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中心思想的归纳,常用的有以下几种方法。
(1)从分析标题入手。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它使读者获得总的印象,有的可以从中窥出文章的中心。如《白杨礼赞》题目就直接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2)从分析材料入手。材料是表现中心的基础,可以通过材料蕴含的意义总结中心。如《战火纷飞中的白求恩》。
(3)从分析首段入手。文章常开篇点题,分析开篇的语句、段落,往往可以把握文章中心。
(4)从分析篇末入手。许多记叙文都是在篇末点明主题或深化中心意思的,分析结尾段的含义常常可以捕捉到文章的中心。如《这不是一颗流星》、《散步》等,都是在篇末揭示了全文的中心思想。
(5)从分析文中议论抒情句入手。记叙文中的议论、抒情句,有画龙点睛之功效,我们要善于抓住这个“睛”来“看”文章的中心意思。特别是散文。请看《荔枝蜜》一文的句子:①“蜜蜂是画家的爱物,我却总不大喜欢。”②“我不觉动了情,想去看看一向不大喜欢的蜜蜂。”③“多可爱的小生灵啊!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蜜蜂是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多么高尚啊!”④“他们(农民)正用劳动建设自己的生活,实际也是在酿蜜--为自己,为别人,也为后世子孙酿造生活的蜜”。⑤“这天夜里,我作了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从这些议论抒情的句子里,可以直接看到作者感情的变化,由不大喜欢--发生兴趣--由衷赞叹--想变蜜蜂。特别是④句,直接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6)从概括段意或分析人物事件入手。有些文章的中心思想隐含在人物事件或文章各部分之中,要作综合归纳,才能突出中心意思。例如《榆钱饭》一文,写了三个典型的生活场景:①把榆钱饭当“救命粮”,是旧中国农民苦难生活的缩影;②“久别的榆钱饭又出现在家家户户的饭桌上”,形象地再现了极左路线的恶果;③想吃榆钱饭却“很难得”,正是农民生活日益富裕的写照。这三个场景综合起来,才是全文的中心思想。
概括记叙文的中心有一套常用的格式:
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表现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在烈日和暴雨下》的中心意思是:通过写祥子在烈日和暴雨下拼着性命拉车的情景,反映了旧社会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
要准确地概括出段意,首先要抓住表明文章全段意思的主要句子(中心句),中心句的位置多数在段首或段末,个别也有在段中的。其次,有些段没有中心句,这就要抓住贯穿全段文章的中心意思,一段文章说明什么,叙述什么,议论什么,总要围绕着一个中心意思的。我们细读全段文章,仔细体会各句的含义以及句与句之间的相互关系,也不难概括出段意来。概括段意的有效方法有以下三种:
(1)摘句法:摘出文段的中心句。
(2)概括法:概括文段的主要意思。
(3)联合法(摘拼法):有些文段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重要意思,就要抓住文中关键词语,再把这些意思连接起来,概括出联合段意。
(1)按时间先后划分。以时间先后为顺序的记叙文,宜抓住表示时间发展变化的关键词语,分出不同阶段,从而划分出段落层次来。
(2)按地点的转换划分,有的叙事文章,所描述的事情,不是发生在同一地点,这类文章可以从地点转换入手来划分段落层次。如冰心的《小桔灯》,按地点的变换可分为四部分:①第一段,叙述在“重庆郊外一个乡公所楼上”发生的事;②第二段叙述在“小姑娘家”的情形;③第三段,叙述“我回到乡公所的朋友家后的交谈”;④交代离村后的情况。
(3)按描述内容的角度划分。一些记叙文,描述对象不是单一的,而是变化的,所以可按描写对象的不同来划分段落层次。如朱自清的《春》,是从三个不同角度来写“春”的;①盼春;②绘春;③颂春。在“绘春”一部分,又写了五个不同对象:风、花、草、雨、人,所以可将该部分分为五个层次。
(4)按思想感情的变化划分。有的记叙文以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从感情的变化上我们可以找到划分段落层次的依据,如杨朔的《荔枝蜜》,全文以作者对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不喜欢去看蜜蜂--赞赏蜜蜂--想变蜜蜂。这正是划分课文段落的依据。
(5)按总分总的结构特点划分。相当一部分的记叙文,都有总、分、总的结构特点。据此可将文章划分为三大部分,如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第一部分,总写,概括赞美战士;第二部分,分写,从三个角度,以实例描述总写“赞美”战士(这部分可分为三层);第三部分,收篇总括,再次赞美战士。
在具体划分一篇文章的层次时,往往综合结合几种方法来进行。
(1)联系具体语言环境,借助上下文去推测,判断词语的含义。
例如:“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我的老师》)“狡猾”本是贬义词,“诡计多端”的意思,为什么要用在一个孩子的身上呢?联系上下文的语境,则知这是贬义词褒用,用以形容儿童天真顽皮的神态,从侧面表现了蔡老师对孩子的爱。
(2)联系修辞方法去分析、理解句子的含义。
要特别注意句中隐含的意思,即言外之意。一般这类句子多运用比喻的修辞,言外之意实际上是从喻体去把握分析句子的本意(即实际意义)。如:“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苦闷。”(《故乡》)“高墙”是比喻说法,这里既包含着作者对故乡的失望,也包含着和故乡人们(闰土、杨二嫂等)的隔膜,而造成这种隔膜的原因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等级观念,而这正是作者悲哀的所在,也是小说主题之所在。
还有的句子的作用分析也往往从拟人的修辞角度去把握。
(3)联系文章所刻画的人物形象去分析、把握它的作用。
(4)联系中心思想去分析、把握它的作用。(所谓“词不离句,句不离篇--中心”)
(5)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去分析、把握它的作用。
(6)联系文章的写作手法去分析、把握它的作用。
① 从内容看:点明题旨(位置在文首);
升华中心(位置在文末)。
② 从结构看:总提(位置在开头);
总结(句位置在末尾);
过渡(位置多在中间);
照应(位置在一先一后);
伏笔铺垫(位置在开头,后面的内容必须要对伏笔有所交代);
③ 从表现手法看:渲染烘托气氛(要分析的内容是否是写景的, 记叙文中
的景物描写包括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的描写,重点是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时间、季节及景物等。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交代背景,渲染气氛,表现人物性格,烘托人物的心情,推动情节的发展等,都是为表现主题服务的。);
对比衬托,突出中心。(包括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象征手法(是否托物言志、借物抒情);
是否安排记叙的方法(倒叙、插叙)。
记叙文的顺序,是指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把已经确定好的材料安排好,按一定的次序去写。记叙的顺序有三种:
(1)顺叙。即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这种写法可使事情的来龙去脉清晰地表现出来。这是记叙文中运用最普遍的一种顺序安排。
(2)倒叙。把事情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片断先写出来,然后写事情的发生、经过等。倒叙往往出于表达的需要;或是为了突出中心;或是为了使内容集中,对比鲜明;或是为了结构的变化,使叙述有波澜;或是为了造成悬念,引人入胜。倒叙的方法有下列几种情况:一是看眼前的事,联想到以往的事,从现在的角度去追叙往事;二是把当前的情况和过去的情况加以比较;三是先写事情的结局,再记叙事情的缘由。例如《这不是一颗流星》用的就是倒叙的写法,记叙的主体部分是用回忆引出来的,场景安排在体育馆看戏熊,由孩子看到熊奇怪反应,引出熊皮手套,一方面表现孩子强烈的心愿,深挚的感情,这是表现中心思想最有力最出色的一笔;另一方面造成悬念,故事突兀而起,新奇而有吸引力。《驿路梨花》,从茅屋的建造和照料过程看,也是倒叙的写法,文章由“我们”路过住宿茅屋写起,层层设置悬念,最后才交代出小屋的来历。如按顺序来写,应该由十几年前解放军路过这里学雷锋造茅屋--哈尼族姑娘梨花照料茅屋--梨花姑娘出嫁后梨花妹接着照料茅屋--瑶族老人借住后送米--“我们”路过住宿。
采用倒叙写法,必须把倒叙部分的起讫交代清楚,从顺序转入倒叙,从倒叙又回到顺序,接榫的地方要有明确的界限,同时又要过渡自然,不显得突兀。《这不是一颗流星》,在第一部分结尾说:“我紧紧地抱住他,眼泪洒在记忆的门里”,以下倒叙部分是引出了回忆,直到文章倒数第三行才结束了回忆,以下从“我抹去眼泪,深深地叹了口气……”才回到现实中来。其倒叙的起讫和衔接十分明显而又自然。
(3)插叙。插叙有两种:一是由于某种需要,暂时把叙述线索中断一下,插进有关的另一件事情的叙述;二是插进对有关事情的追溯和回忆,叙述完了仍在原线索继续叙述。插叙的作用是补充交代或说明,使叙述更加充分,弥补单凭顺叙难以交代清楚的必要内容,使文章更充实,更周密,在结构上更紧凑。如《暮春》一文。
倒叙和插叙的区别主要有两点:
①把中心事件的结局或某个重要情节提到前边来写,然后再顺着中心事件的发生发展的次序往下记叙,是倒叙。这种写法是先倒叙,后顺叙。如果全文的结构是顺叙,中间插入了另一件事情,显然它也可能是以前发生的事,但在全篇中仅是一个片段,而不是全文的中心事件,那么插入的这段事情就是插叙部分。这种写法是先顺叙,后中断一下进行插叙,再回到中心事件去继续进行顺叙。如《暮春》一文插叙“第一次创办春潮文学社”的内容。
②倒叙部分是中心事件的一部分,紧扣住“时间”,前后衔接分明;插叙可以插入跟中心有关的另一件事或另一场面,插叙完了,把暂时中断的时间继续下去即可。例如《青山处处埋忠骨》,插入回忆“爱子岸英和他的一次次离别”,插叙的仅仅是一个片断,不是全文中的事件,并不影响整个故事开头、结尾和记叙的顺序,而《这不是一颗流星》是由一场看熊戏,引起对往事的深情回忆,主体部分是回忆,故为倒叙。
插叙在一篇文章中往往可以反复出现。另外补叙也属于插叙的一种。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