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404008  404016  404022  404026  404032  404034  404038  404044  404046  404052  404058  404062  404064  404068  404074  404076  404082  404086  404088  404092  404094  404098  404100  404102  404103  404104  404106  404107  404108  404110  404112  404116  404118  404122  404124  404128  404134  404136  404142  404146  404148  404152  404158  404164  404166  404172  404176  404178  404184  404188  404194  404202  447348 

14.补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意选做9题)(9分)

(1)几处早莺争暖树,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     ,中间小谢又清发。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3)东篱把酒黄昏后,    。  李清照《醉花阴》

(4)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 刘禹锡《陋室铭》

(5)不应有恨,            ? 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9)问渠那得清如许,    。 朱熹《观书有感》

(7)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 曹操《观沧海》

(8)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忙:      。 北朝民歌《木兰诗》

试题详情

13.结合全文说说为什么“自然才是最大的和终极的恐怖主义”?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9分)

试题详情

11. “按目前全球各个国家对石化等能源的使用情况推算”一句为什么不能去掉?(4分)

试题详情

10.第四段划线的句子用到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4分)

试题详情

9.第三段说“人类对这次大灾难所要负的责任是助纣为虐”。简要概括“大灾难”和 “助纣为虐”分别指的是什么?(4分)

试题详情

8.读完这篇文章,你获得了怎样的人生启迪?联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9分)

        [二] 谁来为最大的恐怖主义买单(22分)

①2004年12月29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强烈地震引发海啸造成了各国15万多人的死亡。也许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求援工作的展开,这次灾难的死伤人数还会上升,财物受损还会扩大。这场灾难再次验证了一句名言,自然才是最大的和终极的恐怖主义

②从表面上看,这次的地震和海啸好像是与人类无关,但细细考察和分析,席卷东南亚、南亚沿海的印尼、斯里兰卡、泰国、马尔代夫、马来西亚、印度等国家的大灾难背后不乏人祸的因素,而且这是大自然在借这种威力向人类发出又一次强烈的警告。

人类对这次大灾难年要负的责任是助纣为虐,因为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升高、海水污染、珊瑚礁损害等都造成了沿海生态的脆弱,沿岸居民抗灾防灾能力的减弱。海啸、海浪、风暴和台风等自然的威力在脆弱的生态和人类面前比以往要强大得多,其肆虐、逞凶和毁灭人类的程度也要比过去巨大得多。

④人类生活、工业生产所使用的石油及其他燃料和能源排放到大气和自然中的结果是使全球变暖,全球变暖的结果是使海平面升高。大量的科学研究证明,20世纪全球海平面已平均上升了10-20厘米,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最新的报告指出,按目前全球各个国家对石化等能源的使用情况推算,到2100年,海平面还要上涨9-88厘米。

⑤海平面上升的结果必然使沿海国家更容易遭受海啸、海浪、风暴和台风等的破坏,从沿居民的住宅、交通和基础设施到农田、工厂企业,从本地居民到旅游者,无一不受到危害。更为可怕的是,海平面升高的危害不只是地震海啸,而是将要淹没马尔代夫这样的国家。同样,这种家园和栖息地被淹没的危险还直逼有1700万人口的孟加拉国,那里的居民只生活在高出海平面约一米的陆地。即使海水还不至于淹没那里人们的家园,但逐渐升高的海平面也必然污染他们的淡水系统,使他们的生存面临威胁。

⑥那么,谁应为这次的自然恐怖主义负责?消耗了全球最多能源的美国,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占世界第一,为全球排放总量的1/4,但是,却死活不肯签署“京都议定书”,理由是会束缚美国经济的发展,影响美国经济竞争力。由此可见,人类既是大自然恐怖主义的帮凶,又在不同的经济实力下遭受不等量的损害与生命和健康损失,同时还要不平等地为大自然恐怖主义的后果付出不同的买单费。

⑦如果每个人、每个国家都为自己所居住的这块栖息地负起责任,在面对大自然这个最大的恐怖主义时,人类才有能力应对它,当然最好的结局是人类减少自己的助纣为虐行为,避免“恐怖主义“的产生和出现。  (摘自2005年3月28日《语文报》)

试题详情

7.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主人公是个什么样的人?(4分)

试题详情

5.“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明事物因欣赏角度不同而显出不同特点。试从两个角度对第二段划线句子的进行赏析。(4分)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