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三)海上花园里的生态杀手
①厦门是一座风光旖旎的“海上花园”,先贤曾诗赞其“一城如花半倚石,万点青山拥海来”。然而,这座林木茂密,花卉缤纷的“海上花园”,却时常有外来生态杀手伺机侵入。“猫爪藤”和“加拿大一枝黄花”就是两个有着美丽面孔的外来生态杀手。
②猫爪藤是多年生木质藤本植物,因其叶子顶端长有吸附能力很强、酷似猫爪的三枚小钩状卷须而得名。160多年前,猫爪藤作为观赏性植物从原产地美洲引入厦门。想当初,红砖楼房外,常绿的猫爪藤沿着庭园栅栏疏密有间地攀爬着,鹅黄色的花不时从青藤间探出,确也是一道风景。但随着时光的推移,猫爪藤便渐渐暴露出其生态杀手的真面目。繁殖能力极其旺盛的猫爪藤,借助强劲的海风将其种子四处传播。生根发芽之后,不仅其发达的根系会疯狂地与其它植物争夺养分,而且坚硬、锋利的“猫爪”还能紧紧抓住树皮往上攀爬,以层层叠叠的茎、叶构成网状“藤罩”遮盖整个树冠,使树木因无法进行光合作用而枯死;而后它再向四周扩散,攀援周围的其它树木并覆盖,最终导致成片的树林死亡。在厦门市受猫爪藤危害较重的鼓浪屿,许多古树名木被猫爪藤裹缠得面目全非、惨不忍睹。
③猫爪藤的胡作非为让人忍无可忍,但铲除猫爪藤却并非易事。猫爪藤的根扎进地下40厘米左右,与其它树木的根纠缠在一起,难于斩除,而且猫爪藤还有贮藏着丰富养分的块根,即使把地面的藤蔓统统割掉,它很快又能长出新芽。上个世纪90年代初鼓浪屿就开始清理猫爪藤,到2004年7月清理面积已达12万多平方米。尽管如此,形势仍不容乐观,要防止猫爪藤重新在鼓浪屿蔓延显然还需要旷日持久的艰苦斗争。
④“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容貌比“猫爪藤”更姣美。它有着小向日葵般的花梗和鸡冠般的黄穗,与其他名花相配非常好看。这种花原产于北美,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超强的繁殖能力,平均每株可产生2万多粒种子,经风、鸟等途径向四周扩散,只需3年时间就能迅速成片。生长过程中和其它植物争光、争肥,肆意排挤其它植物,最后导致在它生长区域里的其它植物一律消亡。1935年引进后短短几十年间,这种花已在许多省市泛滥成灾。上海的一项调查表明,现在这种花在上海的繁殖面积已占调查面积的54.3%,近20年来上海已有30多种土著植物因这种花的排挤而消亡。
⑤前一两年,“加拿大一枝黄花”也悄悄潜入厦门。2005年,厦门市有关部门组织过调查,发现东孚、集美等地有五、六个场(圃)种植这种花,种植历史有1年以上,面积约200亩;而我市的花店一般也都有销售这种花。所幸,在调查中尚未发现大面积野生存活的“加拿大一枝黄花”。
⑥“猫爪藤”和“加拿大一枝黄花”当初都是作为观赏性植物被有意引进的。在引种地区,这些植物不再受原产地各种天敌的威胁,生长的环境阻力变小,繁殖速度极快,最终成了生态杀手,对本土植物的多样性构成严重威胁。“猫爪藤”和“加拿大一枝黄花”带给本土植物的是生存的危机,带给厦门人的则是深沉的思考。
1.通读全文,把握事物特征:(6分)
(1)从文中摘录表现“猫爪藤”和“加拿大一枝黄花”美丽面孔的语句各一句。(2分)
答:
(2)用自己的话说说,本文为什么用“生态杀手”来称呼“猫爪藤”和“加拿大一枝黄花”?(4分)
答:
2.有人认为,文章第②段和第③段的划线处都以鼓浪屿为例,显得累赘,可删掉其中一处。你是否认同他的看法?你的理由是什么?(4分)
答:
3.从下面句子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语言准确性的词语,结合语境分析该词语的表达效果。(3分)
所幸,在调查中尚未发现大面积野生存活的“加拿大一枝黄花”。
答:
4.文章结尾说“‘猫爪藤’和‘加拿大一枝黄花’带给本土植物的是生存的危机,带给厦门人的则是深沉的思考”。下面链接的是几位市民颇有代表性的想法,你赞同哪位的想法呢?具体说说理由。(4分)
[市民甲]可采用“生物防治法”,引进天敌,治理“猫爪藤”和“加拿大一枝黄花”。
[市民乙]应保护和培植本土植物,不要盲目引进外来植物,以维持本土植物多样性。
[市民丙]应尽早建立外来生物入侵的预警机制,早防早控,确保生态系统安全。
答:
第66天
(二)《太阳路》参考答案
1.天真、充满幻想、好奇等。(答对1个即可给分)
2.长①:生长;长②:长短的长;高。
3.“天天往园地里跑”表现了“我们”盼望种子快快发芽的急切心情。“高兴地大呼小叫”表现了“我们”看到新苗破土而出的兴奋心情。
4.陡峭的路;漫长的路。(符合文意,句子通顺即可给分)
5.示例:只有不断努力,才能做出应有贡献。(点拨:语言表述非常重要,参考答案固然不错,但表述不怎么样。再示例: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十分耕耘,十分收获。只要肯攀登,世上也许真的没有什么难事。又如:天道酬勤,只要努力攀登并坚持不懈,一定会有收获的。)
6.点明中心(或:揭示主旨;点明写作目的;深化主题,等等)。(点拨:这样大而化之泛泛而谈的参考答案值不到3分,如果出卷人的评分标准有所变化,一定会被扣分。我们试着把它修改一下:文中慈祥睿智的奶奶是智慧的化身,用奶奶充满哲理的话作结,既点了题“太阳路”,更明确了题旨:为了心中的梦想而终身不停地追求,就是走在一条明亮温暖美好幸福的太阳路上。何如?)
《太阳路》赏析
在贾平凹众多的散文作品中,有一类回忆儿时生活的散文尤为独特。这些散文是童贞童趣和成人哲思、散文语言和诗歌意境完美融合的艺术品,其轻灵超脱、含蓄隽永常常带给读者绝佳的审美感受。
这类散文常选用儿童的视角。无疑孩子是最可爱的。也许因为孩子最纯洁,最真诚吧,所以他们能最直白地坦露自己的心扉,最执着于恪守看似微不足道的愿望。这与成人世界简直有了天壤之别。在孩子的眼里,外界的一切似乎都那么有趣而离奇,都能引发他们无尽的好奇和执着的探询。他们追寻天边的“地平线”(《地平线》),追寻长腿的“月亮”(《月迹》),商量搬走“丑石”的办法(《丑石》),在《太阳路》一文中,他们要找到登上太阳的路。多大胆!在大人看来不可思议荒唐可笑的事情,孩子们也想了也说了,而且最终弄明白了,这就是成功,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一次巨大的成功。这中间最可贵的就是孩子们的纯真至诚的心灵,它们如白玉般晶莹剔透,不加一丝杂质,任岁月描下一抹抹虹彩。带着它,他们去渴望去畅想,去探索去流浪,于是美好的事物就无比艳丽地呈现在他们惊羡的眼前,所有未知世界的神秘面纱逐渐在他们眼前揭开,于是,他们慢慢长大。是呀,他们拥有一笔宝贵的财富,靠他们天真的童心和丰富奇特的想象力,他们能创造出一个灵动的世界,他们自己就是画家,是诗人,是无所不能无所不敢的勇士,他们的世界满载着诗,画,开始了一次又一次探险的旅行,他们的世界因此永远精彩。对此,习惯于按固有模式运行而懒于梦想的我们难道不存在一丝羡慕?
也许是出于对淳朴的一种呼唤吧,作者似乎分外偏爱陕西农家的生活。几乎不约而同地,在这些散文中总会出现这样的画面:简约的小村,农家的场院,庄稼、小园,带着一些乡土的清新味道,蹦蹦跳跳着几个泥土里滚大、满肚子奇思妙想、天不怕地不怕、既敢说又敢做,既豪放又乖觉的农家孩子,还有他们身畔慈祥睿智的奶奶(有时是别的老人,如《地平线》)徐徐讲出富含哲理的语句。画面却又是三维的,流动的。几个剪影依次更迭,剪影外点染的画外音悠然响起,问得清脆答得耐心,童声稚气充满好奇,苍老的声音平和中暗含欣喜。
《太阳路》中孩子们对大家习见而可望不可及的太阳,却有着太多的好奇,因为他们“猜不透”:那个“圆盘”“是什么绳儿系着的呢?”“那里一定什么都是红的,光亮的,”对这么美好的一种东西,他们更想知道个究竟,不禁去问奶奶“那怎么个走法呀?”这时的画面是很诗情画意的:远景是红亮亮的一个大太阳,既神奇又瑰丽,中景是人物,几个小孩子痴痴凝望太阳,旁边是微笑作答的慈祥老人。多像一首田园牧歌!第二幕,背景换成了清新碧绿的园地,几个潜心栽种和测量的孩子使画面充满童趣,而那些破土而出的嫩芽更使画面具有了蓬勃的生气,他们和孩子一样都走在成长的途中,蕴涵着无限生机和活力。第三幕,还是这样的背景和人物,只是画面绿意更浓,每一棵草,每一棵树都在画面活跃了起来,似乎一齐在风中歌唱,在雨中翔舞,为生命而欢乐。他们都共同走在一条通向光明的太阳路。画外音响起,奶奶问:“这路怎样呢?”妹妹说:“这路太陡了。”弟弟说:“这路太长了。”我说:“这路没有走到头的。”奶奶告诉我们:“正是在这种攀登中,是庄稼的才能结出果实;是花草的,才能开出花絮;是树木的,才能长成材料。”……画面复归平静:孩子们似懂非懂,但又分明在思索着些什么:“我们都静静地听着,站在暖和的太阳下,发现着每一条路和在每一条路上攀登的生命。”就是这样,对太阳路的探询轨迹与孩子们的心灵轨迹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画面与声音双重的纯净读来不禁令人有一种意境深远、回味无穷的艺术美感。
作者常选取大家习以为常的一些实物:月亮、太阳、地平线、石头等,但作者又都赋予了他们更深层次的含义,这些看似普通的东西都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月亮象征了孩子们无处不在的神奇幻想(《月迹》;地平线象征了人的命运和理想(《地平线》);丑石则象征了一种默默忍受,不屈于误解、寂寞的伟大的生存(《丑石》);而太阳路被喻为对光明未来的执着追求的人生之路。这条路是漫长的、坎坷的、陡峭的、艰辛的,同时这条路又是伟大的、五色的、多味的、快乐的。这些人生感受由一位老人娓娓道来,不急不徐,很有些哲人味道。是呀,世上的万事万物哪一个不在通向光明、理想的路上奋力行走呢?也正因为有这样一条光明之路,我们才有了这欣欣向荣万紫千红的世界呀!
一片树叶,一株小草,一棵庄稼等,他们都经历了生命或长或短的跋涉,由芽到叶,由青到黄、由荣到枯,对生命的渴望却是永生不息。于是在这种倾尽全力的攀登中,他们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成为有价值的一尊生命。那么动物呢,人呢?更是!经过艰难的跋涉,最终会越来越接近心中的那份光明。那么,人怎能愧对这自然的恩赐,在生命的美好中不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呢?为梦想而终身不停追求,其实本身就是一项伟大的事业,就是走在一条明亮温暖美好幸福的太阳路上,因为,心灵始终在向往着那份永恒的阳光啊!
虽是一篇散文,于不经意间引我们进入一片生命茂密的园地,使我们不再汲汲于一时之得,或戚戚于一时之失,为了心中的梦想,只需付出你的全心,克服重重的困难,奋力疾行在我们各自的太阳路上吧!
编者的话:建议把赏析文章提到的贾平凹的另个几篇相关的文章找来读一读,尤其是《月迹》《地平线》,这对于深刻理解这类散文背后的哲理与情感内涵会大有裨益。
第65天
(一)《如何给地球降温》参考答案
1.具体、准确地说明全球将变暖,给地球降温,迫在眉睫。(2分,意近即可)
2.(1)在空中抛洒铝和硫的粉末;(2)在轨道上放置5万面反光镜;(3)发射一颗巨大的卫星,悬于地球与太阳之间,以挡住部分太阳辐射。(3分,每处1分)
3.离奇计划是:在拉格朗日点(或在地球和太阳之间万有引力相互抵消处),安装一面直径为2000公里的半透明镜子。(1分)没被采用。因为无人支付巨额费用;同时,滤光镜会破坏同温层,妨碍紫外线的通过。(2分,只答“没被采用”不给分)
4.不能去掉。因为加点词语表明数据的来源,使文章语言表达更准确,更具有科学性。(2分,只答“不能去掉”不给分)
5.示例:①鼓励家庭安装太阳能热水器(普及使用太阳能),用以吸收紫外线;②加强环境保护,减少大气污染;③给机动车辆安装吸收尾气设备,减少热量的排放;④按国家提倡的度数使用空调,减少热量排放,节约能源。⑤植树造林,调节气候。(2分,如有其它答案,设想合理亦可)
(二)太 阳 路
小的时候,我们最猜不透的是太阳。那么一个圆盘,红光光的,偏悬在空中,是什么绳儿系着的呢?它出来,天就亮了,它回去,天就黑了;庄稼不能离了它,树木不能离了它,甚至花花草草的也离不得它。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宝贝啊!我们便想有一天突然能到太阳上去,那里一定什么都是红的,光亮的,那该多好,但是我们不能;想得痴了,就去缠着奶奶讲太阳的故事。
“奶奶,太阳是住在什么地方呀?”
“是住在金山上的吧。”
“去太阳上有路吗?”
“当然有的。”
“啊,那怎么个走呀?”
奶奶笑着,想了想,拉我们走到门前的那块园地上,说:
“咱们一块来种园吧,你们每人种下你们喜爱的种子,以后什么就会知道了。”
奶奶教了一辈子学,到处都有她的学生,后来退休了就在家耕作这块园地,她的话我们是最信的。到了园地,我们松了松土,施了施肥,妹妹种了一溜眉豆,弟弟种了几行葵籽。我将十几枚仙桃核儿埋在篱笆边上,希望长出一片小桃林来。从此,我们天天往园地里跑,心急得像贪嘴的猫儿。10天之后,果然就全发芽了,先是拳拳的一个嫩黄尖儿,接着就分开两个小瓣,肉肉的,像张开的一个小嘴儿。我们高兴地大呼小叫。奶奶就让我们5天测一次苗儿的高度,插根标记棍儿。有趣极了,那苗儿长①得生快,标记棍儿竟一连插了几根,一次比一次长②出一大截来;一个月后,插到6根,苗儿就相对生叶,直噌噌长得老高了。
可是,太阳路的事,却没有一点迹象。我们又问起奶奶,她笑了:“苗儿不是正在路上走着吗?”
这却使我们莫名其妙了。
“傻孩子!”奶奶说,“苗儿5天一测,一测一个高度,这一个高度,就是一个台阶;顺着这台阶上去,不是就可以走到太阳上去了吗?”
我们大吃一惊,原来这每一棵草呀,树呀,就是一条去太阳的路吗?这通往太阳的路,满世界看不见,却到处都存在着啊!
奶奶问我们:“这路怎么样呢?”
妹妹说:“这路太陡了。”
弟弟说:“这路太长了。”
我说:“这路没有谁能走到头的。”
奶奶说:“是的,太阳的路是陡峭的台阶,而且十分漫长,要走,就得用整个生命去攀登。世上凡是有生命的东西,都在这么走着,有的走得高,有的走得低,或许就全要在半路上死去。但是,正是在这种攀登中,是庄稼的,才能结出果实;是花草的,才能开出花絮;是树木的,才能长成材料。”
我们都静静地听着,站在暖和的太阳下,发现着每一条路和在每一条路上攀登的生命。
“那我们呢?”我说,“我们怎么走呢?”
奶奶说:“人的一辈子也是一条陡峭的台阶路,需要拼全部的力气去走。你们现在还小,将来要做一个有用的人,就得多爬几个这样的台阶,虽然艰难,但毕竟是一条向太阳愈走愈近的光明的路。”
6.第1段表现出小的时候“我们”的什么特点?(用一两个词语概括)(2分)
答:
7.“那苗儿长①得生快,标记棍儿竟一连插了几根,一次比一次长②出一大截来。”结合句意,分别说说加点的两个“长”的含义。(3分)
长①:
长②:
8.“天天往园地里跑”和“高兴地大呼小叫”分别表现了“我们”怎样的心情?(3分)
答:
9.通向太阳的路是一条怎样的路?试着用下面的表述形式概括。(2分)
答:通往太阳的路,是一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往太阳的路,是一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正是在这种攀登中,是庄稼的,才能结出果实;是花草的,才能开出花絮;是树木的,才能长成材料。”这句话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用一两个句子谈谈你的理解。(3分)
答:
11.这篇文章用奶奶的话作结,有什么作用?(3分)
答:
参考答案
(一)如何给地球降温
①气候学家已发出警告:未来100年,全球气温将升高1.5℃-6℃,海平面将升高154.5厘米,沙漠将更干燥,气候将更加恶劣,厄尔尼诺现象更为严重,全球变暖将直接或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如何给地球降温?科学家提出了许多奇思妙想。
②美国氢弹之父、物理学家爱德华·特勒去逝以前曾有过设想:向空中抛洒铝和硫的粉末,给地球降温。按照他的计算,向空中抛洒100万吨铝硫粉末,可以使日照减少1%,从而起到降温作用。特勒提出的办法是要模仿大规模的火山爆发。1991年,波及范围达数百万千米的皮纳图博火山灰使地球气温下降了0.4lC,而且持续时间达好几个星期。特勒设想:可以用飞行于13千米高空的飞机和部署于赤道上的美国海军大炮,向空中抛“火山灰”。但生物化学家们却给这种主张泼冷水,他们认为,散布于空中的这些硫和铝的微粒,很可能会严重干扰同温层。特勒还与人合作研究过其他使地球降温的方法:在轨道上放置5万面反射镜;发射一颗巨大的卫星,悬于地球与太阳之间,以挡住部分太阳辐射。
③除了特勒以外,还有许多科学家也在苦苦思索,希望能找到奇妙的办法给地球降温。美国物理学家洛厄尔·伍德有一个同特勒的设想一样离奇的计划:在地球和太阳之间万有引力互相抵消处(即拉格朗日点),安装一面直径为2000公里的半透明镜子。他认为,这面巨大的滤光镜不但能减少温室效应,而且能充当地球的空调器:改变滤光镜的倾斜度,以增加或减少透过它的太阳辐射量。但谁来支付超过1000亿美元的巨额费用呢?此外,这面滤光镜不但会破坏同温层,而且还有可能妨碍紫外线的通过(紫外线具有清理太空的功效)。
④有科学家从加强地球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的角度,探索给地球降温:将数以十亿计的白色聚苯乙烯高尔夫球投向海洋;将地球上的所有房屋的房顶都涂成白色。美国的一位科学家提出了一项更具有诗意的方案:将数千平方公里的阴云“染白”。通过向阴云喷一些微粒,使微小的雨滴数至少增加10%。这样,由于光学作用,层积云就会被照亮变白,就会反射更多的太阳光。
⑤还有人提出用深埋二氧化碳的办法给地球降温。美国和欧盟已拨巨款来研究在海洋和地层中埋藏二氧化碳的办法。从理论上讲,海洋和地层可以贮藏人类在几千年间生产的二氧化碳。研究人员要验证的是,二氧化碳溶解在海水中,是否会干扰海底生物的生存,因为二氧化碳溶解于海水后,会使海水酸化。
1.文中第①段运用列数据和举例子的方法说明了什么?(2分)
答:
2.科学家特勒为了给地球降温,提出了哪些奇思妙想?(3分)
答:
3.美国物理学家洛厄尔·伍德设想给地球降温的离奇计划是什么?被采用了吗?为什么?(3分)
答:
4.文中第②段加点词语“按照他的计算”能去掉吗?为什么?(2分)
答:
5.在日常生活中,你也许感受到了地球变暖的迹象。请你结合生活经验和了解的科学知识,想出一种给地球降温的办法。(2分)
答:
第64天
(二)《家园落日》参考答案
5.第一段划线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作为抒情线索贯穿全文。落日比朝阳更能触发作者的思乡之情。
6.因为生我养我的是家园,家园对我的爱是博大的,宽厚的,是其他任何地方都不能替代的。
7.“贪”本义是贪心、贪婪的,文中的含义是充满深情地看日落,体现了对家乡的无限眷念。(点拨:解释它的一般意义,再解释它在这里的意义,及其作用、感情色彩……)
8.中心思想:本文通过对家园落日的工笔描绘,抒发了作者热爱家乡的深厚感情。
9.仿写句子,答案略。
爱乡情怀浓烈而深沉
--《家园落日》赏析
爱国爱乡是古今中外文学作品的永恒主题。无数作家曾为此别出心裁,蹊径另辟,呕心沥血,留下了多少千古佳作啊!
莫怀戚的《家园落日》以落日为发端,以落日作抒情的线索,把爱国爱乡的情怀渲染得浓烈而深沉,美丽而迷人。
文章开篇紧扣题目的中心词,抒写自己对落日的别致感受--落日比朝阳更富爱心,揭示文眼,奠定全文基调。然后,作者在对此感受作了一番别开生面的解说之后,用一组排比段,将镜头聚焦在戈壁落日、云海落日、平原落日和大海落日上,展示戈壁落日“很大,泛黄古旧,半透明,边缘清晰如纸剪”,“说没了就没了”的“一身鬼气”;云海落日则“很飘又很柔曼,一颗少女心”,给人一种似有似无“是否属实都没有把握”的飘逸感;平原落日“总是一成不复地渐渐接近地平线,被模糊的土地浸润似的吞食”,似“一粒种子种进了地里”的古朴和深情;而在美国所见的大海落日则让人觉得“它的生命不遂意”的凄楚。为后文写家园落日作铺垫,蓄气势,形成强烈的反差和映衬,营造了浓烈的抒情氛围。于是,作者笔锋一转,直奔主题,描绘家园落日的奇观,赞美家园落日的壮美。你看,那“浅缓起伏的田野之上的落日”,“说起它就想起庄稼和回家的落日,普通得就像一个人”,那落日“地势的曲线是多层的,颜色也一一过渡,从青翠到浓绿,从浓绿到黛青”。落日时分“似乎一下子静了一阵,太阳就这样下来了;红得很温和,柔软得像泡过水”。这就是家乡中国川东的落日啊!作者用了近一半的篇幅,从家园落日的位置、颜色、声势、背景、平生所见的几幅能给人美意,充满爱意的家园落日的画面以及自己的深切感悟等方面,大肆渲染,抒发了自己一腔浓烈而深沉的爱乡情怀。这里,作者对家园落日内涵“特别丰富”的一番联想和感悟,画龙点睛,有力地增强了文章的厚度和力度,特具感染力。结尾一句“那才是我的太阳啊!”含蓄深情,别具神韵。如交响乐中的最强音,在轰然奏响后,戛然而止。
附:莫怀戚,重庆人,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现为重庆师范大学中文第教授。我们读过他的另一篇文章《散步》,想必记忆犹深吧!
第63天
(二)家园落日
①很久以来,我都有种感觉:同是那个太阳,落日比朝阳更富爱心。
②说不清楚这是因为什么;当然也可能是:眼睁睁看它又带走一份岁月,英雄终将迟暮的惺惺惜惺惺,想到死的同时就想到了爱。
③……这么说着我想起已到过许多地方,见过各种落日。
④戈壁落日很大,泛黄古旧,半透明,边缘清晰如剪纸。此时起了风。西北一有风则苍劲。芨芨草用力贴紧了地,细沙水汽一般游走,从太阳那边扑面而来,所以感到风因太阳而起,恍忽之间,太阳说没了就没了,一身鬼气。
⑤云海落日则很飘又很柔曼,一颗少女心。落呀落,落到深渊了吧,突然又在半空高悬,再突然又整个不见了,一夜之后从背后起来。她的颜色也是变化的--我甚至见过紫色的太阳。这时候连那太阳是否属实都没有把握。
⑥平原落日总是一成不变地渐渐接近地平线,被模糊的土地浸润似的吞食。吞到一半,人没了耐心,扭头走开。再回头,什么都没啦:一粒种子种进了地里。
⑦看大海落日是在美国。或许因为是别人的太阳,总感到它的生命不遂意:你无论如何也看不到太阳是怎样浸进海水的,隔得还有一巴掌高吧,突然就粘在了一起--趁你眨眼的时候。这时美国朋友骄傲地说,看,一颗水球在辉煌地接纳火球了。我说唔,唔唔。
⑧说到底,我看得最多的,还是浅缓起伏的田野之上的落日;说起它就想起庄稼和回家的落日,普通得就像一个人。
⑨在我居住的中国川东,就是这种太阳。
⑩我常常单骑出行,驻足国道,倚车贪看丘陵落日。
⑾那地势的曲线是多层的,颜色也一一过渡,从青翠到浓绿,从浓绿到黛青;而最近夕阳之处一派乳白,那是盆地特有的雾霭。
⑿似乎一下子静了一阵,太阳就这样下来了:红得很温和,柔软得像泡过水,让我无端想起少女的红唇和母亲的乳头。
⒀有时候有如带的云霞绕在它的腰际;
⒁有时候是罗伞般的黄桷树成了它的托盘;
⒂农舍顶上如缕的炊烟飘进去,化掉了;竹林在风中摇曳,有时也摇进去了。
⒃……当路人不顾这一切时,我很焦急,很想说喂,看哪!
⒄两只小狗在落日里追逐;老牛在落日里舐犊……有一天有一个老农夹在两匹马之间,在光滑的山脊上走进了太阳。马驼着驮子。老农因为老了,上坡时就抓着前面的马尾巴。后面的马看见了,就将自己的尾巴不停地摇着。
⒅我不禁热泪盈眶:一种无法描述的爱浸透全身。
⒆这个迟暮的老农!他随心所欲的自在旷达让我羞愧……我突然想到就人生而言,迟暮只有一瞬,长的只是对迟暮的忧虑而已。
⒇这个起伏田野上的落日啊……我曾经反复思索这种落日为什么特别丰富--曲线?层次?人物活动?抑或角度的众多?
(21)最终承认:仅仅因为它是家园落日。
(22)家园!这个毫无新意的单纯的话题!
(23)家园的感觉何以如此?说不清。譬如在我生长的重庆--我心知凡是她能给予我的,其他地方也能给予;然而一切的给予,又都代替不了家园。
(24)关于这个,一切的学术解释都是肤浅、似是而非的,只能说:家园就是家园。
(25)而人在家园看落日,万种感觉也许变幻不定,有一种感觉却生死如一:
(26)那才是我的太阳啊!
5.第①自然段说“同是那个太阳,落日比朝阳更富爱心”,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它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3分)
答:
6.“我心知凡是家园能给予我的,其他地方也能给予;然而一切的给予,又都代替不了家园。”(第23段)作者为什么这样说?(3分)
答:
7.第⑩段“ 我常常单骑出行,驻足国道,倚车贪看丘陵落日”中的“贪”字的含义是(2分)
答:
8.本文的中心意思是什么?请用简洁的话概括。(3分)
答:
9.仿照第④段的划线句写一个句子。(3分)
例句:戈壁落日很大,泛黄古旧,半透明,边缘清晰如剪纸。
仿写:海上日出
参考答案
(一)猪链球菌又到人间作孽
果子狸身上的SARS今年没来人间闹腾,“猪瘟”却来了。1个月前,四川省资阳、内江两地闹开了“猪瘟”,而且这“猪瘟”还闹到了人头上。仅仅1个月的功夫已有117人发病,24人死亡。这可怕的“猪瘟”到底是什么引起的?难道又是一种新的SARS?经过医学专家的努力,谜底终于揭开,原来是猪链球菌跑到人间作祟。
说起链球菌,其实大家早就认识。化脓性扁桃腺炎、猩红热等许多人类疾病都是由这一家庭的细菌引起。由于这些细菌在显微镜下的形状如球形,许多细菌聚在一起时,喜欢排列成串,像一根根美丽的链条,因此被人们称为链球菌。一些链球菌还能分泌某种毒素,猩红热的皮疹就是由β-溶血性链球菌分泌的红疹毒素引起的。能感染猪的链球菌也很多,但毒力最强,甚至可以引起人类严重疾病的是猪链球菌2型。这种猪链球菌可以分泌溶血毒素、中毒性休克毒素等多种毒素,它最容易感染刚刚出生不到1年的小猪。猪得病以后,常表现为高烧,食欲下降,肢体出现紫色瘀斑,休克,还可出现跛行,不由自主地转圈等神经症状;重症病猪很快出现多器官衰竭,心、肝、肾都会出现损害,导致突然死亡。人被这种猪链球菌感染后,潜伏期非常短,一般在2天之内,最短的接触后仅1小时就会发病。发病后出现的临床症状与猪病相似,病情发展也十分迅速,有些病人甚至在24小时内就可死亡,病死率为20%-40%。其实,猪链球菌病是可以治疗的,抗生素是治疗的特效药物,人发病后一定要及时就诊,不要延误治疗时机。
猪链球菌并非“初来乍到”,它早已是人间的“常客”。上世纪60年代初它就在丹麦“露过脸”,使丹麦人感染了“猪瘟”;后来又到过法国、荷兰、英国等许多国家的人间“做客”。在人间,它并不“常驻”,只是“骚扰”一下人类就“跑”。但它能造成人类严重的链球菌感染,引起脑膜炎或中毒性休克综合症。到目前为止,它在世界上已造成200多人死亡。1984年,我国首先发现内蒙古人被感染,近年来它越来越频繁地向人类发动进攻。在此次之前,闹得最凶的一次,是1998年在江苏省海安、如皋、泰兴、通州4个县流行的猪链球菌病,造成1.4万多头猪死亡。在猪发病后,又传给了人类,造成当地30多人患病,十多人死亡。
猪链球菌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尤以夏、秋季,潮湿闷热天气多发。今年天气闷热多雨,可能是造成四川猪链球菌病流行的原因之一。猪链球菌病在猪身上可通过伤口、皮肤和黏膜,甚至呼吸道传播。但这种病原菌要想感染人类,只有经过皮肤这一条路。如果皮肤有伤,哪怕只是微小的皮肤破损,猪链球菌都能进入人体。因此,人类要接触病猪,一定要做好防护,戴上胶皮手套,防止发生外伤,严格消毒等,避免被感染。尽管这种链球菌能从猪身上“蹦”到人身上,但它不像SARS,还没学会从这个人身上“蹦”到那个人身上。所以人类预防的重点应放在猪身上。在农村,猪舍应与人厕分开,改善养猪条件。在目前这种炎热多雨的季节,更要保持猪舍清洁、干燥,以免猪患病。最好的预防措施是为仔猪进行预防接种,一旦发现病猪,要立即隔离,并给其他猪投放抗菌药物预防。病猪和死猪一定要经过无害化处理,千万不能随便宰杀和食用。
SARS、禽流感、猪链球菌……动物中的病原体总想借机到人间“逛逛”。为了人类健康,人人都要行动起来,多学点防病知识,提高警惕,预防疾病,决不能等闲视之。
1.短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3分)
答:
2.下边这句话中加点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今年天气闷热多雨,可能是造成四川猪链球菌病流行的原因之一。
答:
3.人们对感染猪链球菌病的病猪、死猪正确的处理方式应该是:(2分)
答:
4.从文中摘录一个你喜欢的句子,抄写在下面的读书卡片上,在“品味”栏中写出你的感悟。(4分)
读书卡片 篇名:《猪链球菌又到人间作孽》 作者:蔡皓东
摘句:
品味:
第62天
(二)《独坐夕阳里》参考答案
5.略
6.落日的美;春花的美--大理菊开出一片花海;女孩青春的美。
7.我们生活在天地间的人,若能献出自己的热力,如骄阳之壮烈;若能展开自己的爱情,如春花之绚丽;那么,生活过而非白活,热爱过而有真爱,短暂的一生便不只是一生。
8.由“落日”感悟到“伟大”与“平淡”的关系;由“春花”感悟到“渺小”与“灿烂”的关系;由“女孩”的勃勃生机感悟到“青春”也会走上衰老的归宿。
(或伟大如太阳,冉冉初升时何等辉煌!日当正午时何其壮烈!可是,当它散尽了热力,失去了光芒之后,仍将归于平淡;渺小如花草,但在生命展开的一刻,却灿烂得令人目眩!而后便萎落飘零了;可傲的青春终将走上衰老的归宿。)
9.认真地过,努力地活,真诚地爱;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此生无悔。
10.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作者独坐夕阳中在昼和夜交替时的独特感受,饱含深情地讴歌了大自然的温柔。
11.由景入理,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点拨:这道题简单考查概念不合适宜,但掌握概念还是必要的。)
这是一篇由景入理,借景抒情的哲理散文。
文章层次分明、结构精巧。
前半部分写景,写了令人心悸的夕阳之美、讴歌生命的春花之美、女孩的青春之美。“白昼即将尽了”、“大理菊仍热情地燃烧着”、“女孩还流连在晚霞中”三句话独立成段,分别与23段、第4段、第5段呼应。
后半部分悟理。由景美人美,悟到了生命的美好。具体来说,由夕阳之美悟到“伟大”与“平淡”的关系,由春花之美悟出“渺小”与“灿烂”的关系,由青春之美悟出青春与衰老的关系。然后用“我们生活在天地间的人……短暂的一生并不只是一生”点明全文主旨。这句话还让人想起泰戈尔的名句“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时之静美”。这是生活、是生命的最高境界。
最后一段再次点题。倒数第三段在结构上起承上起下的作用,可归于第二部分。 第61天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