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403544  403552  403558  403562  403568  403570  403574  403580  403582  403588  403594  403598  403600  403604  403610  403612  403618  403622  403624  403628  403630  403634  403636  403638  403639  403640  403642  403643  403644  403646  403648  403652  403654  403658  403660  403664  403670  403672  403678  403682  403684  403688  403694  403700  403702  403708  403712  403714  403720  403724  403730  403738  447348 

语句连贯,是说语意要衔接,句子排列有合理的顺序。每句话之间有着自然的联系,不可颠倒错乱,更不能语无伦次,要一句接着一句顺畅地表达所讲的内容。条理清楚,是指说话要围绕中心话题,确定合理的思路,注意必要的过渡和照应,这是从结构上讲的。为了解答好这样的题目,我们应在平常说话的过程中不断锻炼思维的条理性,掌握语句连贯的技巧,不断提高说话的水平。

试题详情

  要能听懂对方所讲的话,领会对方讲话的用意和目的,是讽刺、蔑视、还是赞扬、歌颂,从而取长补短,充分利用有利条件,不断充实完善自己。

例二;期中考试前夕,李斌同学到办公室问王老师:“王老师,这次语文考试有没有口语交际方面的题目?”王老师笑着对他说:“你是不是希望通过考试来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听了王老师的回答,李斌同学若有所悟的离开了办公室。你悟出王老师的言外之意吗?用一句话写出你的解释。        

                                     

试题详情

根据对象的年龄和身份、职业、教养、心态以及长幼、亲疏等,考虑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还应考虑用什么样的言辞,语气、态度来说。如了解小孩的年龄,可问“你几岁了”,问老人,则应是“您老高寿”。

际花说话不但要做到因人制宜,还要做到因地制宜。如在非正式场合与同学、朋友交谈,就应注意自然、亲切;在正式场合,则必须庄重、严肃;在喜庆场合 ,应多讲些吉利话;在悲痛场合,就不能任意谈笑,言谈举止应与当时的气氛一致。

试题详情

8.积累古诗文中描写三峡的名句。

  ①                          

②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

③                        

试题详情

7.请你对一对。

两崖如剑立           暮到江陵难赏月                     

               , 泉瀑有声素湍绿潭荡清波

                ,每至晴初霜旦高猿长啸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三峡山  ,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            乘船观水素湍绿潭            

试题详情

6.下面语段空白处应填入的恰当句子是(     )

我曾经乘船路过三峡,也游过三峡,相当程度来讲,是奔着唐诗的意境而去的。唐诗意境的精华在哪儿?________________想想看,那时候没有机器船,只有根根悠悠纤绳拉着的舟,江水伴着纤夫号子,时而间几声猿啼,有如闪电划破山谷,惊心动魄,余音缭绕,那才是峡谷中强劲的音符!李白歌:“两岸猿声啼不住”,杜甫吟:“风急天高猿啸哀”,高适唱:“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在他们的诗里,三峡景物中,猿啼是最难忘的。

A.诗人笔下的“猿啼、泪尽、肠断”令人心伤。  B.唐诗中使人向往的猿啼之声。

C.我以为就是那可见可闻的猿影、啼声。     D.请领略唐代诗人孤寂伤感的情怀。

试题详情

5.选出下面不是写“水清”的一项(     ) 

A、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B、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C、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 

D、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试题详情

4.这样美的三峡,作者共用一百五十余字就描绘得如此出神入化,其语言之美,其笔法之妙,实在令人称奇。请你说说文章哪些地方写得美,写得妙。(可从语言、结构、描写的角度等方面着手)

试题详情

3.三峡很美,你觉得三峡美在哪里?你能用“三峡的____美,你看_____”的句式说一说吗?

我说:三峡的      美,你看                   。

试题详情

2.三峡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也可以从本文找出两个理由。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并写出文中印证理由的原句。 

理由1:     原句:                      

理由2:      原句: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