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404250  404258  404264  404268  404274  404276  404280  404286  404288  404294  404300  404304  404306  404310  404316  404318  404324  404328  404330  404334  404336  404340  404342  404344  404345  404346  404348  404349  404350  404352  404354  404358  404360  404364  404366  404370  404376  404378  404384  404388  404390  404394  404400  404406  404408  404414  404418  404420  404426  404430  404436  404444  447348 

5.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任何心理活动,任何创作,也许都具有“一次性”。

②揣度别人是很困难的。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③作者的回顾,事后的创作谈,能在多大程度上与实际创作情状复合,是值得怀疑的。

④甚至揣度自己也未见得容易多少。

⑤人不能把脚两次伸进同一条河里。

⑥比方说这篇小说写过这么久了,尽管我现在能尽力回忆当时写作的心境,但时过境迁,当时的心境是绝对不可能再完整准确地重现了。

A.⑤①⑥③②④  B.③⑥⑤②④①  C.  ②④⑥③⑤①  D.①⑥③⑤②④

试题详情

4. 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 会员家属除凭发出的入场券外,还须有家属徽章,二者缺一即不能入场。

    B. 木材加工厂的厂长汇报了他们如何引进先进技术,积极改进本厂设备,发动职工努力学习新设备的使用方法,从而推出了一系列新产品。

    C. 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因为人口基数大,劳务市场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将长期存在。

    D. 草原上姑娘们的衣裳像洁白的云霞一般,亮丽动人。

试题详情

3. 解释下面文段中加点的词。(3分)

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① 虽:          ②名:         ③奋:    

试题详情

2.根据课文默写。(10分)

           ,白露为霜。(《诗经》)

            , 如闻泣幽咽。(杜甫《石壕吏》)

           ,孤帆天际看(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④今夜偏知春气暖,            。(刘方平《月夜》)

⑤庭下如积水空明,            ,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

注意:⑦⑧⑨三题任选两题。

⑦改革之风已靡及中华大地,要改革就必须开放,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但“开窗”虽好,不免有苍蝇蚊虫飞进来,这就需要我们有“              ” 的头脑。(用《<论语>十则》中的句子回答)

⑧曹操《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草木景色的句子是:        ,     

⑨走进无锡人杰苑,看到里面介绍的从三千多年前江南文明远祖泰伯到当代电脑排版印刷术的发明者王选等历代无锡名人,我们不由得想起赵翼《论诗》中“                ”的诗句。

试题详情

1.根据拼音写汉字。(3分)

①qiè    意  ② 晨光xī    微  ③心无旁wù    

试题详情

(二)

奇特的“黑烟囱”

“黑烟囱”是耸立在海底的硫化堆积物,呈上细下粗的圆筒状,形似烟囱状,所以被科学家形象地称为“黑烟囱”。 它们的直径从数厘米到2米,高度从数厘米到50米不等。

专家们认为,海底“黑烟囱”的形成过程很复杂,主要与海水及相关金属元素在大洋地壳内热循环有关。由于新生大洋地壳或海底裂谷地壳的温度较高,海水沿裂隙向下渗透可达几公里,在地壳深部加热升温后,淋滤并溶解岩石中的多种金属元素,又沿着裂隙对流上升并喷发在海底。它们刚喷出时为澄清的溶液,与周围的海水混合后,很快冷凝成“黑烟”,并在海底及其浅部通道内堆积成硫化物。

“黑烟囱”喷出的溶液富含铜、铁、硫、锌,还有少量的铅、银、金、钴等金属和其他一些微量元素。这些物质往上跑不了多高,就会像天女散花般地从烟柱顶端四散落下,沉积于烟囱的周围,从而形成含量很高基本没有土石等杂质的矿物堆。

 除了矿物质,这些“黑烟囱”让科学家们兴奋的更重要原因是,它的周围活跃着一个崭新的生物群落--热水生物,比如长达3米而无消化器官,全靠硫细菌提供营养的蠕虫,又如白螃蟹之类。说明地球上不仅有人们所熟悉的,在常温和有光的环境下通过光合作用生产有机质的“有光食物链”,还存在着依靠地热支持,在深海黑暗和高温高压的环境下,通过化合作用生产有机质的“黑暗食物链”,从而构成了繁荣的深海生物圈。换言之,因为处在海洋深处,阳光无法照射到那里,它们不能依靠光合作用来合成生命物质,只能通过自身的化学反应合成生命物质来生存。

在这里,海水的水温高达350℃,生物生活在既无氧也无光的高温高压环境下,并依靠氧化大量有毒有害的硫化物获得生命的能量。这种生存环境,很类似地球早期环境的极端高温环境:热泉水温高达350℃,周围水温为2℃,缺氧,遍布还原性的有毒气体和金属离子。

一些生物基因组的研究显示,这些生物非常原始,接近所有生命的共同祖先。科学家们为此提出:生命莫非就是起源于这些“黑烟囱”的周围?

另外,海底“黑烟囱”周围生物的多样性和生物密度也可与热带雨林相媲美,目前新发现的生物种类已经达到了10个门类500多个种属。

近些年来,海底热液活动及其多金属硫化物、生物资源为国际社会常年关注,成为国际科学前沿的课题。虽然对热液硫化物的探索和开发谈不上争夺,但各国科学家们都很明确,谁对“黑烟囱”的了解更多,谁就有可能在生物和基因科学中取得先机,谁就有可能揭开生命起源之谜。因此,对深海的进一步探索和了解,各国都不甘落后。

15. 生活在海底“黑烟囱”周围的生物存在着怎样的生存方式?(4分)

16. 请根据“黑烟囱”的形成过程,给“黑烟囱”下一个科学的定义。(4分)

17. “黑烟囱”对深海生物及人类有什么意义?(3分)

18. 下列判断中哪些是错误的?请简述理由。(4分)

(1)科学家们重视研究“黑烟囱”是因为它的周围活跃着一个崭新的生物群落,说明了地球上不仅有“有光食物链”,还存在着“黑暗食物链”。

(2)“黑烟囱”周围虽然是无氧无光的高温高压环境,却生存着许多生物,其生物密度和多样性不亚于热带雨林。

(3)经过研究,科学家发现“黑烟囱”周围的生存环境,很类似地球早期环境的极端高温环境。这些生物,接近所有生命的共同祖先,由此推导出生命起源于“黑烟囱”的新结论。

试题详情

(一)

父亲的斧头

一把斧头完成的最后一道工序是淬火

父亲的习惯是把一把刚刚淬过火的崭新斧头钳起来,将斧头对准砧子后的那尖角,在那上面用力啃一啃,看这把斧头的钢口如何,它能否吃得动这铁。

正因为这样,那只砧子的尖角斧痕累累,刚刚削过的新痕泛着银白。而那把父亲才试过后用力抛在地上的斧头还很烫手,新斧头发着蓝光。

这时候,父亲瞅一眼躺在前面的斧头,一只脚踩在砧墩上,端起那只水烟锅,咕嘟咕嘟抽起烟来。而此时,我就能歇歇手,赶快离开打铁铺,跑到大门外边去。我始终想远离这丁当作响的日子,跑到外面的世界闯荡。那时候我像一把刚刚打造好的斧头,准备磨快刃子,等待机会,狠狠砍生活两斧头。

一次,放了暑假,父亲要我给他搭下手,打造一批镰刀。满山遍野的庄稼都黄了,都在等待镰刀来收割。人们需要镰刀,庄稼更需要镰刀,金黄的麦子都张了口,几乎要叫出声来。父亲心里很着急。我不在乎这些,我想我的事。

我对父亲说,我不想打镰刀,我想去采药。我想像着采到了一大麻袋药。那时候我们那里的秦艽正在卖着好价钱,我想自己挣回自己的学费。我觉着打镰刀挺费事的。

父亲并没有反对我去采药。他说,去吧,去干你爱干的事。

其实,我不知道什么是我爱干的事。比如说父亲,打一把斧头,打一张镰刀,然后抽一锅水烟,睡时喝二两烧酒。这些他都肯定爱干,而且每样都干得从容不迫。我呢?截止那一个秋天,还没有干成一件事。我总是喜欢想入非非。

我打定了主意去采药。我在离家二十里的山上转悠了三天就没有耐心了。别人总在低头工作,而我却怎么也找不到药,那些长在灌木中的药材总是与我擦身而过。

二十里外我似乎听到父亲锻打镰刀的声音。我想,那些刚刚打好的镰刀正被它的主人磨得锋利无比,一张张镰刀正伸向成熟的麦子。

父亲打完了镰刀,紧接着又开始打造斧头。父亲的斧头总是供不应求。

我垂头丧气地站在父亲面前,父亲一声不吭,他钳起一把刚淬过火的斧头,在砧子上狠狠啃了两下。

这时候,我确实该为我自己羞愧了。我不能眼看着自己这把刚出炉的斧头就这样白白地锈掉,然后当废铁处理掉。我总得好好用上两下子,砍出两道新印子。父亲打造了大半辈子钢口很硬的斧头,不能败在我这把斧头上。

[注释]①淬(cuì)火:把金属工件加热到一定温度,然后浸入冷却剂(油、水等)急速冷却,以增加硬度。 ②秦艽(jiāo):草本植物,可入药。

11.文章以“父亲的斧头”做标题有什么作用?(3分)

12. 文中的语言富有表现力,请结合上下文作简要品析。(4分)

(1)金黄的麦子都张了口,几乎要叫出声来。

(2)父亲一声不吭,他钳起一把刚淬过火的斧头,在砧子上狠狠啃了两下。

13.文章结尾说“我确实该为我自己羞愧了”,“我”为什么羞愧?“我”今后会怎么做? (4

分)

14.文中的“父亲”给人印象很深。父亲是怎样的一个人?选取典型材料进行分析。(4分)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