的资讯,是为了将其组合到旧有的知识和经验中去,获得更佳的结构,而不是为了装点门面,甚至全面否定对自我的认识。

   ⑺何况资讯充斥着陷阱,有的是资讯制造者带来的麻烦,更多的则是在传播通路中的异化,面对扑面而来的种种资讯,如果不加分析、理解、取舍而“照单全收”,必将造成资讯对你的严重伤害。

   ⑻富兰克林说:一个饱读诗书的蠢材往往比一个无知的蠢材更蠢。

   ⑼我们完全可以从资讯焦虑中解放出来,将其还原到个人的兴趣、工作的需要、正确的生活经验以及完全沟通的“常识”层次,以“自己的方式”去看待和处理问题。我们没有必要附庸风雅,也没有必要吹毛求疵。

   ⑽在资讯的大海里,如果你想做海绵,企图吸干所有的海水,无异于痴人说梦;不如做快乐的游鱼好了,自由地吞吐海水,汲取所需,摒弃所废。

   ⑾让资讯为我所用,而不是自己被资讯所左右,才能从资讯焦虑中彻底解放。

19. 第(1)节为什么要反复用“被迫”“被动”“被塑造”这些词?(2分)

                  

20. 第(2)节再次用“被迫”意在强调什么?           (2分)

21. 文章在第_______节提出了全文的论点。(2分)

22. 我们如何跳出资讯的泥潭?(2分)

                  

23. 文中引用富兰克林的话是为了说明什么?(2分)

                  

24. 从资讯焦虑中解放出来的有效途径是(用原文回答):(2分)

                     

25. 在摄取新资讯时应摒弃哪些东西?(2分)

                      

26. 用一句话表明全文的结论。(2分)

                  

2009中考语文尖子生能力训练组合拳(15套)

试题详情

(三)综  合(总分70分)

班级   学号    姓名    得分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