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404941  404949  404955  404959  404965  404967  404971  404977  404979  404985  404991  404995  404997  405001  405007  405009  405015  405019  405021  405025  405027  405031  405033  405035  405036  405037  405039  405040  405041  405043  405045  405049  405051  405055  405057  405061  405067  405069  405075  405079  405081  405085  405091  405097  405099  405105  405109  405111  405117  405121  405127  405135  447348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词义。

  (1)力( )          

  (2)本( )          

  (3)以待劳( )         

试题详情

7、有人说,本文第5段所言与所述的寓言故事有矛盾的,因为老马在“贞观三年……被玄奘大师选中”,说明老马的成功“在于机遇”,马与驴的天赋相差无几,驴如果被选中驮经书的话一样能有了不得的经历,君不见阿凡提的驴子?你认为如何?

 答:              

有书赶快读

 在人生的旅程中,与饮食男女比,“读书”的地位有些奇怪,表现为说“可不”,说“必须”,都不对。前一个判断与理想不合,后一个判断与事实不合。但理想是一卷长书,你在读书中不断地改变和提高;而事实是个大杂烩,其中也容纳了读书。

 综上,我认为治学之道为--有书赶快读。我这个人,书没少读,有些刚读完还记得清楚,偶然要用,还要临时翻阅,自己常常觉得可笑。

 有书的人不一定读书,没有书的人却到处找书读,这是多么不合理的现象!然而,这又是很自然的现象。因为没有书的人如果不向别人借书,不到图书馆借书,也不来书店门市部看书,那就简直毫无办法;而有书的人,总觉得书已经属于自己所有,随时都可以读,满不在乎,反倒不急于读书或者不想读书了。千万不要像后者。苏东坡写的《李氏山房藏书记》和清代袁枚写的《黄生借书说》都告诉我们:千万不要藏着一大堆书而不加以利用。

 好了!第一步终于迈开了,已经开始读书了,在有书快读时还要专心读,当一本厚厚的书站在你面前,它对你也许是一种难以捉摸的魅力,也许是一种明确的恐怖感。所以你要专心去读,抓住那魅力。记得有好几次我都被书的厚度给吓了回去,可是当专心地读上几页,我就被其魅力所折服,而一门心思读下去。有一次,我一个晚上读完两本小说。

 既然开始读书了,也就打开了求知的门径,因为先人的经验,都可以从书本上发现,所以读书就是借前人或他人经验而获取知识的方法。

 但人们读书之后又应该干些什么呢?思考。当你读书读到“蜘蛛不靠向外辛勤收集食料,却利用自己身体中放出的一种纤维,织成蜘蛛网,已逸待劳地静候一些小昆虫自投罗网”时会想到什么?而培根的思考是:这一种小动物是靠自发的、而非对外的努力,以达成其目标。不管你读什么书,读后都请想一想,也许你就得到了不同的知识。

 最后,我得出结论:哪怕只是政治理论和科学研究的书籍,也要赶快先把它们读得烂熟。因为它们所包括的知识内容是非常丰富的,这些是最重要的基础知识。只有让自己的基础打好了,就不怕读不好书。

 如果现在丢开这些基本的书籍不认真苦读,一心想找秘本,只恐望梅止渴,无济于事。一句话,我认为:如果你们现在手上已经有书,你们就赶快读吧!

试题详情

6、请用最简洁的语言(不超过80字)概括卡耐基的调查内容及结论。

 答:              

试题详情

5、“平庸”和“芸芸众生”各是什么意思?“芸芸众生”指的是那些平庸之辈吗?为什么?

 答:              

试题详情

4、驴子听了老马的叙述“大为惊异。”请回答,驴子对哪些事大为惊异?为什么?

 答:              

试题详情

3、文章最后句子的空格处,合适的关联词语的一组是( )

  A、也许……也许……然而……

  B、有时……有时……然而……

  C、也许……也许……但是……

  D、有时……有时……但是……

试题详情

2、文中“卡耐基的一份调查或许能够说明问题”一句,放在文中哪处合适( )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试题详情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玄( )   着( ) 浩( )

   狭( ) 平( ) 芸众生( )

试题详情

7、在你的学习和生活中,有没有不愿“弯腰”或少“弯腰”的事?请举一例给大家听听。

 答:              

为生活设定目标

 唐太宗贞观年间,长安城西的一家磨坊里,有一匹马和一头驴子。它们是好朋友,马在外面拉东西,驴子在屋里推磨。贞观三年,这匹马被玄奘大师选中,出发经西域前往印度取经。

 17年后,这匹马驮着佛经回到长安。它重到磨坊会见驴子朋友。老马谈起这次旅途的经历;浩瀚无边的沙漠,高入云霄的山岭,凌峰的冰雪,热海的波澜……那些神话般的境界,使驴子听了大为惊异。驴子惊叹道:“你有多么丰富的见闻呀!那么遥远的道路,我连想都不敢想。”“其实,”老马说,“我们跨过的距离大体相等的,当我向西域前进的时候,你一步也没停止。不同的是,我同玄奘大师有一个遥远的目标,按照始终如一的方向前进,所以我们打开了一个广阔的世界。而你被蒙住了眼睛,一生就围着磨盘打转,所以永远也走不出这个狭隘的天地。”

 这是一个简洁的寓言故事,但我们从中却能看到一些生活的本质。A研究表明,芸芸众生中,真正的天才与白痴都是极少数,绝大多数人的智力都相差不多。B然而,这些人在走过漫长的人生之路后,有的功盖天下,有的却碌碌无为。这本是智力相近的一群人,为何他们的成就却有天壤之别呢?C。

 D卡耐基曾对世界上一万个不同种族、年龄与性别的人进行过一次关于人生目标的调查。他发现,只有3%的人能够明确目标,并知道怎样把目标落实;而另外97%的人,要么根本没有目标,要么目标不明确,要么不知道怎样去实现目标……10年后,他对上述对象再一次进行调查,结果令他吃惊:调查样本总量的5%找不到了,95%的人还在;属于原来的97%的范围内的人,除了年龄增长10岁以外,在生活、工作、个人成就上几乎没有太大的起色,还是那么普通与平庸;而原来与众不同的3%,却在各处的领域里取得了相当的成功,他们10年前提出的目标,都不同程度得以实现,并正在按原定的人生目标走下去。

 卡耐基的结论同样令我们震惊。原来,杰出人士与平庸之辈最根本的差别,并不在于天赋,也不在于机遇,而在于有无人生的目标!就像那匹老马与驴子,当老马始终如一地向西天前进的时候,驴子只是围着磨盘打转。尽管驴子一生所跨出的步子与老马相差无几,可因为缺乏目标,它的一生始终走不出那个狭隘的天地。生活的道理同样如此。对于没有目标的人来说,岁月的流逝只意味着年龄的增长,平庸的他们只能日复一日地重复自己。

 □□,我们曾不满于自己的平庸;□□,我们曾抱怨过生活的无聊;□□,当我们在心中为自己设下目标并持之以恒地向前迈进时,我们的生活也就掀开了新的一页。

试题详情

6、本文想要表达什么思想?

 答: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