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404607  404615  404621  404625  404631  404633  404637  404643  404645  404651  404657  404661  404663  404667  404673  404675  404681  404685  404687  404691  404693  404697  404699  404701  404702  404703  404705  404706  404707  404709  404711  404715  404717  404721  404723  404727  404733  404735  404741  404745  404747  404751  404757  404763  404765  404771  404775  404777  404783  404787  404793  404801  447348 

楚有养狙以为生①者,楚人谓之“狙公”。旦日②,必部分③众狙于庭,使老狙率以之山中,求草木之实,赋什一以自奉④。或不给,则加鞭棰焉。群狙皆畏苦之,弗敢违也。 一日,有小狙谓众狙曰:“山之果,公所树与?”曰:“否也,天生也。”曰:“非公不得而取与?”曰:“否也,皆得而取也。”曰:“然则吾何假于彼而为之役乎?”言未既,众狙皆寤。其夕,相与⑤伺狙公之寝,破栅、毁柙⑥,取其积,相携而入于林中,不复归。狙公卒馁而死。 郁离子曰:“世有以术使民而无道揆者,其如狙公乎?惟其昏而未觉也⑦,一旦有开之,其术穷矣。” (《郁离子·术使》)

[注释]

①养狙以为生:靠养狙来维持生活。狙,猴类。②旦日:(每天)早晨。③部分:安排,组织分派。④赋什一以自奉:分给它们十分之一用来自己吃。⑤相与:一起。⑥破栅毁柙:打破栏杆,捣毁笼子。柙,关兽的木笼。⑦惟其昏而未觉也:正因为他们还糊涂而没有觉醒。

[练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①或不给,则加鞭棰焉(   ) ②山之果,公所树与(   ) ③狙公卒馁而死(   ) ④众狙皆寤(   )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3.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这则故事的寓意。 五、临江之麋 临江①之人,畋得麋麑,畜之。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其人怒,怛②之,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使勿动,稍使与之戏③。 积久,犬皆如人意。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④我友,抵触偃仆,益狎。犬畏主人,与之俯仰⑤甚善,然时啖其舌。 三年,麋出门外,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外犬见而喜且怒,共杀食之,狼藉⑥道上。麋至死不悟。

(《柳河东集·三戒》)

[注释]

①临江:地名,江西省清江县。②怛(dá):惊恐。③稍:渐渐。使与之戏:即“使其与之戏”,让狗和小鹿一起玩耍。④良:的确。⑤俯仰:周旋,应付。⑥狼藉:散乱的样子。

[练习]

试题详情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①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   ) ②术未尽也(   ) ③先则恐逮于臣(   ) ④今君后则欲逮臣(   )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3.你认为赵襄王落后的原因是什么?你赞成王子期的看法吗?

试题详情

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①有可使求马者乎?”伯乐对曰:“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②。天下之马者③,若灭若没,若亡若失,若此者绝尘弥辙④。臣之子皆下才也,可告以良马,不可告以天下之马也。臣有所与共担纆薪菜⑤者有九方皋,此其于马,非臣之下也。请见之。”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穆公曰:“何马也?”对曰:“牝⑥而黄。”使人往取之,牡而骊⑦。穆公不说。召伯乐而谓之曰:“败矣!子所使求马者,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 伯乐喟然太息曰:“一⑧至于此乎!是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若皋之所观,天机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若皋之相马,乃有贵乎马者也。” 马至,果天下之马也。 (《列子·说符》)

[注释]

①子姓:您的家族。姓,标志家族系统的称号。②形容筋骨:形体外表、筋肉骨架。相,仔细观察。③天下之马者:天下绝伦之马。④绝尘:不扬尘土,形容跑得快,灰尘来不及沾到马蹄上;弥辙:没有车辙,形容拉的车速度极快,车轮碾过没有留下痕迹。弥,同“弭”。⑤担纆(mò)薪菜:担柴拾草。纆,绳索。菜通“采”。⑥牝(pìn):雌。⑦牡(mǔ):雄;骊(lí):纯黑色的马。⑧一:副词,竟然。

[练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①请见之(   ) ②三月而反(   ) ③穆公不说(   ) ④是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   )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3.九方皋相马的方法,对我们观察认识事物有什么启发? 三、赵襄主学御 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①,俄而与子期逐②,三易马而三后③。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④于马,而后可以进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逮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⑤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⑥后也。” (《韩非子·喻老》)

[注释]

①御:驾车。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②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③易:更换。后:方位名词作动词,落后。④调:谐调。⑤诱:引导。⑥之所以:这就是……的原因。

[练习]

试题详情

客有过①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②有积薪。客谓主人:“曲其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③不应。居无何,家果失火,乡居里中人哀而救之,火幸息④。于是杀牛置酒,燔发灼烂⑤者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⑥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乡使⑧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无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主人乃寤⑨而请之。 (《说苑·权谋》)

[注释]

①过:拜访。②傍:同“旁”,旁边。③嘿(mò)然:嘿,同“默”,不说话的样子。④息:同“熄”,灭。⑤燔(fán):烧;灼(zhuó),被火烧伤。⑥而不录:却不邀请。而,却;录,录用,此处指邀请。⑧乡(xiàng)使:当初如果。乡,同“向”,从前;使,假如。⑨寤:同“悟”,醒悟,觉悟。

[练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①乡居里中人哀而救之(   ) ②于是杀牛置酒(   ) ③余各以功次坐(   ) ④今论功而请宾(   )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3.这则寓言告诉了人们什么道理?

试题详情

汉九年,贯高怨家知其谋,乃上变告之。于是上皆并逮捕赵王、贯高等。十余人皆争自刭,贯高独怒骂曰:“谁令公为之?今王实无谋,而并捕王;公等皆死,谁白王不反者!”乃车胶致①,与王诣长安。治张敖之罪。上乃诏赵群臣宾客有敢从王皆族。贯高与客孟舒等十余人,皆自髡钳②,为王家奴,从来。贯高至,对狱③,曰:“独吾属为之,王实不知。”吏治榜笞数千④,剌剟⑤,身无可击者,终不复言。吕后数言张王以鲁元公主故,不宜有此。上怒曰:“使张敖据天下,岂少而女乎!”不听。廷尉以贯高事辞闻,上曰:“壮士!谁知者,以私问之。”中大夫泄公曰:“臣之邑子⑥,素知之。此固赵国立名义不侵为然诺者也⑦。”上使泄公持节问之箯舆前⑧。仰视曰:“泄公邪?”泄公劳苦如生平欢,与语,问张王果有计谋不。高曰:“人情宁不各爱其父母妻子乎?今吾三族皆以论死⑨,岂以王易吾亲哉!顾为王实不反,独吾等为之。”具道本指所以为者王不知状⑩。于是泄公入,具以报,上乃赦赵王。 (选自《史记·张耳陈余列传第二十九》) [注释] ①车胶致:乘坐密闭的囚车。②髡(kūn)钳:把头发剃光,用铁圈锁住脖子。③对狱:回答审问。④榜笞:捶击,鞭打。⑤剌?(duō)用烧红的铁条刺。⑥邑子:同乡人。⑦不侵:不受侵辱。然诺:答应,允诺。⑧节:符节,凭证。箯(biān)舆:竹编的舆床,类现在竹床。⑨三族:说法不一。一说父昆弟,已昆弟,子昆弟;一说父、子、孙。此处指父母、兄弟、妻子。论:依法判处。以:通“已”,已经。⑩本指:原意。指,通“旨”。状:情况。 [练习]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刭(    )  (2)白(    )  ? (3)诣(    )  (4)族(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3.对于贯高的“忠”,你怎样理解?

试题详情

秦假道于周以伐韩,周恐假之而恶于韩,不假而恶于秦。史黡谓周君曰:“君何不令人谓韩公叔曰:‘秦敢绝塞而伐韩者,信东周也。公何不与周地,发重使使之楚,秦必疑,不信周,是韩不伐也。’又谓秦王曰:‘韩强与周地,将以疑周于秦,寡人不敢弗受。’秦必无辞而令周弗受,是得地于韩而听于秦也。” (选自《战国策·东周》) [练习]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假(    )  ?   (2)恶(    )  ?? (3)重使(    )  ??(4)使(    )  ?? (5)是(    )  ?? 2.下列各句与文中的“是韩不伐也”句式不同是(    )。 A.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B.而君幸于赵王 C.屈平既黜 D.刘备天下枭雄 3.史黡给周君出了什么主意来解决这个两难的问题?

试题详情

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②焉。曰:“请以此修③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不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选自《说苑·曾子立节》) [注释] ①曾子,即曾参。②邑,城镇。致邑,封赠一座城镇。古代诸侯封给卿大夫的土地,称作采邑。③修,修饰。 [练习]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衣(    )?(2)以(    )?? (3)奚(    )??(4)骄(    )?? (5)纵(    )?? 2.与“不我骄也”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时人莫之许也 B.宋何罪之有 C.沛公安在 D.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试题详情

鲁人身善织屦①,妻善织缟②,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 (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注释] ①屦:古时用麻葛等织成的草鞋。②缟(gǎo):古代的一种白绢。 [练习]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1)身(    )(2)善(    ) (3)或(    )(4)穷(    ) (5)其(    )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3.这则短文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四、燕王学道 客有教燕王为不死之道者?王使人学之,所使学者未及学而客死。王大怒,诛之。王不知客之欺己,而诛学者之晚也。 夫信不然之物而诛无罪之臣,不察之患也。且人所急无如其身,不能自使其无死,安能使王长生哉?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练习]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道(    )   (2)之(    ) (3)未及(    )(4)之(    ) (5)然(    )  (6)察(    )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试题详情

秦攻宜阳,周君谓赵累曰:“子以为何如?”对曰:“宜阳必拔也。”君曰:“宜阳城方八里,材士十万,粟支数年,公仲②之军二十万,景翠以楚之众,临山而救之③,秦必无功。”对曰:“甘茂,羁旅④也,攻宜阳而有功,则周公旦⑤也;无功,则削迹于秦。秦王不听群臣父兄之义而攻宜阳。宜阳不拔,秦王耻之。臣故曰拔。” (选自《战国策·东周》) [注释] ①宜阳:韩国的一个都城。②公仲:韩国相。③临山:依山扎寨。④羁旅:寄居秦国。⑤周公旦:西周政治家。周公姓姬,名旦。周武王之弟,亦称叔旦。周文王的第四子,周武王的同母弟。因采邑在周,称为周公。 [练习]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以为(    )??(2)拔(    )?? (3)方(    )     (4)支(    )?? (5)无功(    )??(6)而(    )?? (7)义(    ) 2.下列句中加点的字与文中“秦王耻之”的“耻”用法相同是(    )。 A.吾妻之美我者 B.大王必欲急臣 C.直可惊天地泣鬼神 D.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3.为什么赵累认为秦军一定能攻下宜阳?

试题详情

秦临②周而求九鼎,周君患之。颜率曰:“大王勿忧,臣请东借救于齐。”颜率至齐,谓齐王曰:“夫秦之为无道也③,欲兴兵临周而求九鼎。周之君臣,内自尽计,与秦,不若归之大国。夫存危国,美名也;得九鼎,厚宝也。愿大王图之。”齐王大悦,发师五万人,使陈臣思将以救周,而秦兵罢。 (选自《战国策·东周一》) [注释] ①九鼎:传说为大禹所铸,世代以为传国之宝。②临:出兵进逼。③秦之为无道也:秦国的做法不符合正道。 [练习]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患(    )(2)于(    ) (3)与(    )(4)不若(    ) (5)存(    )(6)图(    ) (7)罢(    ) 2.颜率是用什么理由打动了齐王,使齐王出兵援周的?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