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一 傅雷个人简介
傅雷(1908-1966) 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一生译著宏富,译文以传神为特色,更兼行文流畅,用字丰富,工于色彩变化,。
幼年丧父,在寡母严教下,养成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性格。早年留学法国,学习艺术理论,得以观摩世界级艺术大师的作品,大大地提高了他的艺术修养。傅雷的艺术造诣非常深厚,对无论占今中外的文学、绘画、音乐的各个领域,都有极其渊博的知识。他青年时代在法国学习艺术理论,回国后曾从事过美术考古和美术教学,但时间都非常短促,因为他总是与流俗的气氛格格不入,无法与人共事,每次都是在半途中绝裾而去,不能展其所长,于是最后给自己选择了闭门译述的事业。以“稿费”谋生计,未取国家一分俸禄,可见其一生事业重心之所在.。
傅雷数百万言的译作成了中国译界备受推崇的范文,形成了“傅雷体华文语言”。傅雷几乎译遍法国重要作家如伏尔泰、巴尔扎克、罗曼•罗兰的重要作品。翻译作品共三十四部,主要有罗曼•罗兰获诺贝尔文学奖的长篇巨著《约翰•克里斯朵夫》,传记《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琪传》《托尔斯泰传》;服尔德的《嘉尔曼》《高龙巴》;丹纳的《艺术哲学》;巴尔扎克的《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邦斯舅舅》《贝姨》《夏倍上校》《搅水女人》《于絮尔•弥罗埃》《都尔的本堂神甫》《赛查•皮罗多盛衰记》《幻灭》等名著十五部;译作约五百万言,
全部收录于《傅雷译文集》。他的遗著《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傅雷家书》等也深受读者喜爱,多次再版,一百余万言的著述也收录于《傅雷文集》。为表示对他著译的由衷礼赞,近年还出版多种插图珍藏本,如《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米开朗琪罗传》《贝多芬传》《罗丹艺术论》《艺术哲学》和版画插图珍藏本《约翰•克里斯朵夫》。
在这些巨著中,影响最为直接和广泛的,当属《傅雷家书》。这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养的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书。
1957年,傅以“亲美”、“反苏”的罪名被上海市作协开会批判凡十次之多,但因拒不承认“反党反社会主义”而无法戴帽,而到1958年的“反右补课”中,傅却再也无以幸免。1966年的一个孟秋之夜。9月2日的夜晚或3日的凌晨,58岁的翻译大师因不堪忍受红卫兵的殴打、凌辱,坐在自己的躺椅上吞服了巨量毒药,辗转而亡。两小时后,他的夫人朱梅馥从一块浦东土布做成的被单上撕下两条长结,打圈,系在铁窗横框上,尾随夫君而去。
傅雷是一个典型的中国知识分子,他不能违背自己的心灵,他同样不能违反自己的逻辑,不能忍受自己的思想被霸占,更不能让自己的灵魂被否定.。所以他选择了死。悲壮地走完了本不该走完的一生。
傅雷的谢幕是那么悄然无声,又是那么震撼人心。他说:"我素来对死看得极淡,只有鞠躬尽瘁,活一天就做-天的工作,只到有一天,死神来叫我放下笔的时候才休息。"
人们曾对傅雷夫妇是否应该双双自尽争论不休。有的说虽然悲壮但不值得,有的说只要悲壮就值得。傅雷是一位博爱人类、渴望和平的学者,"他的理想是接近贝多芬与罗曼•罗兰的,就是顽强地追求人类的爱,设想爱最终能化解仇恨使人们走到一起。"
二 内容简介:
“家书抵万金”!
这是一部“又热烈又恬静,又深刻又朴素,又温柔又高傲,又微妙又率直”的书信集:一位中国父亲给远在欧洲学艺的孩子的家书。傅雷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把自己的人生的智慧、生活的经验、艺术的体会、文化的感悟,都毫无保留地贡献了出来。
《傅雷家书》不是一本普通的家书。傅雷在给傅聪的信里常这样说:"长篇累牍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发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这是一本"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也是"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更是既平凡又典型的"不聪明"的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深刻写照。
最受欢迎的读物《傅雷家书》是青年人最喜爱的读物,也是千千万万中国家庭必备的经典藏书!
更富人情味的“家书”
2003年新版《傅雷家书》恢复了当年被大量删节的充满“人情味”的文字。其中未发表者四十封,有增补者六十五封,共增加八万余字,并搜集傅雷全家各时期珍贵照片一百五十幅,烘托出一个充满亲情的温馨家庭,是一部原汁原味恢复原貌的《傅雷家书》。
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
高尚的父母,成功的儿女--傅雷夫妇作为中国父母的典范,一生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天下父母子女强烈的感染启迪。
《傅雷家书》出版十八年来,五次重版,十九次重印,发行已达一百多万册,一九八六年曾荣获“全国首届优秀青年读物”一等奖。
二 内容评论:
父亲的礼物:《傅雷家书》 傅敏
这是一部“又热烈又恬静,又深刻又朴素,又温柔又高傲,又微妙又率直”的书信集:一位中国父亲给远在欧洲学艺的孩子的家书。新版《傅雷家书》恢复了当年被大量删节的充满“人情味”的文字。其中未发表者四十封,有增补者六十五封,共增加八万余字,并搜集傅雷全家各时期珍贵照片一百五十幅,烘托出一个充满亲情的温馨家庭,是一部原汁原味恢复原貌的《傅雷家书》。
为了纪念父亲诞辰九十五周年,母亲诞辰九十周年,《傅雷全集》、《傅雷译文全集》和《傅雷著作全集》即将面世;在整理文稿的过程中,重编了《傅雷家书》,由辽宁教育出版社同时出版。
原三联版《傅雷家书》的编排是以日期为准,然而不少书信很长,往往是数日陆续写就;现在书信的编排以邮寄日期为准。这样,选编了家信二百通:父亲信一百六十一通,母亲信三十九通。中文信分别为一百三十八通和三十八通,其余为英法文信,由香港中文大学金圣华教授翻译。
与原三联版《傅雷家书》比较,除了调整和改正误植之处外,新增家信三十四通:父亲信十一通,母亲信二十三通。补充内容的信六十五通:父亲信五十六通,母亲信九通。并以残存的六通哥哥家信为前言,楼适夷先生教学设计>文章为代跋。
全书文中注释为编者所加;方括号内的注解,为全圣华教授或编者的译注。此外文中穿插了一些我们家各个时期照片。希望读者更喜欢这本家书。
二○○三年元旦
一种真学问
刘克定
十多年前,读《傅雷家书》的时候,曾很为傅雷对儿子那种细腻、深沉的情感所感染,很为那种严肃的家风所感动。这两天偶又反刍这本书,觉得应该想到的远不只此。这本书的价值,是以一种伟大的父爱,将自己对人生的冷静的理智和对祖国对艺术的热爱,传输给即将走向人生的儿子,使他懂得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懂得用严肃的态度对待生活。正如书中所说,这些家信,决不是空唠叨,也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一面「镜子」或一根「手杖」,实际上是丰富的精神养料。这就是为什麽时至今日仍能震撼千千万万读者心灵的原因。
写家书是不容易的,虽然无须多少文采。然而一定要有学识,古今中外,政治经济,为人处世,治学求知,倘积学不够,指鹿为马,就会产生误导,无异於害人。同时还得有正确的人生态度,「其身正,其令则行」,家书当然不是发命令,但潜移默化,影响不小。贪财的父亲,是不会要儿子去摩顶放踵,以利天下的。此外就是平等对话,不是训人。「我知道克利斯朵夫(晚年的)和乔治之间的距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是免不了的。但我还不甘落后,还想事事、处处,追上你们,了解你们,从你们那儿汲取新生命,新血液,新空气」,无疑,这种教学相长的精神,是傅雷给儿子写信的另一种动力,从年轻人的见解中,获得新的教益。
台湾学者南怀谨说:「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有十三套学问,流传下来的只有一套--《曾国藩家书》。」我看,评价《傅雷家书》也可作如是观,这位大翻译家、文学家的家书,何尝不是一套大学问、真学问。曾国藩多谈政,傅雷多谈艺,但共同的一点,都谈到了做人和做学问。曾国藩还讲了用人,这是从政者的必修课,在这一方面,曾国藩有许多可供今人效法的东西,如果不把他镇压太平天国的历史问题搅和在一起的话。
过去我们讲究「幼承庭训」,注重家学渊源,所谓「书香门第」、「将门虎子」,确也出了不少人才,可见家庭教育的重要。后来,「文革」一「洗礼」,就都「洗」掉了,家庭一「减负」,就指望社会和单位、学校把儿子培养成才,父母也就成了真正的衣食父母。有不少年轻人工作能力、适应能力、组织能力均不合要求,有的从艺不讲艺德,为官贪馋懒散,庭训不力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重振庭训,树立好的家风,对净化社会风气,培养民族精英,意义不小。遗憾的是,有不少「掌门人」对此并不感兴趣,认为只要让孩子认识钱币就行了。据报纸报道,有的官员公开说:「当官不发财,请我都不来」,「我要贪污干什麽?喝酒有人敬,要钱有人送,要女人也有人去想办法,还用得着我贪吗?」这种人在自己家里又怎麽说,就可 想而知了。这是家庭的悲哀,也是社会的悲哀。
倘良知未泯,我想劝这些人去找来《傅雷家书》和《曾国藩家书》读读,或可有所增益。这种真学问、大学问,有些人偏是学得太少,也做得太少。
听傅敏说父兄:《傅雷家书》之外的温情故事
喜欢外国文学的人恐怕都读过傅雷先生的译著,也一定知道《傅雷家书》。日前傅雷之子傅敏先生为《傅雷全集》出版事宜(800多万字的全集由辽宁教育出版社1月正式出版)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今年65岁的傅敏退休前是北京第七中学的英语特级教师。他是最早发现傅雷家书》巨大精神价值的人,也是家族中承受苦难最多的人。多年来他一直生活在父亲傅雷与兄长傅聪的耀眼光芒之下,至今仍在为传播父兄的成就而默默无闻地做着他所能做的一切。
"新家书"少了严酷,多了温情
傅敏说,1981年第一版《傅雷家书》受当时社会条件限制,只能把符合"严是爱"思想的家信选编进去,而有人情味的内容则被视为"资产阶级的情调",是不准选发的,所以人们从家书中只看到了傅雷教子"严"的一面。而事实上,傅雷也有十分细腻慈爱的一面。今年1月再版的《傅雷(新)家书》主要增补的就是当年被删掉的、最能体现作为父母对去国离乡的儿子殷殷关切之情的内容。那细腻的叮咛和嘱咐,即使给今天出国留学的孩子看也是非常具有指导意义的。
对傅聪的教育,傅雷是很变通的
傅敏说,哥哥三岁时就表现出对音乐的特殊偏好与过人天分。为了让傅聪专心在音乐道路上发展,傅雷把他从小学撤回,由他亲自教语文,其他课程另请家教。傅聪九岁开始正式拜师学琴。
到了十二岁,关在家里练了三年琴的傅聪进入了反抗期,说什么也不练了。
当时,好友钱钟书劝傅雷,不能总把傅聪圈在家里,孩子需要跟外界接触。于是傅雷不再坚持,把傅聪送到学校上学。可是淘气的傅聪根本不好好上课,不是逃学就是捣乱。
1948年,全家搬往昆明。到昆明后,十六岁高中还没读完的傅聪,竟然考上了云南大学。1949年傅雷带着妻子和傅敏离开昆明,辗转经香港、天津回到上海,把傅聪留在云南托付朋友照看。
"家书"凝聚父子深情
在大学里,傅聪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唱诗班,用美军撤退时留下的钢琴给大家伴奏。同学们发现了他在音乐上的天赋和造诣,自发组织了一场傅聪独奏募捐音乐会,让傅聪用募来的钱做路费,去寻求艺术发展。傅聪这才觉醒,原来自己是那么热爱音乐!他坐了一个多月的火车来到上海,对父亲说:"我要继续弹琴。"
凭着热爱和执着,傅聪用琴声敲开了通往国际的大门:1953年参加了世界联欢节,1954年到波兰参加肖邦钢琴比赛并受到波兰总统贝鲁特青睐,从而获得留学波兰的机会。父子俩从这时开始通信,这才有了令无数世人为之感动的《傅雷家书》。听傅敏说父兄---《傅雷家书》之外的温情故事
傅雷离世前几年,反思对儿子的教育,内疚地对傅敏说:"你和你哥没有欢乐的童年。我对你们太严了。"而成人成才后的傅聪、傅敏回忆起父亲,感到的既有严厉,也有温情。无论怎样,父亲都令兄弟俩永远感恩、永远敬佩。
评《傅雷家书》
[一点说明]2001年7月,《同舟共进》发表了我的《一本爱读也怕读的书》;之后,几个刊物转载了这篇教学设计>文章,也有读者来函或友人来电,表示大体认同。原因大概是因为:一、我对《傅雷家书》的评论,着眼于展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时代;二、我对傅雷先生的分析,着眼于中国知识分子这一个特殊群体的命运;三、我对傅雷先生及夫人的悲剧的描述,
着眼于中国文化这一个特殊文化类型的能量。2003年1月,傅雷先生的二子傅敏先生重编的《傅雷家书》,由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我将它称之为"重编本"。关于这个本子与原编本的区别,新增多少,调整和改正了哪些误植之处,傅敏先生已在《编辑说明》中说明了。与"重编本"相比,我的教学设计>文章就有很多不到位的地方,唯一的"出路"是重写;使这篇教学设计>文章能够反映"重编本"的全貌。为此,我两次与傅敏先生通话。他十分谦逊,除一处与背景的事实错位,他指出了,其他的,他也许更愿意尊重评论者的自由发挥。重编本《傅雷家书》的责任编辑邵丹女士,也对重写评文表示了希望和支持。
1《狗•猫•鼠》是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的,嘲讽了他们散布的“流言”,表述了对狗“尽情玩弄”弱者、对人又是一副媚态的憎恶。( × )
2《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三篇作品,记述了作者离开家乡到南京、日本求学和回国后的一段经历。 ( √ )
3《父亲的病》中为父亲看病的第二个医生是叶天士。 ( × )
4 鲁迅不喜欢《天演论》 ( × )
5藤野先生是一个有偏见的人 ( × )
6藤野先生为人诚恳公正; (√)
7藤野先生对学生诲人不倦,对研究一丝不苟; (√)
8藤野先生对学术有超越国界的博大胸怀; ╳╳ (√)
9藤野先生向鲁迅询问中国女人裹脚的事,是对中国人的轻视。(×)
10范爱农是一个非常随和的人; (×)
11范爱农常常从乡下搭船进城,是因为他向往城市生活; (×)
12范爱农对辛亥革命是非常欢迎的; (√)
13范爱农从日本留学回国后,一直受到重视和重用。 (×)
14《琐记》中有“肚子疼”绰号的是衍太太。(×)
15陈莲河是《琐记》中的人物。(×)
16《无常》是对保姆阿长的回忆。(×)
17鲁迅是借《狗、猫、鼠》一文来表明他为什么那么讨厌猫的。(╳)
1“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主要原因是:( D )
A、形象好看 B、活泼诙谐 C、能勾摄恶人魂魄 D、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
2《藤野先生》中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是:( C )
A、受到日本同学歧视 B、先生不重视自己
C、要拯救国民的精神 D、学医太难
3《琐记》一文中写了几件事,表达了对衍太太的不满(C )
A.一件 B.两件 C.三件 D.四件
4《朝花夕拾》中,阿长的性格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列哪一个不是阿长的性格特点( C )
A.迷信 B.不拘小节 C.马虎 D.朴实
5阿莲河给鲁迅的父亲看病时所开的药引是什么(B )
A.一对蚂蚁 B.一对蟋蟀 C.一包苦菜 D.都不是
6《琐记》中,衍太太对鲁迅说偷珠宝的事件后,她有没有散布流言( A )
A.有 B.没有
7选择一个正确答案( D)
A、 鲁迅写《范》只为了回忆过去,记住以及想念范爱农。
B、 范爱农不喜欢甚至讨厌自己的先生,因此在先生死时不主张发电报。
C、 鲁迅记忆中的范爱农很坏。
《范爱农》记叙的是鲁迅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
8下列教学设计>文章不属于《朝》的是(A)
A、《风筝》 B、《无常》 C、《父亲的病》 D、藤野先生
9朝花夕拾》中记叙鲁迅为了寻“另一类的人们”而到南京求学的经过的是 B
A《五猖会》 B《琐记》 C《父亲的病》 D《无常》
10鲁迅早年留学学习医学的国家是( A )
A、日本 B、美国 C、苏联 D、英国
11范爱农和鲁迅初次相识的地点是:( C )
A、东京 B、北平 C、横滨 D、绍兴
12《朝花夕拾》中,鲁迅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对“正人君子们”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嘲弄和鞭挞是哪篇教学设计>文章?(B)
A《琐记》 B《无常》 C《二十四孝图》 D《狗猫鼠》
13下列教学设计>文章中不曾提及“长妈妈”的篇目是:( D )
A狗猫鼠 B五猖会 C二十四孝图 D琐记
14“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这段文字描写的是:( ) A孔乙己 B范爱农 C藤野先生 D寿镜吾老先生
10、“好。那么,走罢!”而去“寻别一类人们去”一语出自鲁迅的《 》篇。(《琐记》)
11 鲁迅在《琐记》一文中,用了“____________”一词来讥讽洋务派的办学。(乌烟瘴气)
12 鲁迅在《琐记》中写自己一有空闲,就照例地吃侉饼,花生米,辣椒,看《天演论》,表现出鲁迅探求真理的____________。(强烈欲望)
13《范爱农》一文中,作者追述了在日本留学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_________。(生活片段)
14《藤野先生》记叙了作者在日本留学时的学习生活,记叙了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分别的几个片段,并说明了在仙台医专时_________的一生中重要的经历。(弃医从文)
15鲁迅在《二十四孝图》里,针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孝道故事做了分析,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
16《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_________的急切兴奋的心情,揭露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 (迎神赛会)
17鲁迅在《 》深切表达了对日本没有民族偏见的正直热诚的先生的怀念。(藤野先生)
18 作者回忆少年读了这一本孝子的教科书后,觉得其中“自然也有可以勉力仿效的故事”,如“子路负米”,“黄香扇枕”,“陆绩怀橘”之类。而“哭竹生笋”的故事则有些可疑,还有“卧冰求鲤”的故事,如模仿则有性命之忧了。
19作者在文中用“甚于洪水猛兽,非常广大,也非常长久,能使全中国化成一个麻胡,凡有孩子都死在他肚子里。”,表达了鲁迅先生对“妨害白话者”的愤怒之情。
20鲁迅首次知道“赫胥黎”,接触“物竟天择”,“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是在矿路学堂,这段经历在,《琐记》中提及。
21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说起儿时生活常常出现对迎神赛会、看戏等情节的回忆,如《无常》,《五猖会》。
22在《琐记》一文中鲁迅先生曾描述了新学堂与旧学堂的区别。
23鲁迅在《无常》一文中,通过对__________的描述,指出“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以讽刺当时社会上的“正人君子”之流。(无常)
24鲁迅寓居的东墙上,一直挂着他的老师藤野先生的照片
25鲁迅在日本留学时认识的一位朋友,当时彼此都没有什么好感,但回国偶遇之后,交往甚密,这位朋友是范爱农。
9、 迅在《琐记》中记叙为了“寻别一类人们去”又选择了无须学费的南京________。(江南水师学堂)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