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403761  403769  403775  403779  403785  403787  403791  403797  403799  403805  403811  403815  403817  403821  403827  403829  403835  403839  403841  403845  403847  403851  403853  403855  403856  403857  403859  403860  403861  403863  403865  403869  403871  403875  403877  403881  403887  403889  403895  403899  403901  403905  403911  403917  403919  403925  403929  403931  403937  403941  403947  403955  447348 

一 傅雷个人简介 

傅雷(1908-1966) 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一生译著宏富,译文以传神为特色,更兼行文流畅,用字丰富,工于色彩变化,。

幼年丧父,在寡母严教下,养成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性格。早年留学法国,学习艺术理论,得以观摩世界级艺术大师的作品,大大地提高了他的艺术修养。傅雷的艺术造诣非常深厚,对无论占今中外的文学、绘画、音乐的各个领域,都有极其渊博的知识。他青年时代在法国学习艺术理论,回国后曾从事过美术考古和美术教学,但时间都非常短促,因为他总是与流俗的气氛格格不入,无法与人共事,每次都是在半途中绝裾而去,不能展其所长,于是最后给自己选择了闭门译述的事业。以“稿费”谋生计,未取国家一分俸禄,可见其一生事业重心之所在.。

傅雷数百万言的译作成了中国译界备受推崇的范文,形成了“傅雷体华文语言”。傅雷几乎译遍法国重要作家如伏尔泰、巴尔扎克、罗曼•罗兰的重要作品。翻译作品共三十四部,主要有罗曼•罗兰获诺贝尔文学奖的长篇巨著《约翰•克里斯朵夫》,传记《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琪传》《托尔斯泰传》;服尔德的《嘉尔曼》《高龙巴》;丹纳的《艺术哲学》;巴尔扎克的《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邦斯舅舅》《贝姨》《夏倍上校》《搅水女人》《于絮尔•弥罗埃》《都尔的本堂神甫》《赛查•皮罗多盛衰记》《幻灭》等名著十五部;译作约五百万言,

全部收录于《傅雷译文集》。他的遗著《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傅雷家书》等也深受读者喜爱,多次再版,一百余万言的著述也收录于《傅雷文集》。为表示对他著译的由衷礼赞,近年还出版多种插图珍藏本,如《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米开朗琪罗传》《贝多芬传》《罗丹艺术论》《艺术哲学》和版画插图珍藏本《约翰•克里斯朵夫》。

在这些巨著中,影响最为直接和广泛的,当属《傅雷家书》。这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养的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书。

1957年,傅以“亲美”、“反苏”的罪名被上海市作协开会批判凡十次之多,但因拒不承认“反党反社会主义”而无法戴帽,而到1958年的“反右补课”中,傅却再也无以幸免。1966年的一个孟秋之夜。9月2日的夜晚或3日的凌晨,58岁的翻译大师因不堪忍受红卫兵的殴打、凌辱,坐在自己的躺椅上吞服了巨量毒药,辗转而亡。两小时后,他的夫人朱梅馥从一块浦东土布做成的被单上撕下两条长结,打圈,系在铁窗横框上,尾随夫君而去。

傅雷是一个典型的中国知识分子,他不能违背自己的心灵,他同样不能违反自己的逻辑,不能忍受自己的思想被霸占,更不能让自己的灵魂被否定.。所以他选择了死。悲壮地走完了本不该走完的一生。

 傅雷的谢幕是那么悄然无声,又是那么震撼人心。他说:"我素来对死看得极淡,只有鞠躬尽瘁,活一天就做-天的工作,只到有一天,死神来叫我放下笔的时候才休息。"

人们曾对傅雷夫妇是否应该双双自尽争论不休。有的说虽然悲壮但不值得,有的说只要悲壮就值得。傅雷是一位博爱人类、渴望和平的学者,"他的理想是接近贝多芬与罗曼•罗兰的,就是顽强地追求人类的爱,设想爱最终能化解仇恨使人们走到一起。"

二 内容简介: 

  “家书抵万金”!

 这是一部“又热烈又恬静,又深刻又朴素,又温柔又高傲,又微妙又率直”的书信集:一位中国父亲给远在欧洲学艺的孩子的家书。傅雷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把自己的人生的智慧、生活的经验、艺术的体会、文化的感悟,都毫无保留地贡献了出来。

《傅雷家书》不是一本普通的家书。傅雷在给傅聪的信里常这样说:"长篇累牍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发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这是一本"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也是"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更是既平凡又典型的"不聪明"的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深刻写照。

最受欢迎的读物《傅雷家书》是青年人最喜爱的读物,也是千千万万中国家庭必备的经典藏书!

 更富人情味的“家书”

 2003年新版《傅雷家书》恢复了当年被大量删节的充满“人情味”的文字。其中未发表者四十封,有增补者六十五封,共增加八万余字,并搜集傅雷全家各时期珍贵照片一百五十幅,烘托出一个充满亲情的温馨家庭,是一部原汁原味恢复原貌的《傅雷家书》。

 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

 高尚的父母,成功的儿女--傅雷夫妇作为中国父母的典范,一生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天下父母子女强烈的感染启迪。

 《傅雷家书》出版十八年来,五次重版,十九次重印,发行已达一百多万册,一九八六年曾荣获“全国首届优秀青年读物”一等奖。

二 内容评论:

父亲的礼物:《傅雷家书》     傅敏 

这是一部“又热烈又恬静,又深刻又朴素,又温柔又高傲,又微妙又率直”的书信集:一位中国父亲给远在欧洲学艺的孩子的家书。新版《傅雷家书》恢复了当年被大量删节的充满“人情味”的文字。其中未发表者四十封,有增补者六十五封,共增加八万余字,并搜集傅雷全家各时期珍贵照片一百五十幅,烘托出一个充满亲情的温馨家庭,是一部原汁原味恢复原貌的《傅雷家书》。

为了纪念父亲诞辰九十五周年,母亲诞辰九十周年,《傅雷全集》、《傅雷译文全集》和《傅雷著作全集》即将面世;在整理文稿的过程中,重编了《傅雷家书》,由辽宁教育出版社同时出版。

原三联版《傅雷家书》的编排是以日期为准,然而不少书信很长,往往是数日陆续写就;现在书信的编排以邮寄日期为准。这样,选编了家信二百通:父亲信一百六十一通,母亲信三十九通。中文信分别为一百三十八通和三十八通,其余为英法文信,由香港中文大学金圣华教授翻译。

与原三联版《傅雷家书》比较,除了调整和改正误植之处外,新增家信三十四通:父亲信十一通,母亲信二十三通。补充内容的信六十五通:父亲信五十六通,母亲信九通。并以残存的六通哥哥家信为前言,楼适夷先生教学设计>文章为代跋。

全书文中注释为编者所加;方括号内的注解,为全圣华教授或编者的译注。此外文中穿插了一些我们家各个时期照片。希望读者更喜欢这本家书。

二○○三年元旦

一种真学问

                             刘克定 

十多年前,读《傅雷家书》的时候,曾很为傅雷对儿子那种细腻、深沉的情感所感染,很为那种严肃的家风所感动。这两天偶又反刍这本书,觉得应该想到的远不只此。这本书的价值,是以一种伟大的父爱,将自己对人生的冷静的理智和对祖国对艺术的热爱,传输给即将走向人生的儿子,使他懂得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懂得用严肃的态度对待生活。正如书中所说,这些家信,决不是空唠叨,也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一面「镜子」或一根「手杖」,实际上是丰富的精神养料。这就是为什麽时至今日仍能震撼千千万万读者心灵的原因。

写家书是不容易的,虽然无须多少文采。然而一定要有学识,古今中外,政治经济,为人处世,治学求知,倘积学不够,指鹿为马,就会产生误导,无异於害人。同时还得有正确的人生态度,「其身正,其令则行」,家书当然不是发命令,但潜移默化,影响不小。贪财的父亲,是不会要儿子去摩顶放踵,以利天下的。此外就是平等对话,不是训人。「我知道克利斯朵夫(晚年的)和乔治之间的距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是免不了的。但我还不甘落后,还想事事、处处,追上你们,了解你们,从你们那儿汲取新生命,新血液,新空气」,无疑,这种教学相长的精神,是傅雷给儿子写信的另一种动力,从年轻人的见解中,获得新的教益。

台湾学者南怀谨说:「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有十三套学问,流传下来的只有一套--《曾国藩家书》。」我看,评价《傅雷家书》也可作如是观,这位大翻译家、文学家的家书,何尝不是一套大学问、真学问。曾国藩多谈政,傅雷多谈艺,但共同的一点,都谈到了做人和做学问。曾国藩还讲了用人,这是从政者的必修课,在这一方面,曾国藩有许多可供今人效法的东西,如果不把他镇压太平天国的历史问题搅和在一起的话。

过去我们讲究「幼承庭训」,注重家学渊源,所谓「书香门第」、「将门虎子」,确也出了不少人才,可见家庭教育的重要。后来,「文革」一「洗礼」,就都「洗」掉了,家庭一「减负」,就指望社会和单位、学校把儿子培养成才,父母也就成了真正的衣食父母。有不少年轻人工作能力、适应能力、组织能力均不合要求,有的从艺不讲艺德,为官贪馋懒散,庭训不力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重振庭训,树立好的家风,对净化社会风气,培养民族精英,意义不小。遗憾的是,有不少「掌门人」对此并不感兴趣,认为只要让孩子认识钱币就行了。据报纸报道,有的官员公开说:「当官不发财,请我都不来」,「我要贪污干什麽?喝酒有人敬,要钱有人送,要女人也有人去想办法,还用得着我贪吗?」这种人在自己家里又怎麽说,就可  想而知了。这是家庭的悲哀,也是社会的悲哀。

倘良知未泯,我想劝这些人去找来《傅雷家书》和《曾国藩家书》读读,或可有所增益。这种真学问、大学问,有些人偏是学得太少,也做得太少。

听傅敏说父兄:《傅雷家书》之外的温情故事 

 喜欢外国文学的人恐怕都读过傅雷先生的译著,也一定知道《傅雷家书》。日前傅雷之子傅敏先生为《傅雷全集》出版事宜(800多万字的全集由辽宁教育出版社1月正式出版)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今年65岁的傅敏退休前是北京第七中学的英语特级教师。他是最早发现傅雷家书》巨大精神价值的人,也是家族中承受苦难最多的人。多年来他一直生活在父亲傅雷与兄长傅聪的耀眼光芒之下,至今仍在为传播父兄的成就而默默无闻地做着他所能做的一切。

 "新家书"少了严酷,多了温情

 傅敏说,1981年第一版《傅雷家书》受当时社会条件限制,只能把符合"严是爱"思想的家信选编进去,而有人情味的内容则被视为"资产阶级的情调",是不准选发的,所以人们从家书中只看到了傅雷教子"严"的一面。而事实上,傅雷也有十分细腻慈爱的一面。今年1月再版的《傅雷(新)家书》主要增补的就是当年被删掉的、最能体现作为父母对去国离乡的儿子殷殷关切之情的内容。那细腻的叮咛和嘱咐,即使给今天出国留学的孩子看也是非常具有指导意义的。

 对傅聪的教育,傅雷是很变通的

 傅敏说,哥哥三岁时就表现出对音乐的特殊偏好与过人天分。为了让傅聪专心在音乐道路上发展,傅雷把他从小学撤回,由他亲自教语文,其他课程另请家教。傅聪九岁开始正式拜师学琴。

 到了十二岁,关在家里练了三年琴的傅聪进入了反抗期,说什么也不练了。

 当时,好友钱钟书劝傅雷,不能总把傅聪圈在家里,孩子需要跟外界接触。于是傅雷不再坚持,把傅聪送到学校上学。可是淘气的傅聪根本不好好上课,不是逃学就是捣乱。

 1948年,全家搬往昆明。到昆明后,十六岁高中还没读完的傅聪,竟然考上了云南大学。1949年傅雷带着妻子和傅敏离开昆明,辗转经香港、天津回到上海,把傅聪留在云南托付朋友照看。

 "家书"凝聚父子深情

 在大学里,傅聪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唱诗班,用美军撤退时留下的钢琴给大家伴奏。同学们发现了他在音乐上的天赋和造诣,自发组织了一场傅聪独奏募捐音乐会,让傅聪用募来的钱做路费,去寻求艺术发展。傅聪这才觉醒,原来自己是那么热爱音乐!他坐了一个多月的火车来到上海,对父亲说:"我要继续弹琴。"

 凭着热爱和执着,傅聪用琴声敲开了通往国际的大门:1953年参加了世界联欢节,1954年到波兰参加肖邦钢琴比赛并受到波兰总统贝鲁特青睐,从而获得留学波兰的机会。父子俩从这时开始通信,这才有了令无数世人为之感动的《傅雷家书》。听傅敏说父兄---《傅雷家书》之外的温情故事

傅雷离世前几年,反思对儿子的教育,内疚地对傅敏说:"你和你哥没有欢乐的童年。我对你们太严了。"而成人成才后的傅聪、傅敏回忆起父亲,感到的既有严厉,也有温情。无论怎样,父亲都令兄弟俩永远感恩、永远敬佩。

评《傅雷家书》                             

 [一点说明]2001年7月,《同舟共进》发表了我的《一本爱读也怕读的书》;之后,几个刊物转载了这篇教学设计>文章,也有读者来函或友人来电,表示大体认同。原因大概是因为:一、我对《傅雷家书》的评论,着眼于展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时代;二、我对傅雷先生的分析,着眼于中国知识分子这一个特殊群体的命运;三、我对傅雷先生及夫人的悲剧的描述, 

着眼于中国文化这一个特殊文化类型的能量。2003年1月,傅雷先生的二子傅敏先生重编的《傅雷家书》,由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我将它称之为"重编本"。关于这个本子与原编本的区别,新增多少,调整和改正了哪些误植之处,傅敏先生已在《编辑说明》中说明了。与"重编本"相比,我的教学设计>文章就有很多不到位的地方,唯一的"出路"是重写;使这篇教学设计>文章能够反映"重编本"的全貌。为此,我两次与傅敏先生通话。他十分谦逊,除一处与背景的事实错位,他指出了,其他的,他也许更愿意尊重评论者的自由发挥。重编本《傅雷家书》的责任编辑邵丹女士,也对重写评文表示了希望和支持。

试题详情

1《狗•猫•鼠》是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的,嘲讽了他们散布的“流言”,表述了对狗“尽情玩弄”弱者、对人又是一副媚态的憎恶。( × )

2《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三篇作品,记述了作者离开家乡到南京、日本求学和回国后的一段经历。 ( √  )

3《父亲的病》中为父亲看病的第二个医生是叶天士。   ( ×  )

4 鲁迅不喜欢《天演论》     (  ×  )

5藤野先生是一个有偏见的人   ( ×  )

6藤野先生为人诚恳公正;             (√)

7藤野先生对学生诲人不倦,对研究一丝不苟;    (√)

8藤野先生对学术有超越国界的博大胸怀;   ╳╳  (√)

9藤野先生向鲁迅询问中国女人裹脚的事,是对中国人的轻视。(×)

10范爱农是一个非常随和的人;       (×)

11范爱农常常从乡下搭船进城,是因为他向往城市生活; (×)

12范爱农对辛亥革命是非常欢迎的;      (√)

13范爱农从日本留学回国后,一直受到重视和重用。  (×)

14《琐记》中有“肚子疼”绰号的是衍太太。(×)

15陈莲河是《琐记》中的人物。(×)

16《无常》是对保姆阿长的回忆。(×)

17鲁迅是借《狗、猫、鼠》一文来表明他为什么那么讨厌猫的。(╳)

试题详情

1“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主要原因是:( D )

  A、形象好看   B、活泼诙谐   C、能勾摄恶人魂魄   D、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

2《藤野先生》中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是:(  C  )

  A、受到日本同学歧视           B、先生不重视自己

  C、要拯救国民的精神          D、学医太难

3《琐记》一文中写了几件事,表达了对衍太太的不满(C )

  A.一件 B.两件 C.三件 D.四件   

4《朝花夕拾》中,阿长的性格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列哪一个不是阿长的性格特点( C  )

    A.迷信   B.不拘小节    C.马虎    D.朴实

5阿莲河给鲁迅的父亲看病时所开的药引是什么(B   )

    A.一对蚂蚁  B.一对蟋蟀  C.一包苦菜  D.都不是

6《琐记》中,衍太太对鲁迅说偷珠宝的事件后,她有没有散布流言( A   )

A.有    B.没有

7选择一个正确答案( D)

A、   鲁迅写《范》只为了回忆过去,记住以及想念范爱农。

B、   范爱农不喜欢甚至讨厌自己的先生,因此在先生死时不主张发电报。

C、   鲁迅记忆中的范爱农很坏。

《范爱农》记叙的是鲁迅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

8下列教学设计>文章不属于《朝》的是(A)

A、《风筝》   B、《无常》  C、《父亲的病》   D、藤野先生

9朝花夕拾》中记叙鲁迅为了寻“另一类的人们”而到南京求学的经过的是 B

A《五猖会》   B《琐记》   C《父亲的病》   D《无常》

10鲁迅早年留学学习医学的国家是( A  )

A、日本  B、美国   C、苏联   D、英国

11范爱农和鲁迅初次相识的地点是:( C  )

A、东京   B、北平   C、横滨   D、绍兴

12《朝花夕拾》中,鲁迅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对“正人君子们”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嘲弄和鞭挞是哪篇教学设计>文章?(B)

A《琐记》    B《无常》   C《二十四孝图》   D《狗猫鼠》

13下列教学设计>文章中不曾提及“长妈妈”的篇目是:( D  )

A狗猫鼠  B五猖会 C二十四孝图 D琐记  

14“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这段文字描写的是:(  ) A孔乙己 B范爱农 C藤野先生 D寿镜吾老先生 

试题详情

10、“好。那么,走罢!”而去“寻别一类人们去”一语出自鲁迅的《     》篇。(《琐记》)

11 鲁迅在《琐记》一文中,用了“____________”一词来讥讽洋务派的办学。(乌烟瘴气)

12 鲁迅在《琐记》中写自己一有空闲,就照例地吃侉饼,花生米,辣椒,看《天演论》,表现出鲁迅探求真理的____________。(强烈欲望)

13《范爱农》一文中,作者追述了在日本留学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_________。(生活片段)

14《藤野先生》记叙了作者在日本留学时的学习生活,记叙了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分别的几个片段,并说明了在仙台医专时_________的一生中重要的经历。(弃医从文)

15鲁迅在《二十四孝图》里,针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孝道故事做了分析,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

16《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_________的急切兴奋的心情,揭露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     (迎神赛会)

17鲁迅在《     》深切表达了对日本没有民族偏见的正直热诚的先生的怀念。(藤野先生)

18 作者回忆少年读了这一本孝子的教科书后,觉得其中“自然也有可以勉力仿效的故事”,如“子路负米”,“黄香扇枕”,“陆绩怀橘”之类。而“哭竹生笋”的故事则有些可疑,还有“卧冰求鲤”的故事,如模仿则有性命之忧了。

19作者在文中用“甚于洪水猛兽,非常广大,也非常长久,能使全中国化成一个麻胡,凡有孩子都死在他肚子里。”,表达了鲁迅先生对“妨害白话者”的愤怒之情。

20鲁迅首次知道“赫胥黎”,接触“物竟天择”,“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是在矿路学堂,这段经历在,《琐记》中提及。

21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说起儿时生活常常出现对迎神赛会、看戏等情节的回忆,如《无常》,《五猖会》。

22在《琐记》一文中鲁迅先生曾描述了新学堂与旧学堂的区别。

23鲁迅在《无常》一文中,通过对__________的描述,指出“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以讽刺当时社会上的“正人君子”之流。(无常)

24鲁迅寓居的东墙上,一直挂着他的老师藤野先生的照片

25鲁迅在日本留学时认识的一位朋友,当时彼此都没有什么好感,但回国偶遇之后,交往甚密,这位朋友是范爱农。

试题详情

9、   迅在《琐记》中记叙为了“寻别一类人们去”又选择了无须学费的南京________。(江南水师学堂)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