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403885  403893  403899  403903  403909  403911  403915  403921  403923  403929  403935  403939  403941  403945  403951  403953  403959  403963  403965  403969  403971  403975  403977  403979  403980  403981  403983  403984  403985  403987  403989  403993  403995  403999  404001  404005  404011  404013  404019  404023  404025  404029  404035  404041  404043  404049  404053  404055  404061  404065  404071  404079  447348 

2.第⑼段“如此看来”中的“此”指代:                    第⑾段“原来其意盖出于此”中的“此”指代:              

试题详情

1.细读全文,作者的观点是                              

试题详情

1、第①段中“‘天才’们又是怎样想的呢”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它的作用是什么?    2、第③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④段中列举的事例是为了阐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⑤段运用的论证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线为本文划分层次。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6、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花瓶与木桶

⑴如果花瓶碎了,怎么办?大多数人的做法是,把碎片扔掉!

⑵且一扔了事,干脆利索,全然不曾思考与之有关的规律。

⑶那么,这里头有规律吗?

⑷有。这就是,将碎片按大小排列并称过重量后即可发现:10-100克的最少,1-10克的稍多,0.1-1克的和0.1以下的最多!尤其有趣的是,这些碎片的重量之间有着严整的倍数关系,即:最大碎片与次大碎片的重量比为16:1,次大碎片与中等碎片的重量比为16:1,中等碎片与较小碎片的重量比是16:1,较小碎片与最小碎片的重量比也是16:1。于是,发现这一倍比关系的人便将此规律用于考古或天体研究,从而由已知文物、陨石的残肢碎片推测它的原状,并迅速恢复它们的原貌!

⑸这位极善思考的聪明人,就是丹麦科学家雅各布·博尔!

⑹可是,我们做到了吗?没有。

⑺打碎瓶子的经历,我们肯定有过,可是,当包含其间的规律从我们的身边淘气地溜走时,我们拥抱过它吗?

⑻没有!就因为迟钝!

⑼如看来,花瓶碎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千万别一不留神,把我们的聪明打碎了!

⑽有位奥地利医生叫奥斯布鲁格,他父亲是个卖酒的,为了判明高大的酒桶里还有没有酒,这位父亲经常用手在桶外头敲敲,然后由声音判定桶里还有多少酒,是满桶还是空桶。父亲的这一做法启发了他,他便由此推论,人的胸腔腹腔不也像只桶吗?医生敲敲病人的胸腔腹腔并细心听听,不就可以由声音判明他的病情了吗?于是细细钻研,认真总结,终于发明了著名的诊病方法---叩诊。

⑾有人更聪明,由木桶而提出了著名的“木桶理论”,即: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板,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木板。只有桶壁上的所有木板都足够高,那木桶才能盛满水,反之,只有一块不够高度,木桶里的水就不可能是满的!怪不得人们常常大声疾呼要补缺补差抓落后环节,原来其意盖出于

⑿如此看来,这个世界处处有哲学,瓶里有,桶里也有。

试题详情

6、读完全文后,你对“责任”是怎样看待的?

答:                                                           

                                

试题详情

5、本文以“最苦与最乐”为题,而不以“苦与乐”为题,为什么?

答:                            

试题详情

4、用精确的语言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论点。(10字以内)

答:□□□□□□□□□□。

试题详情

3、你认为,文章最后所说的“卸却”责任与“解除”责任有何不同?

(1)“卸却”责任指□□□□□□□□□□。(10字以内)

(2)“解除”责任指□□□□□□□□□□。(10字以内)

试题详情

2、请从最后一段中找出与“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内涵相符的一句。

答:                            

试题详情

1、按已给空格用原文填空。

在作者笔下,贫而不苦的原因是□□,失意不苦的原因是□□,老、病、死不苦的原因是□□。作者认为真正的痛苦源自□□□□□□□□。

试题详情

5.第 5 节中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名言引用得是否妥当?为什么?(不超过100字)

                                              

最 苦 和 最 乐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老、病、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人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

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于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

自己加了一层责任。有了这种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是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病、老、死,可以达观排解的开。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更重了。

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得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真是不可以言语形容。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种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是真乐。人生须知道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却是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一翻过来,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

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人生若能永远像二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到了成长,那责任自然压在你头上,如何能躲?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尽得大的责任,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得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