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道傍有甫田(大田),农夫耕之,数息而后一锄。行者见而曰:“甚矣,农之惰也!田且甫矣,数息而后一锄,将终岁无能为乎!”农夫闻之,招行者谓曰:“余将老于农矣,而莫知所以耕,子盍(何不)示我以耕之道?”行者于是解衣下田,忙忙然,一息而数锄,一锄尽一身之力。未及移时,而气竭汗雨,喘喘焉,不能作声,且仆于田。徐谓农曰:“今而后知耕之难也!”
农夫曰:“耕曷难乎?子之速耕,殆难也。夫子一息而数锄,则作者常少,而辍者常多;余数息而一锄,则作者常多,而辍者常少。以其所常多者,较其所常少者,以其所常少者,较其所常多者,孰为速而孰为迟乎?孰(谁;哪个)为逸而孰为劳乎?”
行者服而退。
1.下列句中的“而”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农夫耕之,数息而后一锄 而:才。 B.余将老于农矣,而莫知所以耕 而:可是
C.一息而数锄,一锄尽一身之力 而:就。 D.行者服而退 而:却。
4.这个故事传说给人以启示,请你说说:
①给平常人的启示:
②给为官者的启示:
③给执法者的启示:
3.翻译句子。
幽王之身,乃死于丽山,为天下笑。
2.文章活画了一个昏君的形象,请按要求摘录原文。(多摘少摘不得分)
①荒淫:
②昏庸:
③下场:
周宅①丰、镐②,近戎人。与诸侯约:为高葆③于王路④,置鼓其上,远近相闻。即⑤戎寇至,传鼓相告,诸侯之兵皆至救天子。
戎寇尝至,幽王击鼓,诸侯之兵皆至。褒姒⑥大说,喜之。幽王欲褒姒之笑也,因数击鼓。诸侯之兵皆数至而无寇。
至于后,戎寇真至,幽王击鼓,诸侯兵不至。幽王之身,乃死于丽山⑦(即骊山,在今陕西临潼东南)之下,为天下笑。 《吕氏春秋》
[注释]①宅:居住,这里指处于。②丰、镐:地名,都在今陕西长安县附近。③高葆:堡垒一类的建筑物。 ④王路:官道。 ⑤即:如果。 ⑥褒姒:幽王的宠妃。 ⑦丽山:即骊山,在今陕西临潼东南。
1.解释下列加点词。
①戎寇尝至( ) ②褒姒大说,喜之( )
③因数击鼓( ) ( ) ④置鼓其上( )
3.本文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来表现楚人?
2.解释句中加点词。
①吏遂缚诣县( ) ②可以隐形( )
楚人贫居,读《淮南方》,得“螳螂伺蝉自鄣叶,可以隐形”,遂于树下仰取叶--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辨,扫取数斗归,一一以叶自鄣,问其妻曰:“汝见我不?”妻始时恒答言:“见。”经日乃厌倦不堪,绐云:“不见。”默然大喜,携叶入市上,对面取人物,吏遂缚诣县。县官受辞(审问),自说本末,官大笑,放而不治。
1.我国古代还有个故事与这个故事惊人相似,后来演变成了成语,请写出这个成语。
公孙仪①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孙仪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②受鱼,必有下人③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彼必不能常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
注释:①公孙仪:《史记循吏列传》作公仪休,春秋时鲁穆公的相。③下人:迁就他人。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枉于法,则免于相 免:避免。 B.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 尽:都。
C.其弟子谏日…… 谏:规劝。 D.夫唯嗜鱼,故不受也。 唯:正因为。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
3.公孙仪为什么将“受鱼”与“枉法”联系在一起?这表现了他什么样的思想性格?
2、对上面短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蔡磷的朋友“以千金寄之,不立券”,是因为了解蔡磷“重诺责,孰风义”。
B.朋友的儿子“愕然不受”,主要是因为父亲不曾把这件事告诉他。
C.“券在心,不在纸”,意思是朋友之间的友谊、信任要铭记在心里,而不是写在纸上。
D.这则短文以具体的事例赞扬了蔡磷的诚信。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